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十二屆三中全會:改革從農村走向城市,推動經濟體制改革

發佈時間: 2013-11-04 18:29:37 | 來源: 中國共産黨歷史網 | 作者: 石建國 | 責任編輯: 王金梅

改革的浪潮風生水起,在這種大潮下,為了制訂全面改革的藍圖,加快改革的步伐,推動以城市為重點的整個經濟體制的改革,更好地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中國共産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于1984年10月20日在北京召開。

1984年10月20日,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這是全會一致通過《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的場面

《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

  全會分析了我國當時的經濟和政治形勢,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特別是幾年來城鄉經濟體制改革的經驗,一致認為:必須按照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結合起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總要求,進一步貫徹執行對內搞活經濟、對外實行開放的方針,加快以城市為重點的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以利於更好地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全會一致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決定》明確提出:進一步貫徹執行對內搞活經濟、對外實行開放的方針,加快以城市為重點的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是當前我國形勢發展的迫切需要。改革的基本任務是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促進社會生産力的發展。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是增強企業活力;建立自覺運用價值規律的計劃體制,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建立合理的價格體系,充分重視經濟杠桿的作用;實行政企職責分開,正確發揮政府機構管理經濟的職能;建立多種形式的經濟責任制,認真貫徹按勞分配原則;積極發展多种經濟形式,進一步擴大對外的和國內的經濟技術交流;起用一代新人,造就一支社會主義經濟管理幹部的宏大隊伍;加強黨的領導,保證改革的順利進行。  《決定》認為:改革計劃體制,首先要突破把計劃經濟同商品經濟對立起來的傳統觀念,明確認識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必須自覺依據和運用價值規律,是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可逾越的階段,是實現我國經濟現代化的必要條件。只有充分發展商品經濟,才能把經濟真正搞活,促使各個企業提高效率,靈活經營,靈敏地適應複雜多變的社會需要,而這是單純依靠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計劃所不能做到的。  十二屆三中全會的勝利召開,標誌著改革開始由農村走向城市和整個經濟領域,由此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進入了第二階段,即改革的展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