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首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選址大鵬灣 大鵬灣將建逾49公頃海上牧場

發佈時間:2022-08-22 13:46:22 | 來源:深圳晚報 | 作者: 魏羽辰 | 責任編輯:周洲

近日,深圳首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相關建設事項的公告在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官網發佈,公告顯示項目選址于大鵬灣海域,用海面積逾49公頃,將建設人工魚礁。

“海洋牧場”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至20世紀40年代。在眾多學者先後提出“水就是生物的牧場”“海洋農牧化”等理念後,結合國內外先進經驗,最終形成了“在一定海域內,像在陸地放牧牛羊一樣,對魚、蝦、貝、藻等海洋資源進行有計劃和有目的的海上放養”的“海洋牧場”建設理念。2021年發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特別提出,要優化近海綠色養殖佈局,建設海洋牧場,發展可持續遠洋漁業。

據了解,自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創建工作啟動以來,已創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153個,主要包含增殖型、養護型、休閒型三大類。2018年12月27日,深圳市大鵬灣海域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獲批為第四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

大鵬灣在建設海洋牧場方面,有著天然的漁業資源優勢。大鵬灣附近的大鵬半島坐擁133公里的海岸線,四週水域地處東南亞近海珊瑚礁群黃金區域邊緣,平均水溫為25℃~27℃,屬珊瑚生長的最佳水溫範圍。依託良好的生態培育條件,大鵬灣國家級海洋牧場作為全國首個以珊瑚為主題的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在發展漁業的同時,更加突出“養護”特色。

近年來,大鵬灣通過投放人工魚礁、增殖放流等方式,每年匯入大批量魚蝦苗,使得珊瑚、黑鯛、石斑魚、海鰻、曼氏無針烏賊等水生生物的棲息地和漁場環境得到更高程度的修復,漁業種群資源也有明顯增殖趨勢。目前,大鵬灣已累計養護人工礁盤28座、珊瑚1萬餘株,灣內魚類、甲殼類、頭足類、貝類等游泳生物超過190種,藻類等浮游植物超過130種,蜂巢珊瑚、角蜂巢珊瑚、陀螺珊瑚、濱珊瑚等珊瑚超過60種,重點珊瑚分佈區活珊瑚覆蓋率達到50%,生態資源愈加豐富。

未來,海洋牧場的建設將帶動傳統漁業轉型升級,水産苗種培育、海洋資訊電子製造、旅遊觀光、海工裝備研發製造等相關産業發展,為形成漁業資源與海洋生態和諧共生的良好格局提供建設條件,也將為大灣區佈局以水域生態牧場為核心的跨界融合産業鏈條,提供發展的新模式與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