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克圖:寧夏告別貧困紀實

時間:2017-07-27  |  來源:陶克圖  |  責任編輯:曾雅琪

      全文閱讀
       
       
       

      陶克圖:寧夏告別貧困紀實

      發佈時間: 2017-07-27 14:22:30   |   作者: 陶克圖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更是黨和政府的使命。實施“三西”扶貧開發建設30餘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地親切關懷下,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府面對寧夏實際,在原州、西吉、海原、隆德、彭陽、涇源、鹽池、同心、紅寺堡等縣區,進行開發建設,改善生態環境,改變生産生活條件,走出一條變“輸血”為“造血”,以人為本,扶貧扶志,精準扶貧,物質上、精神上、行動上“三位一體”,分步推進,協調發展的扶貧之路。

      攝影家陶克圖堅持不懈20多年,採訪拍攝了寧夏西海固地區人民,記錄和見證了他們在政府扶貧幫助下一步步過上了幸福生活。


      2005年深秋,第六次見到張志民,他在新家搞起的養殖業已經初具規模,全家已經不用再過那因為水、因為錢而發愁的日子了。

      2002年以前張志民的家住在被譽為“苦瘠甲天下”的寧夏西海固地區,這裡地處黃土高原乾旱區,水源奇缺,年平均氣溫在3℃—零下8℃之間,一年當中時常會出現氣溫39.9℃極高和零下30℃極低的日子,農作物和動物根本無法長時間生存,這裡曾被聯合國糧食開發署確定為世界上“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之一”。當地居民們以前就只能住在黃沙壘起來的窯洞裏,第一次見到張志民的時候他對我説“這房子都快塌了,只好用這個木柱子頂住。”

      過去很多年,張志民一家只能靠吃窖水、苦鹹水度日。大旱年間村民們每天就這樣騎個騾子四處尋水吃。

      第二次見到張志民時,張志民的妻子和女兒蕓蕓給新居門上貼上了紅彤彤的對聯。2002開始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府投資100多億元,決定將西海固地區生存條件極差的貧困群眾搬遷安置到近水、沿路、靠城等地。此後,將再用5年時間幫助這些搬遷移民發展致富。

      第三次見到張志民,他正在從一輛貨車上卸下很多貨,他們全家人正式住進了政府給搭起來的磚房。

      能裝的儘量都裝上,可是兩家子一輛車,想都裝上還是不容易。

      為祝福將要開始的新生活,張志民和兒子俊俊在新居門前放起了鞭炮。

      第一次看見自來水的小孩子興奮地擰開龍頭給自己痛痛快快洗了個臉。

      在新居前張志民一家拍下了這張闔影。

      中糧集團技術人員深入大棚實地指導農民育苗,居民搬遷完成後,政府還請來專門們的技術人員指導村民們種植和養殖技術。

      2003年盛夏,第四次見到張志民。走出大山的他搬遷到了衛寧平原,還貸了款搞起養殖業。

      海原縣園河流域、西吉縣葫蘆河畔搞起了西芹種植基地規模一年比一年大,農民收益一年比一年好。

      村民萬志俊看著自己種的辣椒樂的合不攏嘴。

      中小學生享受到免費營養早餐。

      第一批番茄苗開始起秧。

      村民郭雷信説:“搬遷好嘛,只有搬上走,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