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陶瓷煥新顏 “小陶瓷”闖出“大市場”(小商品 大産業?)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當前位置: 首頁 -

傳統陶瓷煥新顏 “小陶瓷”闖出“大市場”(小商品 大産業?)

2024-06-06 17:34

來源:人民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本報記者吳雪聰

鑫星電子陶瓷有限責任公司的自動化生産線。本報記者 吳雪聰 攝

美程陶瓷科技有限公司內,員工在製作特種陶瓷零件。受訪企業供圖

外國客人到同鑫陶瓷有限公司參觀。受訪企業供圖

錦暉陶瓷有限公司研發的“自滅菌”陶瓷産品。受訪企業供圖

掃碼觀看視頻

提到瓷,你會想到什麼?

也許是古老的手作場景:土坯旋、紅爐熾,敲打、風乾、火煉等程式依次展現;

也許是瑰麗的傳世文物:瑩如玉、觸生溫,青花、粉彩、薄胎等技法爭妍競艷。

千年之後,中國瓷業已突破人們的傳統想像。5G基站、航太通信、醫藥衛生、新能源汽車……陶瓷新材料的身影頻現眾多高科技領域。現代化的瓷器工廠裏,大大小小的機械臂、自動化的流水線、數字不斷滾動的智慧大屏,構成一道道新的風景線。瓷業不單是“泥與土”的藝術,更是“光與電”的魔法。

傳統陶瓷煥新顏

今天,陶瓷生産更有科技范兒。

數十條白色的紋路,纏繞、彎折、向上,猶如枝蔓生發。乍一看,眼前器皿上層層疊疊的褶皺,仿佛是石膏或塑膠製成。其實,這是一件實打實的陶瓷作品。

“這是3D列印出來的陶瓷花盆!”同鑫陶瓷有限公司智慧製造中心負責人黃全德介紹,以前的陶瓷花盆多為圓形和方形,現在借助3D列印,硬、脆、易碎的陶瓷材料得以更好切割,造型設計的自由度更大。

同鑫陶瓷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德化以“白如雪、明如鏡、潤如玉、透如絹”的白瓷最負盛名。乘新技術東風,縣裏許多傳統日用瓷企業煥發新顏。

“小時候在陶瓷廠裏玩,不論穿什麼顏色的鞋子,一趟下來全白了。”黃全德記憶中的陶瓷廠,遍地白色瓷粉,墻面被窯火燒得黑黢黢。2016年起,同鑫陶瓷進行工業升級,引進8條燒成窯爐、20條自動上釉生産線、多臺陶瓷3D印表機等設備。廠房乾淨了,産能提高了,在成型滾壓工藝環節,1人就能完成以往16個人的工作量。

今天,陶瓷製品更健康。

“別看外觀就是一個普通的陶瓷盤子,它的表面其實有一層薄薄的銀離子層。”談起公司自主研製的“自滅菌”技術,重慶錦暉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稷一滿是自豪。

潮濕環境是細菌的溫床。錦暉陶瓷歷時3年、經上千次實驗,研製出“自滅菌”陶瓷,可有效抑制附著在器皿表面的細菌。該技術對幽門螺桿菌的殺抑率達87.65%,對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5種細菌殺抑率在95%以上。

張稷一對記者算了筆賬:“我們的陶瓷盤經過500次破壞性酸蝕檢測,殺菌效果仍然顯著,相當於家庭用清水洗滌10萬多次。按一日三餐、一年365天計算,使用壽命可達91年以上。”

今天,陶瓷應用更加廣泛。

無人質檢室裏,黃、白、藍三色光劈裏啪啦地交錯閃爍。湊近一瞧,一個個微型元器件密匝匝地排列在圓形轉盤上。只需1秒,每個零件的電性能測試數據實時傳輸至企業後臺……這樣的場景,出現在湖南省美程陶瓷科技有限公司。這裡生産的不是普通陶瓷,而是特種陶瓷。

什麼是特種陶瓷?區別於以天然礦物為原料的普通陶瓷,特種陶瓷以氧化物、氮化物等人工合成粉體為起始材料,在磁、電、聲、光等方面具有特殊性能。它能“上天入海”,在機械、光纖、軍工、航太等領域有廣泛應用。

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被稱為“中國特種陶瓷之鄉”。這座山溝溝裏的縣城,交通不便,沒有盛産瓷土的天然稟賦,但歷經幾十年發展,孵化出美程陶瓷、鑫星電陶兩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目前,新化電子陶瓷年産值達170億元,年出口額穩定在4000萬美元以上。

“幾千年來,中國人離不開陶瓷。陶瓷是一個生命力很強的市場材料,它可以隨著技術進步不斷迭代,適應人類社會發展新需求。”鑫星電子陶瓷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曹建平説。

求變求新闖難關

千年陶瓷,如何重煥生機?答案在“創新”。

創新,難在跟上市場需求。最初,鑫星電陶的産品只有單一的陶瓷氣體放電管。後來由於政策調整,陶瓷氣體放電管成為被淘汰的禁用品。一時間,企業陷入倒閉邊緣。

“市場上突然沒有客戶需要這款産品了。”曹建平回憶道。怎麼辦?唯有求變。鑫星電陶把目光轉向溫控器。彼時,日本企業在溫控器陶瓷殼體的製作技術方面處於領先地位。鑫星電陶埋頭鑽研,研製出整體熱壓成型四角殼體技術。與日本原先分體製作再粘接技術相比,鑫星電陶的新技術優勢明顯:工藝産品品質一致性更強,成本管控更合理。

“現在不光有溫控器,還有金屬化陶瓷基片、衛浴閥片、石英晶體諧振器等産品,種類豐富多了。”曹建平説。

技術難關,是橫亙在創新路上的又一道溝壑。“‘自滅菌’陶瓷在2021年初就有了第一批實驗室樣品,卻遲遲未量産,就是因為顏色這個問題。”張稷一説,配方一變,釉色的美觀度打了折扣:有細密顆粒感的“隕石黑”變為發烏的灰色,艷麗的“辣椒紅”也似摻了水,變成稀疏的淡紅色。

如此一來,所有的釉料配方都要打破重置。“瓷的氣韻,就是在高溫之中也能保持堅韌。”看著窯火淬煉下的瓷器,張稷一告訴自己,耐不下心,就成不了形。隨後,技術團隊用了近3年時間反覆試色。淺了,就一遍遍調;深了,再一點點校。最終,團隊還原出每個釉色的最佳效果,於今年9月實現“自滅菌”陶瓷量産。

在同鑫陶瓷有限公司,創新還體現在思維的轉變。隨著公司規模擴大,打樣報價、生産安排、標準運營等事務劇增,光靠人工管理已捉襟見肘。2021年起,同鑫陶瓷探索數字化轉型,購置ERP、MES、WMS等軟體。不過,轉型之路並非一帆風順。

“工廠裏有很多老師傅,憑經驗和感覺幹了半輩子,在陶瓷工藝上是‘大拿’,而面對電腦和數據犯了難,一部分人不願嘗試新事物。”黃全德説。

“對企業來説,設備、軟體、服務都能買,人的舊觀念卻最難改造。”黃全德介紹,當時公司上下一遍遍學,一點點磨,老員工也慢慢認識到數據的重要性。通過數字化轉型,同鑫陶瓷的生産週期大幅縮短,從原來45天縮短到30天以內。

揚帆出海續榮光

瓷,在英文裏和“中國”同音。千百年來,中國瓷隨商船遠航,“行于九域,施及外洋”。如今,中國瓷以全新面貌揚帆出海。

今年4月,第133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開館迎客。景德鎮陶瓷、德化白瓷、醴陵陶瓷等知名品牌紛紛亮相。不少外商和嘉賓在精美的陶瓷産品前駐足觀賞,並與展會現場的商家洽談合作。在本屆廣交會上,僅湖南省醴陵市61家日用陶瓷企業的線上線下成交額就達4.3億元。

“在工藝方面,我們有底氣。國內日用瓷的設計水準、配方能力和文化底蘊在全世界範圍內領先。”張稷一説。

中國古瓷世界聞名,現代瓷企如何續寫榮光?各家企業有自己打造品牌的“心法”。

品牌出海,名聲必須“叫得響”。“上世紀末我們剛起步時,網路不發達,每到一個地方只能翻電話黃頁本,用這種笨辦法開拓市場。”提及過去,曹建平仍歷歷在目。

“拉客戶太頭疼了,我們主動出擊,鑫星電陶是新化縣第一個走出國門參加會展的陶瓷企業。”1998年,鑫星電陶首次參加國際會展,次年便成交了第一筆外貿訂單,“只有500美元,但那時高興壞了。”曹建平説。嘗到甜頭的鑫星電陶繼續利用會展拓寬品牌影響力。現在,鑫星電陶是廣交會、慕尼黑電子展等國際展覽的常客,外貿訂單佔公司業務的20%,特種陶瓷遠銷美國、俄羅斯、捷克、斯洛維尼亞等地。

品牌出海,還要“賣得俏”。“同鑫陶瓷剛開始走了一些彎路。公司外貿部的同事絞盡腦汁,希望將更多呈現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圖案、顏色、器型供外方選擇,結果一個都沒被選中。”黃全德説。

是不是中外審美有差異?翻閱歷史,曾暢銷海外的中國瓷中,“紋章瓷”印有歐洲貴族、都市、團體的徽章,“纏枝紋”則源自伊斯蘭文化。原來,中西融合是條路子!

“我們選了一些國內少有人問津的款式給對方,沒想到外商非常喜歡。”黃全德介紹,此後同鑫陶瓷的設計更加注重結合當地文化和生活習慣,並專門派設計師到海外花卉和家居市場調研。如今,同鑫陶瓷生産的花盆已銷往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小陶瓷”闖出“大市場”。中國是陶瓷生産大國,年産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中國陶瓷産品出口量為1548萬噸;中國工業陶瓷産值規模目前超1500億元。無論是巧奪天工的展陳瓷、日常生活的家居瓷,還是科技感滿滿的特種陶瓷,中國陶瓷産業正加速提質升級,在千年窯火中淬煉新生。

【責任編輯:楊俊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