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灣區 以南沙為主陣地打造高品質發展新引擎

發佈時間:2022-01-28 10:04:29 | 來源:廣州日報 | 作者:鐘達文、耿旭靜、董業衡、何穎思、龍錕、魏麗娜 | 責任編輯:周舟

以南沙為主陣地打造高品質發展新引擎  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印發,廣州被國家賦予“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的定位;2022年,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鮮明提出:“以南沙為主陣地打造高品質發展新引擎。落實南沙‘一把手工程’,推進南沙高水準開發開放,建設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合作戰略平臺。”

處於粵港澳大灣區地理C位、珠江口“A”字頂點的廣州南沙,迎來了歷史性的新定位,成為“引擎”中的“引擎”!

統籌/鐘達文、魏麗娜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鐘達文、耿旭靜、董業衡、何穎思、龍錕、魏麗娜通訊員南宣

為什麼是南沙?

“軟硬聯通”擔當重任

南沙的歷史使命和機遇就此展開。“這是對南沙的信任和重托,也是南沙自身的使命擔當。”市人大代表、南沙建設中心主任陳榮毅説。

為什麼是南沙?南沙何以擔當“高品質發展新引擎”的重任?多位人大代表共同提出的首先是區位優勢。眾所週知,南沙區地處珠江出海口和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市人大代表、廣州港集團董事長李益波進一步指出,南沙還是“珠江流域通向海洋的通道,連接珠江口岸城市群和港澳地區的重要樞紐性節點”。這一位置,決定了南沙有機會成為大灣區交通樞紐之一。“南沙到廣州城區、深圳、香港都是一小時左右車程”,市人大代表、廣州牛犢秀資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楓認為,“這對於生活和工作都是‘最好的距離’,可謂‘適當之城’。”

“硬聯通”條件優越,面向國際的“軟聯通”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南沙構建了與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發揮了‘港澳超級聯繫人’作用,共同塑造國際競爭合作新優勢,成為高水準對外開放門戶樞紐。”陳榮毅分析。

南沙的區位優勢明顯,擁有獨特的深水港和碼頭資源,南沙還可以依託廣州“千年商都”的貿易傳統,再到目前海陸空縱橫交錯的物流和交通,必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進一步發展的發力點。

驕人發展態勢背後是持續的制度創新

“南沙新區經濟總量突破2000億元”“國家營商環境評價所有18項指標連續兩年獲評標桿,南沙自貿片區43項制度創新成果獲全國推廣”“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工程、南沙港區三期、南沙國際郵輪母港投入使用,貨物、集裝箱吞吐量提升到全球第四、第五位”“南沙科學城被省納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要承載區”“新建成北三環二期、南沙大橋等8個高速公路項目,新增里程184公里”……南沙過去五年的諸多成就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得到展現。

而南沙的成績還不止於此。去年,南沙固定資産投資增長22.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9.8%,稅收總額(不含關稅)增長12%;新引進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26個(累計223個)。累計培育上市公司11家;規模以上工業産值3401.7億元、增長11.2%。預計先進製造業增加值增長8.7%,高技術産業工業增加值增長9.3%。

迅猛發展態勢的背後是持續的制度創新。僅2021年一年,自貿區就新增73項改革創新成果,12項金融改革創新成果入選人民銀行及省、市創新案例。對於眾多南沙企業來説,“交地即開工”4.0版,“無證明自貿區”減免證明事項330項,都大大加快了企業的發展步伐。南沙實施“信即辦”改革後,行政許可事項即辦率達90.9%,承諾辦理時限比法定辦理時限壓縮94.8%以上。南沙的企業還可以在全省首個無感智慧辦稅服務廳享受智慧技術帶來的便利。

南沙大未來已展開

海陸空交通齊發力推動三港融合

報告提出,將“高標準規劃建設南沙樞紐”,“加快獅子洋通道、南中高速、東部快速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南沙至珠海 (中山)城際項目前期工作,強化與中心城區、珠江口東西兩岸主要城市快速直聯。”

海陸空交通齊齊發力,縱橫交錯的交通,就如同南沙的血脈,人力資源、生産元素在其中“脈動”不停。陳榮毅認為,南沙要強化與廣州主城區、灣區東西兩岸城市一體化交通銜接,積極推動“三高三快”建設以及萬環西路、鳳凰大道等多個交通要道快速化快捷化改造,完善區內交通骨架路網,促成南沙與周邊城市便捷貫通,支撐沿線區塊發展,推動南沙從灣區地理幾何中心邁向灣區功能中心的轉變。

李益波將港口視為南沙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港口在服務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李益波説,“未來,南沙港區將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港口,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交通強國建設等國家戰略”。李益波建議,應進一步加快推進南沙港區國際通用碼頭、南沙港區五期工程、南沙港區國際海鐵聯運碼頭等規劃項目建設,支援加快推進20萬噸級航道和南沙港區船舶候泊錨地建設。

還有人大代表關注到南沙機場的發展。市人大代表、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技術部部長、創新中心主任劉洋告訴記者,南沙機場一直以來都按通用機場的標準預留,“我認為,未來還應該繼續堅持這個標準,保留南沙機場作為‘廣州第二機場’的可能性”,劉洋説,“要突出南沙作為大灣區東西兩岸融合,以及廣州和深圳兩個都市圈交流的核心節點作用,系統有力地推動南沙機場、南沙港和南沙站的‘三港融合’建設。”

站在“制度型開放高地”南沙看得更遠

報告提出,南沙將“打造制度型開放高地”,支援南沙爭取規則對接先行試點,實行更大程度壓力測試,在貿易、金融、物流等重點領域率先突破。

在持續的制度創新下,營商環境和企業是受益者。市人大代表、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對此感觸很深:“南沙與在此投資的企業保持了親清的良好互動關係,不僅積極把企業引進來,還下大功夫進行了後續服務。”馮興亞向記者舉了一個小例子,“以前,我們在南沙的廣汽豐田工廠門前有一座弧度不大的橋,但在外資方看來,那可能會造成行車視覺盲區,有安全隱患。”讓馮興亞沒想到的是,南沙當地政府部門聽聞意見後,就迅速出資把小橋改造平整了。“就這樣一個小事情,南沙獲得了外資方更大的信任。”作為與國際規則對接、較高標準服務的回饋,去年廣汽豐田在南沙的整車生産規模已經超過80萬輛,今年計劃還將突破100萬輛。這樣的數據,將可能使南沙成為廣州第一個汽車生産規模超過100萬輛的區。

正如林楓所説,南沙的營商環境對於企業來説是“極大的誘惑”。

市人大代表、廣州市華安達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丘育華提出了關於南沙發展的建議。丘育華希望,國家層面上可以給南沙更多支援,例如在人才引進、企業稅收等政策,與橫琴、前海等看齊,應對標橫琴、前海,制定更精準的南沙自貿區政策。

港澳居民到南沙工作幸福感更強

報告提出,“強化粵港澳合作示範。積極爭取國家層面出臺支援南沙與港澳全面合作實施方案,深入推進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建設。”市政協委員、市産業招商投資促進會常務副會長龔元認為,這些關鍵舉措無疑將進一步鞏固南沙的既有優勢,並將進一步提升南沙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戰略地位。

市政協委員、廣東南方軟實力研究院副院長譚國戩認為,報告特別提出,要率先推動與港澳在金融互聯互通、科技創新、口岸通關等領域規則銜接,促進職業資格、行業標準、檢驗檢測等對接互認,這意味著港澳居民到南沙就業創業會享受更多便利。

港澳居民到南沙生活工作,自然要面對醫療和教育問題——這也是南沙加強粵港澳合作的兩大重要環節。陳榮毅告訴記者,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已基本完成主體工程,將於今年7月全面開業,而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南沙院區項目及廣東省中醫院南沙醫院預計2023年可投入使用。此外,中山大學附屬南沙口腔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南沙院區)也將力爭今年開工建設。市人大代表、南沙中心醫院院長賈林説,南沙目前的醫療資源相比過去已經有了質的提升,“南沙對醫療資源進行了超前規劃”,未來將有機會打造成為“大灣區醫療高地”。“香港人和澳門人在南沙生活就業,始終要面對醫療乃至養老問題,而設備一流、技術一流、服務一流的醫療服務將為他們提供良好的服務。”賈林説。

而在教育方面,高標準建成廣州外國語學校附屬幼兒園及附屬小學、灣區實驗學校、廣州大學附屬中學南沙實驗學校及廣州市第二中學附屬南沙學校、執信中學南沙學校、萬頃沙中學改建及特殊教育學校等一批學校項目建成投用,大大提高了南沙的義務教育水準。譚國戩建議,南沙還應該開辦更多針對港澳居民子女的學校,比如可以選取港澳投資的辦學機構作為特定針對港澳人士子女的學校。

代表委員建議

丘育華:南沙與橫琴、前海的發展既有錯位又有協同

南沙的發展與珠海橫琴、深圳前海可以既有錯位、又有協同,共同組成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南沙未來的經濟高品質發展,必須有更準確的定位:不僅僅局限于大灣區,更要從更高的視野上看到與國際的接軌。

龔元:南沙應更加精準定位産業方向

南沙高精尖産業導入工作到了放手一搏的時候。南沙需要更加精準定位産業方向,同時借助大灣區綜合國家科學中心主要承載區的引領作用,建設新型産學研協同創新平臺。南沙要加速資源配置和項目落地的效率,把項目搭起來,産業建起來,人氣聚起來,進一步做大經濟體量。

林楓:吸收廣深優勢,發力科創産業

對於部分需要技術轉化産品的科創公司來説,需要比較大的土地和其他空間要素。南沙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應積極吸收廣州城區和深圳各自的優勢産業和人才資源,為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作出巨大貢獻。

劉洋:高效交通串聯大灣區要素資源

南沙應該加速城際軌道交通建設,融通大灣區東西兩岸,系統謀劃廣中珠澳的城際軌道交通建設。結合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一張網、一張票、一串城”,將通過灣區市際直連直通,形成軌道交通格局,高效串聯大灣區要素資源。

南沙各界

熱切期待重大利好

南沙被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單獨點名”,引起南沙各界熱烈反響。

“作為紮根南沙的企業,看到南沙如此濃墨重彩地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感覺很振奮,對企業發展是一個重大利好。”廣州盈惠興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惠紅表示,期待南沙集聚更多高科技人才和企業。

讓張惠紅感觸深刻的是,南沙海闊天空,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高技術人才就業創業和居住。單是廣東醫谷的企業,就從最初的幾家企業增長到現在幾百家。

廣州雲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唐佳表示,今後南沙的新型基礎設施將面向大灣區提供數據化服務。“我們可以暢想,政府將更多鼓勵企業參與數據貿易交易平臺建設,主動融入新科技,推動産業面向未來走向縱深,推動更多應用場景落地。隨著政府開放越來越多的數據,越來越多的數據不再沉睡,數據變現,企業也將得到新的機會。”

“強化粵港澳合作示範,南沙被委以重任,我認為恰逢其時。”對此,廣州市香港科大霍英東研究院院長高民表示,南沙肩負著建設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的重要使命。高民看到,越來越多的港澳人才和科創企業來到南沙這片土地就業創業,也有越來越多的創新人才通過南沙走向港澳,進而走向世界。“期待南沙能夠有的放矢,在科創型團隊針對性政策制定等方面進一步優化,吸引越來越多的港澳合作項目在南沙落地生根。”高民説。

家住珠江街道泰安社區的梁金鳳表示,南沙正日益成長為濱海新城,環境越來越好,基礎配套越來越完善。梁姨今年58歲,居住在珠江街道已有多年,現在每個月都需要到市區就醫,地鐵十八號線開通前,梁姨到市區就醫需提前一天出門,住一晚旅店第二天一早再去醫院就診。地鐵十八號線開通後萬頃沙站就在家門口,到中心城區就醫不用提前一日出門,十分便利,在番禺居住的女兒也因為地鐵的開通,可以經常下班後回家探望梁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