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職位的變動,胡耀邦的公務日益繁忙,父子倆一邊散步一邊探討問題的機會少了。但胡家一直有一個傳統,在反映社情民意的事情上,任何時候都可以找父親,甚至是到辦公室主動談。1984年,胡德平就受朋友之托,請父親關照一個人。此人名叫姜維,遼寧大連人,從部隊轉業之後,自謀生路開了家個體攝影攤點。一位香港商人到大連考察後,表示願意與姜維搞合資經營。在準備簽合同時,卻遇到了難題。因為當時的中國還沒有個體戶與外企合資的先例,這個合資公司無法註冊,姜維於是到北京“找政策”。就在北京活動的3個月裏,姜維見到了胡德平。
“當時我還是在博物館工作,和經濟領域隔得比較遠我的朋友李光祖和王小黎(跟我説了這個事),問我能不能去和他見見面。我説行啊,我們這就去了。”1984年的一個夏天,胡德平騎著一輛自行車,主動去旅館見了這個日後被稱作“中國私企第一人”的姜維。回來後,在和父親散步時,胡德平説了這件事,“我説父親,這個(事)對不對,好不好?他説這個好啊。我説現在國務院在辦,他説那就讓他們去辦辦不好,你再來説。”
1985年4月13日,姜維領到中國第一傢俬營企業執照。第二年,胡德平由歷史學者轉型為政府官員,出任中共中央統戰部秘書長,後相繼擔任統戰部經濟局局長、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等職,從此與民營企業結下不解之緣。
除了在經濟工作上的影響,在生活中,胡德平也深受父親樸素作風的影響。“父親對內部同志的宴請,非常提倡四菜一湯。當他在1980年左右知道全國全年的公款宴請竟達到200億元時,他既痛心公款浪費,更憂慮一些同志究竟把多少心思用於發展經濟,用於體制的創新。為何他提倡四菜一湯呢?若有人願做一番考證,我倒有一則史料。1981年5月2日,父親給我講了一則逸事:‘1953年9月的一天,我出國訪問回來。主席在豐澤園的頤年堂(請我)吃飯,(主席平常是)三菜一湯。葉子龍同志説,主席的習慣是三菜一湯,這次請你是四菜一湯。下午兩點半吃的。主席臨時請來羅瑞卿同志。吃完飯以後,我們共同乘車到現在的八一湖一轉。天快黑時回來。’他提倡四菜一湯,是否緣於此,待考。”1988年8月,胡耀邦在煙臺休息,胡德平帶著兩個孩子去看他,胡耀邦引李白的詩作了一首《飲酒歌》,反對那種浪費公款吃吃喝喝的行為:“‘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酒價年年漲,酒癮月月添。量小非君子,醉昏才算仙。滾他媽的蛋,為政在清廉。”
胡耀邦辭去中共中央總書記職務後,父子倆散步的機會多了。“父親真是想把改革開放所遇到的問題,一條一條地再梳理出來,他對這個問題是怎麼認識的,他怎麼提出來的,然後黨內是什麼(態度),有什麼意見,現在實踐檢驗又是如何他是想整理這個。(就在)他準備把他的歷史再整理一下的時候,他去世了。”回憶起來,胡德平覺得“這一點是最遺憾的了”。
胡耀邦去世後,胡德平曾經朗誦這樣的詩句懷念父親:
四月十五日傍晚
有幾行稀疏的雨
在沉默中
為一個沉默了兩年多
終於走向最後沉默的人送行
他的生命
結束在不該結束的時候
2010年清明節,在父親去世21年後,胡德平再次以詩一般的語言寫下懷念父親的文章,“古人説‘清明時節雨紛紛’,現作一文,也可説是‘追思追遠語紛紛’ 今天,我想可以告慰父親的是,他一生摯愛的國家和人民的生活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富裕、國家富強是他畢生的追求。在清明之夜,父親可能又點燃一支煙,有微笑,也有沉思吧!”
胡德華:“他特別喜歡孩子”
與中南海僅一墻之隔的西華門,住著許多中共領導人。推開一扇綠色的大鐵門,在警衛員的帶領下,沿著高高的圍墻沒走多遠,就到了胡家。胡耀邦逝世後,三子胡德華一家陪伴母親居住在此。會客廳保持著十幾年前的原貌,胡耀邦的遺像挂在最顯眼的位置,四週鮮花環繞。2008年的一天,伴著滿屋的花香,胡德華與環球人物雜誌記者面對面坐了下來。
1948年11月,時任兵團政治部主任的胡耀邦正在太原戰役的前線,而夫人李昭在後方的石家莊,即將臨産。就在此時,石家莊遭到敵人的偷襲,身懷六甲的李昭在警衛員的保護下,迅速轉移。胡德華回憶道:“母親只記得被拉上一輛運煤車,跑了大概一兩天,途中生下我。”
由於家裏已接連生下兩個男孩,父母都望女心切,以至於他出生後,父親直接從前線傳話:“既然又是個男娃,也沒什麼好回去看的。”在父親的失望中,胡德華默默地來到人間。不僅沒有出生地,他還和其他兄妹一樣,一直沒有大名。1950年春,川北地區獲得解放,胡耀邦拖家帶口到了四川。胡耀邦的父親看著一群都是只有小名沒有“大號”的孫子,鄭重地拿出家譜。“爺爺宣佈,我爸是‘耀’字輩,我們是‘德’字輩。家中‘德’字輩出生的男孩,以後按長幼分別叫平、安、發、財。”於是,胡耀邦的長子名為德平,輪到三子,就是德發了。後來上幼兒園,由於德發的“發”繁體字太難寫,幼兒園老師自行將其改為胡德華。至於當時孩子名字叫什麼,是否妥當,一心忙於工作的胡耀邦夫婦完全無暇顧及,聽之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