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資訊

加快中國式家庭農場發展 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

發佈時間:2023-09-22 14:04:42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謝彥明 張連剛 | 責任編輯:常曉姣

在世界農業發展史上,家庭農場一再被證明是農業生産中最有效率的經營模式和最合意公正的農作制度。而中國式家庭農場更是開東亞原住民中小家庭農場發展模式之先河,走出了一條傳承中國農耕文明、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家庭農場發展之路。它不僅為“人多地少”國家的農業發展找到了一條可行的路徑,而且為世界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中國式解決方案。中國式家庭農場並非“舶來品”,它是我國農業家庭經營制度的傳承、創新與發展,孕育于中國傳承千年的農耕文明,發展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農業工業化對傳統農業的改造,壯大於改革開放特別是新時代以來的工農城鄉巨變。中國式家庭農場是以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為産權前提、農戶家庭經營為組織保障、適度規模經營為核心特徵、富於地方性的多元化實踐為表現形式、公平和效率相容為價值訴求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國式家庭農場代表著中國農業生産方式變革的基本方向,是中國農業家庭經營的應然狀態,是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之所以行”的重要保障,是農業強國建設“之所以能”的必然選擇。為加快中國式家庭農場發展,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需著力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1.設計實施更加精準有效的家庭農場培育政策。差異化的地理風貌、水土環境締造了不同的農業生産環境,據此孕育出區域特性顯著、地方性特質突出、混合式多元化的中國式家庭農場,主要包括小農兼業型、畜禽果蔬高值型和糧食低值型等類型,這就要求根據家庭農場的資源依賴和政策訴求差異,構建更加靈活、高效、精準的培育政策。一是支援小農兼業型家庭農場轉型升級。建立健全縣級外出務工農民工的聯絡機制,做好新型職業農民宣傳、培訓與資格認證工作,篩選培育出一批“一懂兩愛”的新型職業農民投身家庭農場發展。二是支援畜禽果蔬高值型家庭農場健全農業産業鏈。鼓勵該類家庭農場領辦組建農民合作社,合作社根據發展需要創辦企業,積極發展農産品精深加工和電子商務等新業態,延伸農産品價值鏈,消解高值農産品市場風險。三是保障糧食低值型家庭農場收益。持續強化對該類家庭農場的財政扶持力度,支援農場開展“夏糧秋經”和“種養結合”的多种經營模式,使糧食類家庭農場獲得公平收益。

2.構建農村土地流轉的制度保障體系。“每人平均一畝三分地、戶均不過十畝田”,是我國許多地方農業的真實寫照。需要構建農村土地流轉高效便捷的制度保障體系,降低土地流轉交易成本,提高土地資源配置效率,破解體制性小農土地經營“狹小化”和“細碎化”的難題,促進中國式家庭農場適度規模經營。一是堅守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和農戶承包經營的基本制度,為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土地流轉制度提供根本性制度保障。充分發揮村“兩委”作用,鼓勵通過土地互換、轉讓、託管等方式跨村開展集中連片的高標準農田建設。二是健全“三權分置”農地産權體系,創新性賦予土地經營權新內涵,探索土地承包權依法、自願、有償退出制度,放活土地經營權的作價入股、變現抵押等權能,充分盤活農村低效和閒置土地資源。三是搭建“縣級+鄉鎮級+村級”三位一體的土地流轉公共服務平臺,開展資訊諮詢、交易磋商、土地評估、流轉交易和糾紛調解等綜合配套服務。

3.完善“社區合作社+城鎮批發市場”的耦合性支撐體系。構建“社區合作社+城鎮批發市場”的耦合性支撐體系,不僅可以拉近農戶田間地頭與萬千百姓餐桌的距離,而且可以便利農産品的“出鄉進城”,破解農産品“賣難買貴”難題。一方面,在作為農産品生産地的廣大鄉村社區要積極組建發展農民合作社,彌合農場主體與大生産之間的實踐跨越,形成“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的鄉村經濟組織體系框架,把以“家庭農場+小農”為主體的農民組織整合起來,促進農産品經過規範化進入縱向一體化,破解農産品分級、包裝、加工、運輸等“第一公里”問題。另一方面,在作為消費地的城鎮,需要政府積極創辦公益性的新型批發市場,完善物流集散、加工配送、品質安全和電子資訊化等服務功能,解決農産品集散、運輸和派送等“最後一公里”問題。

4.發揮家庭農場的多元化輻射效應。通過發展家庭農場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銜接,是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的題中應有之義。這需要完善家庭農場與鄉村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關連線制,強化家庭農場對鄉土社會的多元化輻射效應。一是打造以家庭農場為支撐的複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支援家庭農場等聚焦農業全産業打造,採取市場聯結、契約聯結和股權聯結等方式,加快形成以農戶為基礎、家庭農場為支撐、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為引領的複合型農業經營體系。二是支援家庭農場積極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發揮家庭農場嵌入鄉土社會的地緣優勢,聚焦小農戶“幹不了、幹不好、幹起來不划算”的事,鼓勵農場積極開展農資供應、農機作業、疫病防控、倉儲加工等農業社會化服務,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引領小農戶步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三是建立家庭農場幫農助農的獎勵與補貼掛鉤機制。把幫農助農、帶農惠農作為示範家庭農場評選和財政補貼的重要依據,制定差異化的稅收優惠、財政資金扶持指導政策,充分發揮家庭農場在推進鄉村共同富裕中的作用。

〔本文為國家自科基金項目“農民合作社參與對鄉村治理績效的影響機理及效果研究”(基金號:72163030)和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項目“雲南省家庭農場規模化經營效率、驅動機制與精準培育研究”(基金號:YB2022046)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謝彥明 張連剛;作者單位:西南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來源:《中國農民合作社》2023年7期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4995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4995

廣告合作:0086-10-88824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