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訊:江海市井 木帆船與海洋生活

發佈時間:2022-02-14 08:54:03 | 來源:中國網創海藍灣 | 作者:佚名 | 責任編輯:周舟

島嶼,是陸地送給海洋的飛吻。

河流,是大海擁抱陸地時留下的指痕。

數百年以來,通過河流,海洋上的西洋巨舶才能深入內地,東西方的物質與精神交換才得以為發生。通過河流,海盜才能逆流而上,製造他們的殺伐與痛苦。也只有通過河流,高山森林的腐殖養分才能輸送入海洋,饋贈海中生靈。

珠三角入海口,河網密集之地,舟楫往來,漁歌唱晚,在這片海陸之間的溫情地帶上,早期的海洋生活獲得了孵育超級大城市帶的機會。

最近,我們獲得了一張繪製于不早于1812年的《廣東通省水道圖》的摹本,全圖詳細描繪廣東省境內山川地貌及沿海島嶼的分佈;另詳細注記境內城鎮村落、道路關隘、塘汛分佈及全省水道的分佈、珠江沿岸的巡檢司、塘汛防地、炮臺等。首先,我們在地圖上發現了“深圳汛”的字樣,這是目前最早的出現“深圳”兩字的地圖文獻,我們對此幅地圖為線索,進行了深入的文獻挖掘與梳理,又發現了收藏于英國V&A博物館和鹿特丹海事博物館的兩組珠江口船舶組圖,以及清道光年間,51幀的廣州至澳門水途即景紙本彩繪。這些圖樣細節豐富,歷史還原度高,給予合理的想像,十九世紀初期中國珠江口勞動人民的海洋生活畫卷就歷歷在目。

我們選擇了收藏于英國V&A博物館的20艘紙本水彩畫,通過電腦技術,激活了凝固在紙面上的歷史瞬間,橫水渡船、牧鴨船、長途客船、官船、妓船、水寮……這些消失在歷史水面上的過往,又活靈活現于電子螢幕上。

在湯因比的《歷史研究》之後,方法論加持下的西方史學有一個“重新定向”的過程,分化出來很多專門史,譬如上世紀六十年代在經濟學成為顯學之後,美國出現經濟史學派,在女權主義批判的興盛時期,“性別史“蔚然升起,現在海洋逐漸成為社會熱門,海洋歷史的探究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縱深,我們這個展覽,是對船舶史的一個小小注解,它標示在史書上的珠江口,向後來人昭示我們曾有過的海洋生活。


作者:佚名

年代:清(1800-1820年間作)

原圖(物)質地:紙本

版本形式:水彩畫工筆彩繪

規格或尺寸:橫38釐米、縱32釐米 (下同)

官署所蓄之船,為本官所乘者,曰座船,不載客,不運貨,例標本官結銜于黃布以為旗,懸于桅,以表異之。其舟子食于官。宋應星著《天工開物》記載:“凡今官坐船,其制盡同,第窗戶之間寬其出徑,加以精工彩飾而已”。外銷畫中這艘官船,挂有“欽命粵海關”旗並豎有相同字樣的木牌。是廣州海關的行政用船。

更多船型請親臨展覽現場

展覽時間:2021.5.22-6.21

出品人:王曉勇

策展人:沈曉鳴

主辦:大鵬新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

承辦:白墻視覺影像藝術(深圳)有限公司

大鵬半島海洋圖書館

(綜合公眾號“大鵬半島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