致公黨中央:以科技創新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

發佈時間: 2013-11-06 11:21:48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馮昭 | 責任編輯: 馮昭

6、發揮適度規模經營在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的聚集效應

適度規模經營是現代農業生産的基本特徵,它不僅可以降低個體小農經營闖市場的風險,還可以産生規模經濟的良好效應。而且也只有在達到適當規模的情況下,農業科技成果才能真正發揮作用。一是多方面發揮規模經營的政府引導作用。政府不僅在在規模經營方面進行規劃、組織方面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而且在農業企業的人員培訓、品牌創建以及農業農村的基本設施建設等方面産生積極而有效的作用。二是多形式發展農業規模經營的組織主體。當前在江蘇省的農業規模經營的主體主要有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農業大戶、現代農業園區、農業産業化組織。三是多渠道籌措農業規模經營所需資金。各地根據自身實際多渠道籌措現代農業發展資金,如農民股份合作、工商資本投入、引進利用外資等。四是多方式促進生産要素的規模化積聚。引導農村土地規範有序流轉,大力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江蘇省累計流轉土地佔家庭承包面積的47.5%;通過培育植保統防、農機作業、種子種苗等專業化服務組織,完善農業社會服務,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致公黨中央調研組在常熟古裏鎮田娘農場考察
    7、提高農業與其他産業在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的融合作用
    積極推進農業産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農業産業轉型升級加快構建勞動生産率高、土地産出率高、綜合效益高的現代農業産業體系,並注重農業從第一産業向二、三産業的延伸,拓展農業産業鏈。一是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目前江蘇已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10個,居全國第一位。在創建“畝産噸糧縣”穩定糧食生産的基礎上,注重加快提升農業産業化發展和綜合機械化水準,積極發展高效設施農業,推進園藝作物標準園建設和畜禽生態健康養殖,農業綜合機械化水準76%。二是積極推動農業向二、三産業的延伸。加快現代農業産業園區、農産品加工集中區和農産品市場服務體系“三大載體”建設,引導農業龍頭企業集群集聚發展,推動農産品批發市場建設,引導市場升級改造,積極發展“蘇合”農産品銷售合作聯社,帶動農民直銷農産品,同時加快發展外向型農業和出口農産品示範基地建設。

二、當前農業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科技創新驅動力有待進一步提高,農業現代化科技服務體系有待進一步加強

科技進步是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決定力量,科技興農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持久戰略。江蘇省農業科技力量雖然較強,但農業現代化建設的科技創新驅動力仍顯不足,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為62.3%,雖然居於全國領先地位,但與世界平均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70%、部分發達國家甚至高達90%的水準相比,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江蘇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科技進步驅動不足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第一,農業科技投入不足。農業科技具有基礎性、社會性、公益性的特徵,應加大公共財政的投入力度,但作為經濟發達省份的江蘇,其農業科技投入的不足已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第二,科技資源缺乏有效整合。江蘇省農業的産、學、研、推等部門的技術力量雖然較強,但由於基本是各自獨立發展,沒有形成整體優勢和合力,造成資源的浪費嚴重,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優良品種、生産技術的組裝整合和儲備不足,尤其是重大農業科技成果儲備不足的問題突出。第三,農業服務體系薄弱。由於農業科技推廣投入不足,導致農業科技推廣服務模式落後,尤其是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的數量缺乏、技能不強、年齡老化等問題突出,嚴重制約了農業科技的推廣與應用,即使有了先進的農業科技也難以形成實際的農業生産率。

2、耕地保護形勢很嚴峻,主要農産品有效供給的任務艱巨

耕地數量減少、品質下降的趨勢難以扭轉,糧食供求不平衡的態勢難以改變。一是從土地面積上來講,由於工業化、城鎮化的加速推進和人口不斷增長,農業用地持續減少,目前全省每人平均耕地不足1畝,約為全國平均水準的70%,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基本沒有空間用來擴大農地面積。二是從農用地品質上來講,一方面由於城鄉非農建設佔用大量優質耕地,導致優質耕地不斷流失;另一方面由於復種指數較高和長期使用化肥等原因,導致地力明顯下降。同時,由於工業“三廢”污染等原因,導致土壤污染加劇,威脅農産品品質安全。當前,江蘇全省2/3的現有耕地未能達到噸糧田標準,耕地生産力有待提升。農産品需求剛性增長將是一個長期趨勢,消費者對品質安全要求也越來越高,然而,隨著人口密度不斷加大與耕地數量、品質不斷下降的矛盾日益凸顯,立足江蘇省內保障主要農産品有效供給的任務將顯得十分艱巨。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