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寶汝瓷六十載匠心積澱 摘得陶瓷界中華老字號榮譽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當前位置: 首頁 -

弘寶汝瓷六十載匠心積澱 摘得陶瓷界中華老字號榮譽

2024-06-07 15:31

來源:河南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選題策劃執行 張鴻飛/文 弘寶汝瓷/供圖

“牡丹花開又逢君”。

4月3日,第41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開幕第3天,河南弘寶汝瓷坊有限公司、弘寶齋,作為中國陶瓷界中華老字號,與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受邀在應天門前精彩亮相,參加由河南省老字號協會、洛陽市商務局、老城區政府主辦的“2024年老字號嘉年華活動”洛陽站啟動儀式。

今年2月1日,商務部、文化和旅遊部、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文物局、國家智慧財産權局5部門下發關於公佈第三批中華老字號名單的通知,河南弘寶汝瓷坊有限公司(企業)、弘寶齋(品牌)躋身這份名單。

據新華社消息,第三批中華老字號名單,正式認定382個品牌為中華老字號。全國老字號數量達到1455個。此前經復核,55個品牌被移出中華老字號名錄,73個品牌被要求限期6個月予以整改。

弘寶汝瓷誕生於1964年,到今天已歷經60個寒暑和春秋,見證了兩代弘寶汝瓷人對那一抹天青矢志不渝的追尋,見證了兩代弘寶汝瓷人初心如磐、奮楫篤行的堅定,見證了以被譽為“恢復汝瓷第一人”、全國勞動模範郭遂為代表的汝瓷人,篳路藍縷、披荊斬棘創業精神圖譜的發揚光大。

弘寶汝瓷的今天,在另一個側面也印證了“夫妻同心,其利斷金”這句話的正確性。的確,作為陶瓷界唯一同為高級工藝美術師、非遺項目汝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范隨州、王振芳不僅為全國婦聯推選的全國“最美家庭”稱號增光添彩,還演繹了琴瑟和鳴的非遺承傳故事。

從傳承到承傳是認知和精神上的豁然開朗

追溯汝窯恢復的歷史,絕大多數人認為始於1953年周恩來總理指示“發掘祖國文化遺産”。但細數起來,汝州人探索恢復汝窯的時間可以上溯到民國時期,功勳人物是李照光、李紹初。

河南省中華文化促進會汝州分會主席彭忠彥説,因為“二李”兩位開明紳士的執著使命感,才為以後的汝窯恢復成功奠定了基礎。

李照光生於1910年,1937年籌備建成了復興汝瓷廠。到1941年時,復興汝瓷匠人以手中的古瓷片為依據,使汝瓷三大代表釉色天青、月白、豆綠的試燒初見眉目。1944年,李照光離世後,李紹初接管了復興汝瓷廠。雖然最終天青、月白、豆綠三種釉色沒燒成,但為新中國成立後恢復汝窯生産,培養了郭遂這樣的扛鼎人才。

作為恢復汝瓷實驗組的組長,郭遂身邊人才集聚。他們在郭遂的言傳身教下,成長髮展“開枝散葉”,漸成風格。以馬永傑為代表的弘寶汝瓷,便是其中一枝。

馬永傑,1957年考入鄭州藝術學院,1961年即將畢業時因三年經濟困難學校集體放假,回到老家臨汝縣汝瓷廠做畫工。當時正趕上河南省委把汝瓷恢復工作交給臨汝縣汝瓷廠,時任廠長張全相中了他文化水準高,把他調到了郭遂擔任組長的汝瓷實驗組工作。

1986年,馬永傑受聘起草的《汝瓷·河南省地方標準》發佈實施,成為汝瓷的第一個地方標準。1988年,馬永傑被評為全國優秀工藝美術專業技術人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還是1986年,弘寶汝瓷第二代掌門--范隨州、王振芳先後進入汝瓷行業。1990年,兩人被馬永傑慧眼相中選為親傳弟子,在奉上拜師帖之後,師徒又攜手創立了弘寶汝瓷工作室。

馬永傑進入汝瓷實驗組工作跟著郭遂學習後,因文化程度高,汝瓷工作幹得如魚得水,他把恢復汝瓷當作弘揚祖國寶貴文化遺産的第一要務,並設計繪畫了弘寶齋商標--意為弘揚祖國寶貴文化遺産。以後又口傳心授,把畢生所學毫無保留傳給范隨州、王振芳。

擇一事,終一生。范隨州説:“作為馬老師的親傳弟子,我們發揚光大了汝瓷事業,俯仰無愧是我們最大的欣慰。”

在范隨州、王振芳早年的數本著述中可以發現,凡是談汝窯和汝瓷文化,就會有“傳承”,這個詞是在宣示他們弘揚祖國寶貴文化遺産的初心和使命。這兩年變了,范隨州、王振芳在強調“承傳”。

對於“傳承”和“承傳”,范隨州的理解是:“傳承”是前人傳、後人承的分別行為,前人傳了後人未必心甘情願繼承。而“承傳”是同一個人的行為,他的繼承、傳播和發揚光大,是帶著使命感的。

北宋汝窯《水仙盆》曾是乾隆的最愛,底部刻有乾隆題詩一首,如今是台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珍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北宋汝窯《三足洗》也屬稀世珍品。2013年8月16日,一條消息從北京發出:弘寶汝瓷大師範隨州、王振芳的汝瓷作品《水仙盆》《三足洗》入選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義務教育八年級教科書,版權為10年。弘寶汝瓷隨即成為萬眾關注的焦點。

范隨州説,2009年他們聽到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中學美術教科書要改版,增加中原名瓷篇章,還要徵集現代汝瓷作品。為了讓汝瓷被人們被中學生更廣泛更深入地了解,他們立即動手建柴窯,同時找尋所需原礦材料,記不清反覆實驗製作燒制了多少次,終於在2012年年底收穫了兩件他們滿意的作品,沒想到竟順利通過了教育部組織的審查。

《婦好鸮尊》是河南博物院收藏的稀世青銅器,距今有3000多年曆史。鸮,是中國古代對貓頭鷹一類鳥的統稱;尊,是商周時期的青銅酒器。鸮尊的主人--婦好,是商代著名“六邊形女戰士”、中國第一位女軍事家。

2019年5月18日,第六屆河南省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完美收官,王振芳以“做減法”思路、“速寫式”設計理念創作的汝瓷作品--“鸮尊”茶組及擺件榮獲大賽一等獎。弘寶汝瓷同時獲得河南博物院文創IP授權。

2023年11月,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開幕,弘寶汝瓷“鸮尊”茶組及擺件第三次“光顧”進博會,再次博得關注。

蒐集3萬片(件)老瓷片為破譯古陶瓷文明密碼存檔

汝州是聞名遐邇的汝瓷之鄉、曲劇故里。

1979年在臨汝縣(今汝州市)閻村出土的鸛魚石斧圖彩陶缸,現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200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64件不可出國展出珍貴文物之首。1982年秋,在中山寨新時期遺址中發掘的10孔骨笛,經專家考證確定為裴李崗時期的遺物,距今有8000多年的歷史。

浩瀚的歷史長河,毫不吝嗇地為汝州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造福一塊風水寶地,人傑地靈。

“汝河兩岸百里景觀,處處爐火連天。”這句話描述的就是宋朝時,汝州地區燒窯的場景。

據汝州市陶瓷協會編撰的《瓷魁汝窯》一書記載,古代汝窯是以汝州為核心,遍佈南北山方圓300多公里,以汝河為界,形成兩大自然區,六個生産區。其區域囊括現在的寶豐大營鎮清涼寺汝窯遺址、魯山段店古汝窯遺址、郟縣黃道窯、竭主溝汝窯等。地處汝州城區中大街的張公巷窯址,2004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汝州市文物志》記載,汝窯燒造的歷史時期和年限大體分為5個階段:從五代末年到北宋早期,是汝窯的初創期。至北宋中期,汝窯進入了發展期。繁榮期歷時41年,從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到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接下來,隨著金軍佔領中原,汝窯開始進入式微期,直至衰亡並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1953年,周恩來總理指示“發掘祖國文化遺産”。在首都北京籌建十大建築時,要求各省選送代表地方特色的産品,陳列在人民大會堂各省大廳裏。河南有汝瓷、鈞瓷、唐三彩中選。

作為一項政治任務,河南省對燒制進京汝瓷非常重視,原省長吳芝圃作出批示,提出了“一流水準,河南特色”的要求。省輕工廳委派陶瓷顧問周鳳祥擔任現場技術指導,並專門抽調省藝術學院教授梁冰潛、工藝美術公司工藝師李紹翰幫助設計汝瓷花盆、花架造型和圖案。臨汝縣方面積極響應,在臨汝縣汝瓷廠拉開了汝瓷恢復的大幕,抽調郭遂、周鳳祥、孟祥泰、裴庭甫、蘇天嚴、楊桂榮、張留、胡西昆組成臨時突擊攻堅小組。此後,這支隊伍裏又增添了孟次會、樊根寶、馬永傑。

1958年,以郭遂為首的攻堅團隊經過上千次試燒,為新中國成立10週年獻上了一份寶貴的禮物。

需要特別説明的是,臨汝方面拉開汝瓷恢復的大幕時,距汝窯燒造技藝消失在歷史長河裏,已有800多年。郭遂他們的成功,依靠的是與在古窯址找到的老瓷片的比對、研究和千萬次實驗。

《天青夢》是洛陽女作家楊亞麗創作的長達6萬餘字的深度紀實報告文學,文章中寫了一個小故事:郭遂還增加了進山“尋寶”的頻率。有一次,郭遂在一座古窯址撿到一塊沒有上釉的瓷坯,質地堅硬、清脆,好像燒過。他心裏一動,回頭立馬改進了試燒方法:先素燒,再上釉,再復燒。也就是説,汝窯生産現在採用的二次燒成技術,就來源於當年郭遂當年的“心裏一動”。

在汝州市北環路西段河南弘寶汝瓷坊有限公司,迎門的三層展廳大樓上方左側,有一行“中原古陶瓷標本博物館”的銅字,3樓的展廳裏存放著約3萬片(件)老瓷片。范隨州、王振芳有個習慣,在每年的正月初二齣發、十六回來,開車去全國各地著名陶瓷産區考察窯口,及附近的道路、農田水利施工區域“尋寶”。20多個春節裏,那輛車跑了16.8萬公里。

除了老瓷片,博物館還收藏了弘寶汝瓷歷年來可以與宋代汝瓷標本相媲美的汝瓷經典傳世之作,其中就有范隨州2013年採用古法柴燒的弦紋樽。有客人曾出價100萬元,范隨州愣是拒絕了。

家有萬貫,不如汝瓷一片。北京時間2023年3月25日上午(紐約時間3月24日),在紐約佳士得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專場上,“兩件北宋汝窯係瓷殘片,以9.45萬美元刷新了汝窯瓷片世界紀錄。”

范隨州説,古瓷標本在一些藏家眼裏可能會是利益,而在他這樣的汝瓷工匠眼裏,是留存古窯址記憶的密碼大全。

4月2日,在“中原古陶瓷博物館”的展廳裏,打開燈光後,范隨州便沉浸在陶瓷的世界裏,與知名古窯的瓷器瓷片對話:看婺州窯,有些標本具有鈞瓷和北方青瓷的特點。龍泉窯,燒制的高峰期在南宋時,有粉青、梅子青,這兩種青是龍泉窯特有的青色。這是登封窯的古瓷片,珍珠底工藝是金銀器簪花工藝在陶瓷上的展現,宋代磁州窯白底畫花工藝精湛,白釉上的鳥兒裝飾圖案,線條極簡,像現代素描和簡筆畫的先祖。還有這個用攪釉工藝燒制的圖案,很有現代派畫作的風範。再看這個在汝州城市廢墟裏撿到的宋代青瓷殘碗,碗裏的刻畫紋飾像梯田又像波浪,有現代裝飾畫的風格。

因有著深厚的標型學造詣,范隨州練就了看古陶瓷的“火眼金睛”,無論遇見哪個古窯口的器物、標本,不用上手就能初步判定新、老窯口及年代。這得益於他數十年在汝窯的浸潤和孜孜不倦的鑽研。

“看了這些越窯古瓷片,很多瓷人會恍然大悟,以前一直認為滿釉支燒是汝窯獨有的,其實不然。越窯早在唐代已有支燒工藝,只不過其支燒工藝過於粗糙,汝窯的支釘滿釉支燒精緻了許多,汝窯的支燒工藝達到了巔峰。”喜好書法的范隨州認為,探索破解古陶瓷的記憶密碼,就像習練書法一樣,不能只臨一種貼,應該相容並蓄才能遊刃有餘,才能練就獨特技藝和技能,突出個人作品的藝術風格。

范隨州説,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但古瓷標本是永存的。其歷史價值、科研價值、傳承價值是恒久的。

共建院士工作站為汝窯的明天插上科技翅膀

3月30日上午,位於汝州市大紅寨景區的弘寶汝瓷文化園歡聲笑語,2024年杏花節“非物質文化科普研學系列活動”在此間啟動。這項活動已經舉辦了四屆,主要內容包括:手工拉坯、捏塑體驗、植物拓染研習、古法柴窯開窯儀式等。

弘寶汝瓷文化園2017年6月建成投用,是河南弘寶汝瓷坊有限公司著力打造的集汝瓷科研、生産,汝瓷文化科普、教育,及工業遊、休閒娛樂於一體的綜合園區,是國家3A級景區,2021年獲授“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弘寶汝瓷院士工作站是河南弘寶汝瓷坊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大年先生合作共建的,是國內藝術陶瓷領域第一家院士專家工作站。2017年2月7日,合作雙方在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正式簽訂共建協議。2017年9月,經河南省科技廳批准,弘寶汝瓷院士專家工作站正式成立。

葉大年先生是中國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畢生致力陶瓷礦物學及其應用研究,擁有一系列豐碩成果,曾獲多項國家級科技進步獎。

弘寶汝瓷院士工作站既是一個汝瓷工藝的實驗平臺,又是一個汝瓷燒制傳統工藝與科學技術緊密融合的平臺。包括坯釉配比實驗平臺、成型實驗平臺、燒成實驗平臺、精細化製作實驗平臺,為弘揚汝瓷文化插上了科技的翅膀。這也是弘寶汝瓷能夠常常“老樹常發新芽”向上進階的“秘訣”。

2023年10月13日,第28屆鄭交會及中華老字號精品展開幕。當日下午3時,“讓非遺技藝插上科技翅膀,讓老字號産品走進當代生活”--弘寶汝瓷傳統柴燒技藝創新成果發佈會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發佈會上,王振芳介紹了弘寶汝瓷近年來的創新發展情況、柴燒技藝,併發布了四項國家發明專利,分別為《一種柴燒天青釉及天青釉汝瓷的燒制方法》《一種汝瓷用青綠釉及青綠釉汝瓷的製備方法》《一種汝瓷用蒼黃釉及蒼黃釉汝瓷的製備方法》《一種青金釉陶瓷及製備方法》。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些年來,弘寶汝瓷還先後對一些工具作了改進,其中《一種刻花工具》《一種便於使用的陶瓷修坯工具》《一種用於汝瓷雕刻的跳刀工具》等分別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在《汝窯隨想》序言裏,范隨州記錄了一個故事:2014年4月,92歲的古陶瓷泰斗耿寶昌先生到弘寶汝瓷考察時,問過一個問題:“隨州,你研究燒制汝瓷這麼多年,有什麼體會嗎?”“研究得越深,感覺離它越遠。”聽到范隨州脫口而出的回答,耿寶昌面露喜色,頗為感慨地説:“是呀!汝瓷真是博大精深呀!有些問題越來越説不清楚了,只有不斷地研究,永不滿足才能真正弘揚汝瓷的技藝和文化。”雖然當時正值夜裏10時許,耿寶昌老先生還是欣然提筆寫下了“承古創新”的寄語。

范隨州的辦公室在大師工作室隔壁,辦公室簡樸又簡單,桌子上擺放著一本已經翻毛邊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纂的《寶豐清涼寺汝窯》,還有一本《大師談美》,書中收錄了《美育書簡》《沒有地址的信》兩部美學經典著作。前者是德國啟蒙文學家、戲劇家席勒的代表作,後者是俄國思想家、美學家普列漢諾夫的扛鼎之作。

在一本倣羊皮紙封面的日記本裏,有范隨州作的讀書筆記:把藝術的理性揉進泥團,用藝術的熾烈燃點木柴,將泥與火淬煉的天青精靈交給這個時代和熱愛的人。用陶瓷之美喚醒一些人向著美的方向,這就足夠了。

北京故宮博物院古器物部研究員馮小琦(右二)在弘寶汝瓷文化園考察,受到范隨州、王振芳(左一、二)的熱烈歡迎

圖為王振芳在對汝瓷進行刻花。刻花技法在宋代汝瓷官窯與民窯中都有使用,其要求刀法嫺熟、線條流暢,是汝瓷製作中不可或缺的技法。

國家3A級景區弘寶汝瓷文化園

【責任編輯:楊俊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