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瑞安·歷史遺跡
一、瑞安玉海樓
玉海樓是浙江四大著名藏書樓之一,在浙江瑞安縣城東北金帶橋畔。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是清經學家、文字學家孫詒讓(1848—1906)的藏書樓。
△玉海樓
原有藏書八、九萬卷,以多名家批校本、孫氏父子子批手校本、甌郡鄉土文獻而著稱。孫氏亡故,藏書多散失。解放後,其後人將所存善本書送杭州大學圖書館、溫州市圖書館收藏。現在還藏有古籍圖書三萬五千冊,樓下辟有文物展覽館。玉海樓含孫詒讓故居和百晉陶齋,集藏書樓、優秀民居和私家園林為一體。1996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瑞安利濟醫學堂
利濟醫學堂是全國第一所推行改良維新、用西方辦學制度和方法的新式中醫學堂,現已通過國務院核定,成為新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利濟醫學堂
光緒十一年(1885年),當時被譽為“溫州三傑”之一的瑞安人陳虬創辦了利濟醫學堂,學堂在開辦的十幾年裏,為浙南培養了大批中醫人才,為繼承和發展祖國傳統醫學作出了貢獻。
三、瑞安聖井山
聖井山景區以浙南宗教聖地聖井山命名。
△聖井山
聖井石殿始建於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是浙南地區年代最早、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全石構建築群,石殿內有一終年不涸不溢、水質甘醇的水井,人稱“天下第一井”,聖井因此為名。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四、中國木活字印刷文化村
中國木活字印刷文化村位於瑞安市平陽坑鎮東源村,東源木活字印刷術是已知的我國唯一保留下來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藝,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堪稱世界印刷術的活化石。
△木活字印刷文化村
該村木活字印刷完全繼承了中國古代的傳統工藝,完整地再現了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活字印刷的作業場景,是活字印刷術源於我國的最好實物證明。
浙江瑞安·非遺技藝
一、瑞安老酒汗
老酒汗最早出現在宋代,至今已逾千年曆史。
老酒汗釀造技藝完全不同於其他白酒釀造技藝。老酒汗採集黃酒煎酒時所産生的酒精汽而得,因江浙一帶稱黃酒為老酒,故名。只有發酵狀態良好的黃酒醅才可出産老酒汗。
瑞安老酒汗釀造技藝主要體現在選料、制曲、落缸和煎酒技藝。技藝傳承不僅依靠師徒之間的言傳身教,還要憑悟性和長期實踐的經驗積累才能掌握。
根據《溫州市誌》記載,清同治十年(1871年)瑞安籍名侍郎黃體芳曾以老酒汗作為貢品進獻朝廷。1929年首屆西湖博覽會老酒汗獲優等獎。計劃經濟年代,提兩瓶老酒汗走親訪友,檔次決不亞於當代的名酒。非物質文化遺産老酒汗歷來是歸國華僑返程必帶的家鄉特産,于1995年開始老酒汗出口香港、日本、荷蘭、法國、德國、西班牙、義大利等國家。
二、南屏紙製作技藝
傳統造紙技藝(南屏紙製作技藝),浙江省瑞安市傳統技藝,浙江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之一。
△製作南屏紙
瑞安芳莊鄉南屏紙生産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芳莊鄉現存水碓造紙作坊群的生産工藝流程仍為原始古老的傳統方式,與明崇禎年間出版的《天工開物》中記載的造紙工藝非常相似,可謂“造紙術的活化石”。南屏紙以水竹、單竹、及毛竹等為原料,先用石灰在腌竹塘中腌制,然後用水碓搗“刷”,添加紙藥(杉樹葉的汁等)抄制不同品種的屏紙。整個生産過程有100多道工序。
三、藍夾纈
藍夾纈為我國傳統印染“四纈”技藝之一,是我國雕版印染、印刷的源頭。藍夾纈技藝曾普遍流傳于浙江南部的溫州市,至今仍在其下轄的蒼南縣以及瑞安和樂清兩個縣級市均得到較好地保護和傳承。
△藍夾纈
藍夾纈曾是浙南民間婚嫁必備用品。它以藍靛(中藥板藍根的植株所制)為染液;以晚清至民國時流傳的昆劇、亂彈、京劇等戲文情節為主要紋樣,輔以花鳥蟲獸等大吉祥紋樣,成為中國傳統染織品中以戲曲人物為主要紋樣的現存唯一孤例。溫州至今完整保存雕版、制靛、印染等工藝流程。原遍佈溫州各縣(市、區)的藍夾纈染坊,于20世紀70年代陸續歇業後,蒼南農民開設了染坊,斷續作業,對該技藝的傳承保護産生了積極影響。
五、蠶絲織造技藝
蠶絲織造技藝(杭羅織造技藝)是浙江省杭州市地方傳統手工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之一。杭羅歷史悠久,早在宋代地方誌中就已有記載,至清代成為杭州絲綢的著名品種。
生産杭羅的織機幾經變革,但其生産流程中仍保持著大量精細縝密的手工技藝,對生産者技能的要求極高。原料絲進廠後,必須嚴格檢驗、篩選,歷經浸泡、晾幹、翻絲、纖經、搖紆等系列工藝,然後才能上機織造。織成的粗坯還要經過精練、染色等工序,才能成為杭羅。
六、樂清細紋刻紙
剪紙(樂清細紋刻紙),浙江省樂清市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之一。
樂清市位於浙江省東南部沿海,樂清細紋刻紙是當地流傳的一種藝術,主要集中在樂清市象陽鎮的寺前村、後橫村,北白象鎮的東才村及樂成鎮、柳市鎮、翁陽鎮等地。
樂清細紋刻紙源於樂清民間剪紙“龍船花”,它突出的一個特點是細,在早期“龍船花”的刻紙中,細的能在一寸見方的紙上刻出52根線條,一幅碗口大的細紋刻紙要十多天才能刻成。樂清細紋刻紙的工藝使各種民間圖案紋樣都能在幾釐米見方的紙上得到細緻而豐富的表現,有“中國剪紙的南宗代表”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