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吉林

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民合作社典型案例(2022年)》選登 | 吉林省鎮賚縣英臺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

發佈時間:2023-09-18 15:19:52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亦農

合作種好糧 創新增效益——吉林省鎮賚縣英臺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

吉林省鎮賚縣英臺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積極推進機械化作業和規模化經營,通過創新生産經營方式、推廣優良品種、應用先進技術、打造自有品牌、發展稻漁共作等方式,有效擴大了糧食種植規模,提高了糧食經營效益,為把飯碗牢牢端在中國人自己手上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吉林省鎮賚縣英臺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08年,成員從最初的28人發展到現在的312人,入社土地面積從1500畝發展到6750畝,固定資産達3000萬元,成員每人平均收入超過3萬元,輻射帶動周邊3000戶農民戶均增收5000元。合作社通過促規模、用科技、創品牌,走出了一條向科技要效益、以品牌謀發展的創新之路。

一、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適度規模經營

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和生産託管種植水稻6750畝,佔全村耕地面積的57%,其中流轉種植面積3780畝,託管種植面積2880畝。在經營方式上,合作社採取統一購種、統一購肥、統一購藥、統一收穫、統一銷售的“五統一”模式,畝均降低生産成本150元。在種植模式上,合作社堅持現代化發展方向,投資近400萬元購入各種大型農業機械74台(套),實現水稻從育苗到收割全程機械化作業,其中機械化插秧達100%,水稻側深施肥覆蓋率85%以上,秸稈還田率100%,極大提高了農業生産效率。

二、秉持科學種糧理念,推廣技術品種落地見效

合作社秉承“向科技要産量”的發展理念,大力推廣水稻新品種和種植新技術。一是實施“良種”項目,篩選出適合鎮賚縣鹽鹼地種植的優質水稻品種。合作社先後試驗示範中晚熟水稻新品種近30個,通過實驗篩選出吉宏6、吉粳812等適宜的中晚熟水稻新品種3個。二是實施“良技”項目,即水稻“三推兩早一達標”技術。“三推”就是推廣秋季稻草覆蓋置床、推廣大中棚缽盤育苗、推廣稀植育苗;“兩早”就是適時早育苗、早插秧;“一達標”就是關鍵技術措施都達標。通過實施“兩良”項目,合作社培育出帶蘗秧苗,有效控制了苗期立枯病和早霜危害,水稻育苗時間比常規種植提前了10天,插秧時間提前了7天,水稻生育期延長,單産可達6.5噸,比常規種植增産30%。合作社建立了獎勵機制,對應用新品種新技術、增産增收效果顯著的成員給予物質獎勵,大大提高了成員農戶科學種田的積極性。

三、注重産品品牌建設,實現優質優價增值效益

鎮賚縣是蘇打鹽鹼地集中分佈區之一,近年來通過加大鹽鹼地治理力度,昔日的“鹽鹼地”已經變成了“米糧倉”,種出的大米弱鹼、富硒,口味獨特,富含多種微量元素,深受消費者喜愛。2017年,合作社註冊了“老任頭”商標,打破了原來只靠低價出售原糧的格局,開始探索品牌化發展之路。如今,“老任頭”牌有機大米每千克售價可達20元,是普通大米售價的4倍。2019年,合作社在淘寶上開設了店舖,通過電商銷售渠道把産品遠銷至華北、江南地區。2021年,合作社種植有機水稻200公頃,全部自産自銷,收入1680萬元。

四、發展稻漁綜合種養,推動産業提質增效

合作社組織成員利用水田養魚、養蟹,發展稻田養魚3000畝、稻田養蟹3750畝,合作社連片優質稻田達450公頃,由於有魚蟹銷售收入,合作社每公頃稻田增收4000元。在合作社的示範帶動下,周邊500多戶種糧農民發展稻田綜合種養,推動當地水稻産業轉型升級,提高了稻米産品的市場競爭力,形成了生態、綠色、高效的現代農業生産經營模式。

來源:《全國農民合作社典型案例(2022年)》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4995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4995

廣告合作:0086-10-88824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