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合作社風采

夯實為農使命 樹立行業標桿—— 記當陽市褚家湖糧食專業合作社的農業生産託管之路

發佈時間:2023-09-22 14:05:24 | 來源:中國農民合作社 | 作者:劉三東 王星宇 | 責任編輯:王靜

當陽市褚家湖糧食專業合作社位於湖北省當陽市農業大鎮草埠湖鎮,成立於2010年。2015年,合作社積極探索“統種統管”農業生産託管之路,將服務領域逐步延伸到農資綜合行銷、烘乾倉儲、農機服務、秸稈回收綜合利用、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等多功能農業服務板塊,圍繞水稻、玉米、小麥等重要糧食作物,為農戶提供“耕、種、管、收”全程機械化、智慧化、專業化、套餐式“一條龍”社會化服務,助推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經過12年發展,合作社擁有成員173人,年産值達6000多萬元,固定資産3500萬元。擁有各類大中型農機設備150多臺(套),糧食耕種面積2.2萬畝(其中,土地託管1.5萬畝、土地入股3600畝、土地流轉3400多畝),成為擁有全環節社會化服務能力、全産業鏈條的區域內行業標桿。如今,合作社社會化服務半徑已擴大至荊州、荊門、襄陽等地,2018年被評為國家農民合作社示範社。

一、以“託管+入股+租賃”模式推動社強民富

(一)土地託管模式

合作社實行“保姆式”全託管和“功能表式”半託管模式,當好農戶“田保姆”,所有農事農戶都不必親力親為,只需一個電話,就可全部委託給合作社完成,使種地變得容易,農民得以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2015年,合作社制定詳細的土地託管方案:一等田地按玉米每畝550公斤、小麥每畝350公斤保底産量;二、三、四等田地保底産量按每個等級6個百分點遞減,低於保底産量由合作社補足,高於保底産量與農戶五五分成;受自然災害影響造成減産也不低於當地當年的平均産量;合作社每畝收取耕種、肥料、農藥、收割等託管費用821元,除去成本670元,託管服務每畝凈收益為151元。方案出臺以來,合作社共與當地農戶簽訂1.5萬畝土地託管服務協議,實行農業生産全程社會化服務,農戶畝均純收入在800元以上,真正讓土地活起來、農民富起來。

(二)入股分紅模式

合作社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機大戶、種田能手以機具入股、技術入股、土地入股、資金入股,年底參與合作社分紅。一等田每畝按500元,二、三、四等田按照每個等級降低6個百分點計算,折合成股本參加分紅;農機設備通過合作社成員代表大會與農機手共同商議確定價值入股;現金入股的農戶以出資額和農産品産量參加分紅。例如,農戶譚士權用承包地、收割機折合股金20萬元加入合作社,年均分紅逾6萬元,收入比入社前翻了一番還多。

(三)租賃經營模式

合作社按照土地的地理和地力差異與農戶約定租賃價格,簽訂流轉合同,農戶既不承擔任何經營風險,又獲得了國家政策性補貼和土地流轉費的固定收益。2014年,農戶黃獻忠夫婦將承包的20畝土地流轉給合作社後常年在外務工,月工資都在5000元以上,每年1萬元的土地流轉費成了他們的固定收入。該模式有效促進農村土地增值、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二、以科技創新拉動社會化服務強力“引擎”

(一)開展綠色生態種植,提高機械化資訊化水準

合作社在當陽市農業農村部門的指導下,通過降本增效、訂單收購、測土配方施肥、有機肥替代化肥改良土壤、綠色統防統治等農業新技術應用,提升服務能力和品質。為滿足農業生産需要,合作社大力推進農機農藝融合,出資千萬元購進各種型號拖拉機、收割機、撒肥機、播種機、旋耕機、施藥機、犁耙等配套設備150多臺(套),實施全程機械化生産作業,新建600平方米維修保養車間,吸納54名農機手和3名維修專業人員加入合作社,聘請60多名農機手;為改善耕地品質,提高土地産出率,合作社引進北斗系統湖北農機管家和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積極爭取社會化服務項目,2016—2022年,中標深松耕、秸稈還田、糧食烘乾等服務面積32萬多畝。農機農藝“融”合出一派豐收景象。

(二)發展糧食烘乾産業,保障糧食減損增效

針對糧食生産受自然災害影響較大和農戶曬場受局限、糧食收儲難的問題,2011年,合作社籌資2000多萬元,先後購置3套糧食烘乾設備,日烘乾能力達1500噸,有效倉容達2萬噸,建成全省最大的糧食烘乾基地。由於烘乾的糧食品質上乘,中儲糧、正大飼料、稻花香集團、海大糧油等多家公司主動到府求合作。同時,合作社利用糧食烘乾基地的強大優勢,保證糧農收益,每年糧食收購價格比流動商販高出0.06~0.1元/公斤。在保證成員糧食品質的同時,合作社積極為周邊村鎮糧農提供社會化服務,每年可為糧農增收1200萬元以上。

(三)推廣秸稈綜合利用,幫助農戶變廢為寶

為改善和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合作社推廣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通過機械化收割,使秸稈肥料化;將青秸稈打捆用作奶牛、肉牛、山羊等牲畜的養殖飼料,使秸稈飼料化;將枯秸稈壓縮成型後供發電廠作為發電燃料或製作成清潔衛生生物質燃料供企業使用,使秸稈原料化。2015年,合作社投資200多萬元購進秸稈打捆設備3台(套),年打捆銷售秸稈近萬噸,實現銷售收入260萬元,為農戶節省機耕成本40多萬元;2016年,合作社再次投資500多萬元購進生物質燃料生産成型設備3台(套),可為企業年提供5萬噸清潔衛生生物質燃料。以上社會化服務作業年均帶動農戶近5000戶,服務面積30多萬畝(單環節)。

三、以全産業鏈思維謀劃農業社會化服務

(一)細化鏈條分工,確保運作高效

合作社通過組織與整合,明確各産業鏈分工,組建機耕組、收割組、技術組、機防組、烘乾組、銷售組、安全生産組、後勤保障組等多支專業服務組,細化分工,通力協作,避免低質化的生産重復,實現精細化生産與加工,確保農業生産全程社會化服務有序銜接,高效運轉。

(二)堅持科技引領,強化聯合協作

合作社依託農業科研單位和農技推廣部門,在新品牌、新科技、新裝備和智慧農業上加大投入力度,建設北斗農機服務平臺、品質可追溯系統,加強農産品品牌建設。通過應用電子商務平臺集中採購農資,促進農戶節本增收,做到了“採購不出門”,通過“網際網路+”平臺銷售糧食,實現“銷售不出村”。

(三)補齊産業短板,釋放發展動能

2022年以來,合作社持續對農業基礎設施進行提檔升級,依託在建2500畝標準化生産示範基地,擴建高端米油加工廠及冷藏庫、電商資訊中心、研學教育基地、成員食堂及文化活動中心等系統化配套設施,打造綜合服務型現代農業産業園。

下一步,合作社將引進更多的專業技術人才,提升服務的集約化、資訊化、智慧化水準,做強自身品牌,共謀鄉村振興,釋放合作社高品質發展新動能。

(作者:劉三東 王星宇;作者單位:湖北省當陽市農村經營管理局)

來源:《中國農民合作社》2023年2期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4995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4995

廣告合作:0086-10-88824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