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館概覽
新聞快訊
臨展介紹
館藏薈萃
展館介紹
建設歷程
社教活動
視頻點播
服務指南
新聞快訊 |  

總書記關於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重要文章的7個要點
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 | 來源:求是網

7月16日出版的第14期《求是》雜誌刊發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這是習近平總書記2022年5月27日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筆記君為您梳理了這篇重要文章的7個要點,一起學習領會!

2021年3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福建考察。這是24日下午,習近平在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參觀嚴復故居。新華社記者 鞠鵬/攝


1.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根基,是維繫全世界華人的精神紐帶,也是中國文化創新的寶藏。馬克思説,“凡是民族作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們為人類社會而做的事情”。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以自強不息的決心和意志,篳路藍縷,跋山涉水,走過了不同於世界其他文明體的發展歷程。

2.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要重點抓好的工作

經過幾代學者接續努力,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實證了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績顯著,但仍然任重而道遠,必須繼續推進、不斷深化。要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第一,加強多學科聯合攻關,推動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取得更多成果。

第二,深化研究中華文明特質和形態,為人類文明新形態建設提供理論支撐。

第三,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民族復興立根鑄魂。

第四,推動文明交流互鑒,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第五,讓更多文物和文化遺産活起來,營造傳承中華文明的濃厚社會氛圍。

3.“加強多學科聯合攻關,推動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取得更多成果”

對文明起源和形成的探究是一個既複雜又漫長的系統工程,需要把考古探索和文獻研究同自然科學技術手段有機結合起來,綜合把握物質、精神和社會關係形態等因素,逐步還原文明從涓涓溪流到江河匯流的發展歷程。

要加強統籌規劃和科學佈局,堅持多學科、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密切考古學和歷史學、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聯合攻關,拓寬研究時空範圍和覆蓋領域,進一步回答好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發展的基本圖景、內在機制以及各區域文明演進路徑等重大問題。

要同步做好我國“古代文明理論”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的宣傳、推廣、轉化工作,加強對出土文物和遺址的研究闡釋和展示傳播,提升中華文明影響力和感召力。

商代是中國文字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至遲從商代中晚期開始,中國已出現了最早的、相對成熟的文字體系,其中甲骨文、金文數量最繁,意義重大。圖為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王賓中丁·王往逐兕涂朱卜骨刻辭。新華社發 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


4.“深化研究中華文明特質和形態,為人類文明新形態建設提供理論支撐”

要把中華文明起源研究同中華文明特質和形態等重大問題研究緊密結合起來,深入研究闡釋中華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發展路向和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演進格局,研究闡釋中華文明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質和發展形態,闡明中國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蘊。

對中華傳統文化,不能一概否定,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繼承和弘揚其中的優秀成分。

要建立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文明研究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為人類文明新形態實踐提供有力理論支撐。

5.“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民族復興立根鑄魂”

我們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要堅持守正創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展示中華民族的獨特精神標識,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指導思想,傳承弘揚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源頭活水。要充分運用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更加完整準確地講述中國古代歷史,更好發揮以史育人作用。

敦煌文化延續近兩千年,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延續時間最長、內容最豐富、保存最完整的藝術寶庫,是世界文明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也是研究我國古代各民族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藝術的珍貴史料。圖為莫高窟第112窟南壁壁畫“反彈琵琶樂舞圖”。敦煌研究院供圖


6.“推動文明交流互鑒,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我們要堅持弘揚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以寬廣胸懷理解不同文明對價值內涵的認識,尊重不同國家人民對自身發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弘揚中華文明蘊含的全人類共同價值。

我們要立足中國大地,講好中華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要講清楚中國是什麼樣的文明和什麼樣的國家,講清楚中國人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展現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和人文底蘊,促使世界讀懂中國、讀懂中國人民、讀懂中國共産黨、讀懂中華民族。

7.“讓更多文物和文化遺産活起來,營造傳承中華文明的濃厚社會氛圍”

我們要積極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遺産的多重價值,傳播更多承載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價值符號和文化産品。

各級領導幹部都要敬畏歷史、敬畏優秀傳統文化,重視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工作,為歷史和考古工作者開展研究、學習深造、研修交流提供更多政策支援。

要營造傳承中華文明的濃厚社會氛圍,廣泛宣傳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教育引導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更好認識和認同中華文明,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