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館概覽
新聞快訊
臨展介紹
館藏薈萃
展館介紹
建設歷程
社教活動
視頻點播
服務指南
新聞快訊 |  

中宣部舉行“紮根文博一線 傳承文明薪火”中外記者見面會
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 | 來源:國新網

中共中央宣傳部于2021年9月24日(星期五)下午3時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請文物博物館領域黨員代表圍繞“紮根文博一線傳承文明薪火”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


文字實錄


邢慧娜(欒海軍攝)


中宣部對外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邢慧娜:


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出席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外記者見面會。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是我們的先輩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今天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愛上文博,越來越多的公眾走進博物館,也彰顯了我們全社會對這份財富的珍視。今天的見面會邀請到五位文博領域優秀黨員代表,請他們圍繞紮根文博一線、傳承文明薪火的主題和大家交流,我先介紹一下他們。他們是:浙江省南湖革命紀念館講解員袁晶女士,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先生,陜西省西安市文物稽查隊隊長楊宏剛先生,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女子考古隊隊長燕妮女士,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國際合作中心研究員王元林先生。


首先,請五位代表逐一做自我介紹。



袁晶(徐想攝)


浙江省南湖革命紀念館講解員袁晶:


主持人好,現場的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好!我叫袁晶,是一名來自中國革命紅船起航地浙江嘉興南湖革命紀念館的文博工作者,長期在一線從事革命文物解説工作。


説起浙江嘉興,大家一定會把一艘小船與這座城市聯繫在一起。習近平總書記曾把這艘小船親切地稱為“黨的母親船”。我的日常工作就是在紅船旁向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講述紅船故事,傳播紅船精神。


從業至今,我做了一個統計,在面積不大的南湖,行程3000多公里,為群眾講述黨史1000余次,也為10多萬名黨員幹部解讀紅船精神。曾經有人問我,每天一遍又一遍重復一個故事,不枯燥嗎?我個人覺得,能在這樣一個神聖而光榮的崗位上工作,足以讓我無比自豪。時光如梭,這一幹就是近20年。通過我的講述,讓全國各地的觀眾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偉大建黨精神,感悟紅船精神,感悟什麼是初心和使命。通過我的講述,也讓廣大青少年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與恢弘的歷史相比,一個人的生命尺度是有限的,但是在有限的年華中完成一件有重要意義的事,就能讓自己的人生煥發閃光。我想,這也是我作為一名普通的文博工作者和基層黨員的初心。謝謝。


方勤(徐想攝)


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


新聞界的各位朋友,下午好!我叫方勤,來自湖北省博物館,是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一名文博工作者。我的家鄉有個美麗的文化遺産叫盤龍城,這是長江燦爛文明的代表。受其影響,我大學學的是考古專業,今年我剛好畢業三十年。這三十年來,我一直在文物博物館這個領域工作,我也非常享受這個領域給我帶來的收穫和喜悅。


2020年武漢疫情期間,我作為館長,和我的75名同仁一起,在博物館館區封閉值守80余天,確保了文物的安全,並於當年6月14日恢復對外開放。2018年,我們湖北省博物館還承擔了中印元首外交的文化客廳。當前,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文物工作,在博物館領域,我們提出“博物館+”,就是加文創、加旅遊、加教育,總之就是把博物館熱融進當代的生活。


在考古領域,我們正在實施“考古中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這一重大研究項目。我們博物館和考古工作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我身處這個好的時代,我個人,包括文博人,倍加珍惜,我們要不忘初心,砥礪前進,做出我們文博人的擔當和使命。謝謝大家。


楊宏剛(徐想攝)


陜西省西安市文物稽查隊隊長楊宏剛: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我是來自陜西省西安市文物稽查隊的楊宏剛。我今年已經60歲了,算起來我從事文物保護工作已經40餘年了。這40年來,我帶領我們稽查隊員先後查辦文物行政違法案件510余起,協助公安機關破獲文物刑事案件56起,追繳文物19930件(組),配合相關部門拆除文物保護範圍內的違法建築5萬餘平方米。可以説,我的職業生涯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保護文物。


我作為文物稽查隊的帶頭人,40年來,我用赤誠初心書寫了對文物事業最忠誠的告白。在長期的實踐工作中,我們開創了文物、公安聯合執法機制,實現了打擊文物犯罪行為的“無縫對接”。我們也推創了秦晉豫文物執法協作片區聯動,增加了對文物行政執法的工作,尤其對打擊文物犯罪工作的協作和交流,拓展了符合文物發展工作的新思路。


我記得在2003年面對城市建設中的法人違法問題,我帶領剛組建的稽查隊員,通過大量的執法和宣傳工作,推動建立了西安市基建工地文物勘探前置審批機制,使基本建設中的文物安全得到了有效保護。謝謝大家。


燕妮(徐想攝)


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女子考古隊隊長燕妮:


感謝主持人。各位記者朋友,大家好。我叫燕妮,是女子考古隊的隊長。高中時期,受到著名考古學家、科幻作家童恩正先生一本小説《古峽迷霧》的影響,我對考古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大學時報考了吉林大學考古專業。畢業後,來到重慶市文物考古所,從事田野考古發掘和研究工作。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初,以三峽考古工作為契機,重慶的文化遺産保護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而我也成長為了一名可以獨當一面的項目負責人。回想到2006年,當我真正進入田野考古一線時,才發現考古沒有想像中的浪漫和刺激,更多的是一份探索中華文明輝煌過去、傳承中華文明豐富內涵的責任。我深切地感受到,我個人的成長不僅是重慶文化遺産保護事業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也是中國文化自信逐步散發光輝的一個見證。


從業16年以來,我和我的同事們堅守在田野考古第一線,在一次次的考古發掘中,我們完成了和古人的對話,也破解了一個又一個謎團,我自己實現了最初的夢想,也深深感受到自己擔負的責任,我也願意和我的同事們一起,為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繼續貢獻自己的光和熱,謝謝。


王元林(徐想攝)


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國際合作中心研究員王元林:


感謝主持人,大家好!我來自考古和文物保護一線,主要從事絲綢之路和中外文化交流考古學研究。1997年到甘肅省考古文物研究所參加工作,接受西北地區文物考古和文物保護專項訓練和工作鍛鍊,2007年因為工作需要,進入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工作至今,主要承擔援外文物保護和聯合考古任務,先後參加了肯亞、柬埔寨考古和文物保護工作,這幾年又參加了烏茲別克和尼泊爾文物古跡保護修復項目以及部分管理工作,和受援方、合作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也得到了他們的認可和理解。


近幾年,作為一名一線人員,我深刻地感受到文物考古和文物保護領域越來越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高度關注,我們深受鼓舞,也深刻感受到這份工作的責任重大。今後,我要繼續從事多年來一直堅持的東南亞文化考古研究工作。在工作上,積極提攜和培養青年人才,繼續做好現在我們承擔的援外文物保護工程項目,繼續為人文交往和行業發展貢獻我們自己的專業力量,從而能夠盡己所能,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謝謝。


邢慧娜


邢慧娜:


謝謝五位代表的介紹。五位代表從事的工作,對我們很多普通人來説,是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所以,今天請他們到現場來和大家做一個充分的交流。現在大家可以開始提問,提問前請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頻道記者提問(欒海軍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頻道記者:


我的問題是,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肯定敦煌莫高窟文物工作者們在極其艱苦的物質生活條件下秉持的“堅守大漠、甘於奉獻、勇於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各位代表都是來自文博單位一線和基層單位,請問你們在工作中是如何理解和踐行“莫高精神”的?謝謝。


方勤:


謝謝這位記者,我先回答你這個問題。“莫高精神”是一代一代敦煌人甘守大漠,樂於奉獻,用他們的青春和汗水保護世界文化遺産莫高窟的寫照,是我們文博領域的一個豐碑,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我從事文物考古工作,是從天門石家河遺址開始的。也就是那一年,120萬平方米石家河遺址被確認,在中華文明的進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我有幸參與和見證了這一時刻,也堅定了我從事文物考古工作的初心。堅守是我們博物館工作和考古領域都需要的一種精神,這個堅守就是要甘於清貧、守得住寂寞、穩得住心神、扛得住責任。比如説文化遺産傳承,我們需要的就是潤物細無聲式的堅持。


對於博物館而言,像我們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看似再平常不過的保管、研究和宣傳,這種職責和堅持也是“莫高精神”的生動寫照。對於考古工作來説,有時一個遺址需要一個人十幾年甚至一輩子的付出和探索,這也是“莫高精神”的直接體現。
當前文物博物館事業高度發展,需要更多的人參與這個領域,秉承“莫高精神”,用心呵護文化遺産,用文化滋養社會。作為一個文博人,需要我們的付出,需要我們的擔當,也需要我們一代一代文博人的堅守、傳承和創新。謝謝。


燕妮:


我也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作為一線的考古人員,可以用一句話來總結我們的田野考古人員,就是“在故紙堆裏找感動,在田野裏書寫青春”。我覺得“莫高精神”體現在我們考古這個行業裏,就要把堅守在艱苦的田野第一線作為衡量我們工作的主軸,把保持堅定的職業操守作為檢驗我們工作的一個尺規,堅持嚴謹的治學態度,以探究歷史為己任,擇一事、終一生。


具體到我自己而言,除了妻子和母親兩個角色以外,我還是女子考古隊的隊長。出於對考古事業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我拋棄了愛美的天性,也犧牲了不少和家人孩子在一起的時光。從2006年開始,十餘年如一日,每年短則六個月,多則十個月,在田野第一線,先後承擔了30余項田野工作。從2012年起,我們開始承擔了重慶三峽庫區消落帶地下文物搶救發掘工作。由於消落帶的特殊性,我們不僅要跟酷暑和暴雨為伴,還要和不斷上漲的江水作鬥爭。記得有一年,由於庫區的提前蓄水,我們還有一座墓葬沒有清理完,我們一邊用沙袋構築堤壩,一邊抓緊工作,連續工作了10余小時,終於保障了出土文物和人員的安全。


辛苦的付出終有回報。在2018年和2021年,我們負責的忠縣坪上遺址先後獲得了重慶六大考古發現和重慶“十三五”期間十大考古發現。重慶市文化遺産研究院女子考古隊也榮獲了“2020年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稱號。在榮譽的背後,是考古人不變的初心和使命。謝謝。


楊宏剛:


我也説一下。我認為,一個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不容易了,我這輩子做的就是保護文物。我認為,首先是要有堅守。基層的文物工作十分艱辛,在巡查看護古遺址、古墓葬時,常常是田間地頭、荒郊野外,有時候是交通不便利的地方,全靠我們的雙腿走到、跑到。嚴寒高溫,甚至在節假日,都是我們文物安全壓力最大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必須要堅守在一線,正所謂“他人團圓日,我輩守護時”,我們要耐得住艱辛和寂寞,必須堅守住。


其次,是要有擔當。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的紅線、底線和生命線,我們在查處文物違法行為時,常常被拒之門外,消極對待,有時是暴力對抗,甚至誣衊、威脅和毆打。面對此種困難和危險,我們作為執法者,要敢於挺身而上,敢於亮劍。


最後要有創新。新時代文物工作者有時候會有很多新的問題,單靠舊辦法、老經驗,有時候是解決不了的。我們要以問題為導向,加強研究和思考,開創行之有效的新機制、新辦法。我講講我們工作人員是怎麼辛苦的,講兩個小故事。有一年,我們這裡分來一個女大學生,剛來了以後,我們就跟她説,晚上要巡查,你別穿高跟鞋。她認為無所謂,她那天還沒有穿尖底高跟鞋,穿了一雙普通的高跟鞋,還穿了條白褲子。巡查過程中,她把腳崴了,白褲子變成了綠褲子。因為我們巡查的地方全是草叢、野地。還有一個故事,有一次我們在執行任務的時候,大家買的包子,還沒有顧上吃,去了以後就先忙。等忙完了以後,我説趕快把包子吃了吧,大家都餓了。結果,把包子拿出來以後,包子全結冰了,成了凍包子了。我們還帶著礦泉水,礦泉水也結冰了,也沒辦法喝了。當時我們有一個人就調侃説,什麼是幸福?就是現在我們如果能夠有一碗熱麵條、有一口熱開水,我們就是最幸福的人了。謝謝大家。


袁晶:


剛才聽了前面幾位前輩的講述,我個人感觸還是挺深的。因為“莫高精神”是我們所有文物工作者值得學習的可貴精神品質。我作為一名青年文博工作者,認為要有擇一業、成一事、終一生的精神,還要立足自己本職崗位,以保護、弘揚、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為自己的崇高責任。


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也是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作為一名來自革命類紀念館的文物博物館工作者,我覺得始終要走在學習和宣揚的前列,踐行職業精神,爭做一名專業的黨史宣講人,注重因人施講,爭做精神信仰的引領者。我們作為紅船的守護人,今天也借此機會,向大家講述我身邊一代代“紅船人”的故事。他們用生命守護著紅船,也用真摯的情感講述著紅船故事。紅船每年都要維修,一年一小修,兩年一大修。每次維修的時候,我的同事都要將紅船的零部件挨個檢查一遍。大暑時節,他們在烈日的直曬下,要把紅船的木板抹上桐油,有八道桐油,抹完一層曬乾,再抹一層。這八道桐油,抹的時間就需要50天。夏天來臨的時候,別人都希望能夠下雨降溫,他們就怕下雨耽誤維修的時間。颱風來臨的時候,他們時刻守護在紅船旁,根據風向和水位,不斷拖轉紅船,調整到避風的位置。寒潮來襲,他們不懼刺骨冰冷的湖水,為紅船清理積雪和冰霜。這些“紅船人”也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書寫著不平凡的人生。我想這也是默默無聞地踐行“莫高精神”的生動實踐。謝謝。

 

王元林:


剛才四位同志都結合自己的工作崗位,談了對“莫高精神”的一些體會和認識,我也感同身受。基於工作關係,我本人曾經在祖國西北地區的敦煌一帶參加田野考古工作多年,對在艱苦環境下形成和發展的“莫高精神”深有體會。


我認為,這種行業精神,就是我們文物領域寶貴的行業風範。在國際合作文物保護和考古研究過程中,面對普遍較為艱苦的環境,面對涉外項目嚴格的管理要求,面對國際專家和相關組織的專業諮詢,甚至面對不同合作方和受援方不同的管理制度和不同社會風俗,這種精神和援外先烈鑄就的國際主義精神,自然就會成為我們堅守初心使命、堅持完成赴外任務的精神動力,進而養成我們鍥而不捨、持之以恒、終身以之的良好職業品格。


在這裡,我想跟大家分享兩個例子。第一個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們老一輩文物工作者,援助柬埔寨吳哥古跡文物保護工作,艱難起步。當時,缺水少電,再有在當時的遺産地,還埋有地雷,還沒有完全排除乾淨,存在一定的風險。在極端濕熱的環境下,生活在木板房駐地,克服種種困難,出色地完成了我們援助柬埔寨第一批周薩神廟的修復工程,贏得了極好的口碑,為我們後續的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再有一個,這次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們援外文物保護和國際合作考古同樣帶來了嚴重的極端影響。去年初,困守在尼泊爾加德滿都谷地的5名隊員無法回國,但是他們表現得臨危不懼,一方面保證了項目進度和品質,保證了隊伍零感染,也護衛了人員和文物安全。另一方面,他們竭盡全力,想方設法購買、寄送防疫物資,積極支援國內抗疫合作,至今還有3名隊員堅守在現場。我想,這些真實的案例,應當就是“莫高精神”最生動的體現。謝謝。


上游新聞記者提問(欒海軍攝)


上游新聞記者:


之前堅持一線考古的人員絕大多數是男性,畢竟長年累月要在野外考古,而且考古挖土聽上去是一個兼具體力和腦力的活。重慶市文化遺産研究院女子考古隊是西部第一支由女性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考古隊,請燕妮隊長講述一下在考古工作中遇到了哪些難題?特別是作為女性,如何克服在野外工作中出現的種種問題?謝謝。


燕妮:


感謝你的提問。重慶市文化遺産研究院女子考古隊成立於2012年,是一支以女性專業力量為主體,涵蓋了男性技工和保安人員,共同組成的一支綜合性團隊。我們目前一共有9名隊員。其實,從國際和國內情況來看,女性從事考古工作並不鮮見,她們發揮了細緻和感性的特點,在自己的專業領域都作出了出色的成績。而且從我院的專業結構來看,除了一線女性考古工作者比較少以外,我們在文物修復、科技考古、保護規劃設計方面,都有一大批優秀女性,我們剛好可以組建這樣一支互補的、系統化的隊伍。就我們女性自身而言,其實男女之間並沒有工作上的差距,可能只是在一些具體的工作場合女生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作為一名有志於從事考古的女性,我有決心也有能力能夠克服這些困難,然後我們以樂觀的態度和專業的素養來克服田野中的種種問題。


在2017年盛夏的時候,我帶領的女子考古隊進駐了忠縣坪上遺址,在天氣酷熱、環境惡劣等不利條件下,我們克服人手不足和民工緊缺等問題。在3個月的發掘週期裏,我們女子考古隊隊員們發揮了專業能力,展現了巾幗風采,在烈日暴曬和艱苦環境中努力工作,終於及時高效地完成了發掘任務。在這裡我分享一個發掘工作中的小插曲。在發掘工作前期準備的時候,我們需要坐船去縣城購買一些發掘物資,我們購買完了,商家很熱心地用貨車把物品給我們送到碼頭,一到碼頭我們就傻眼了,因為從碼頭到船上,大概有接近400步臺階,那麼多物資,我們兩個人就像螞蟻搬家一樣,一件一件往下盤,當把所有的東西都搬到大船上以後,我們兩個累得全身上下都濕透了,但是我們卻笑了笑説,今天的運動量完全足夠了,回家不用加練了。這樣的小細節,在我們整個考古工作中是一個很平常的狀態,但是方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有樂觀的態度,我們就能克服所有的問題。


通過這幾年的工作,我們女子考古隊隊員們的能力得到了鍛鍊。在今年,我們隊中的骨幹隊員已經可以獨立承擔項目了,而且圓滿通過了項目驗收。越來越多的實踐證明,女性也可以領導項目工地,也可以成為項目的主體,在工作能力上,一點都不輸于男性。我和我的隊員們將繼續牢記去年9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深刻認識考古工作的重要意義,繼續做好考古資料的發掘、整理和研究工作。謝謝。


邢慧娜:


這位記者的問題,可能代表了很多人的疑問——為什麼要成立女子考古隊?我想,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深泥的考古現場出現越來越多女性的身影,這是一道美麗的“風景”。請大家繼續提問。


紅星新聞記者(欒海軍攝)

  

紅星新聞記者:


湖北省博物館有許多珍貴的文物,請問方館長,怎樣通過博物館語言講好中國故事?謝謝。

 

方勤:


謝謝你的提問。這幾年來,由於觀眾文化需求的增長,更多人走進了博物館,加之我們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博物館事業,博物館的建設能力得到提升,博物館自身也提高服務意識,開門辦館,可以説引來了一陣博物館的熱潮。那麼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呢?我想,主要有三個方面:


首先,我們要做好內容闡釋,這是我們講好中國故事的前提。我們首先做好研究,把科學、權威、正確的觀點傳導給觀眾。而且我們在闡釋這些內容的時候,也要結合時代的特點,還要關注觀眾群體的接受方式。據我們統計,70%走進博物館的觀眾是年輕人,所以我們在闡述這些內容的時候,也要考慮年輕人的接受方式。這是我們講好中國故事的基礎條件。


第二,我們要與高科技合作。當今是資訊高度發達的時代,我們在陳列布展中,要運用大家熟知的AR、VR技術,增加展覽的參與性、互動性,提升展覽的吸引力,讓更多的年輕人走進博物館。與此同時,我們還要推出線上展覽、線上講解這種符合當前資訊化發展的一種新形式。比如説,去年疫情期間,我們很多博物館閉館了,但是我們同時推出了線上展覽、線上講解的活動,做到閉館不閉展、不閉服務,成為疫情期間給觀眾提供文化服務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第三,我們要加強國際合作。首先要引進優秀的展覽,同時也要推出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品展覽,比如這幾年,我們湖北省博物館先後在美國、俄羅斯、印度和義大利舉辦各種展覽,都受到很好的歡迎。不僅如此,我們還要加強學術上的國際合作,讓我們的學者、專家和外國專家學者一起共同研究人類文明進程,在人類文化遺産中吸收力量和精神,把中國故事放在世界文明這個大背景中來研究、來講述,要有大的人類文明的國際視野,這樣才能更好地講好中國故事。與國際的交流合作也是當今時代發展的重要要求。剛才我説到參加工作是因為受盤龍城遺址的影響,盤龍城遺址是我們長江流域商代、距今3500年前的一個青銅遺址,是非常重要的文明。我剛才説它是世界文化遺産,但我遺憾地告訴大家,現在還不是世界文化遺産,但是我們正在申請世界文化遺産,所以剛才實際上是把我的願望説出來了,希望下次跟記者朋友見面的時候,它已經能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産,謝謝大家。

 

邢慧娜:


我們祝願方館長的願望早日成真。大家可以繼續提問。


中國日報記者提問(欒海軍攝)


中國日報記者:


我們都説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文物也是最能展現文明脈絡和體現文明進程的實物見證。請問,各位老師是如何理解文物保護工作的?又是如何在工作中擔當起傳承中華文明的使命任務的?


袁晶:


感謝您的提問。浙江是中國革命紅船的起航地。我作為一名身處在偉大時代的文博工作者,也深感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文物資源的責任重大、使命光榮。革命文物是黨和國家寶貴的財富,記載了中國共産黨人篳路藍縷的革命歷程。我所在的黨史革命紀念館是浙江嘉興中共一大會址保護、管理、研究、宣傳機構。南湖紅船是建黨歷史的一個標誌和象徵,它在中國共産黨歷史的發展和傳播過程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今對於紅船而言,它所指代和包含的內涵,不僅僅是中共一大會議在嘉興南湖召開的一次會議,也不僅僅是中共建黨這一具體的歷史性事件,它所展現的是中國共産黨一百年來的發展歷程,以及在這個過程當中中國共産黨人所展現的革命精神。


全國各地的觀眾來到南湖瞻仰紅船,目的也不僅僅是為了了解中國共産黨誕生的歷史事件,而是他們為了探究這個百年大黨為什麼始終屹立在世界東方,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歷史奇跡。我想,作為一名文博工作者,應該心懷敬畏和感恩,讓革命文物得到更好的保護,從中汲取奮進的力量。謝謝。


燕妮:


我是這麼理解這個問題的。首先,考古學的重要意義,是通過實證中華文明來重新樹立我們的民族自信心。近年來,重慶考古立足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的大背景,以大量的實物資料揭示了三峽在中國古代歷史和發展當中的重要地位。三峽的文物保護,是長江文物保護傳承的一個成功典範,我有幸參與其中,也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多年來,經我手發掘的三峽文物有300余件,展現了三峽文化、長江文化和中華文化在不同發展階段的歷史文脈,而且目前這些文物中大部分精品已經呈現在區縣博物館,既提升了地方的文化軟實力,也增強了我們的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最近我們女子考古隊正在著名的涪陵小田溪墓群開展主動性考古工作,並且在歷年考古資料的基礎上,啟動了小田溪考古遺址公園規劃編制工作,為三峽文化和長江文化的傳承弘揚,以及闡釋我們的巴人文明,貢獻了我們的女性力量。


其次,考古學的重要意義還在於保護基礎上的傳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考古遺跡和歷史文物都是歷史的見證,要保護和利用好。重慶考古人引入文化遺産保護一體化的理念,將宣傳、利用、展示貫穿于整個考古發掘的過程當中,提煉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突出文化遺産的優秀價值,服務我們地方的旅遊規劃,助推文旅融合。謝謝。


方勤:


我也談談這個問題。中華文明博大精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民族復興的高度,反覆強調傳承中華文明、堅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他指出,我們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正是這樣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博物館和考古工作,把文化傳承提到了突出位置。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給我們留下了珍貴的歷史文物和革命文物,是一部物化的中華民族發展史,也是我們文化傳承的重要物質見證。把我們文化遺産保護好、管理好、利用好,也是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內容。考古工作和博物館工作連接著過去和未來,為我們文化傳承提供重要的歷史滋養和堅定自信、堅定支援。文化傳承是一項大課題,需要我們一代一代文博人的付出、堅守、傳承和創新。謝謝大家。

 

封面新聞記者提問(欒海軍攝)


封面新聞記者:


這個問題想提給王元林老師,我們注意到您目前是在國外開展考古工作,目前國內的考古和文物保護的任務同樣繁重,請問為什麼我們還要到國外開展考古和文物修復工作?謝謝。


王元林:


首先感謝您對中外國際合作考古和文物保護工作事業的關心關注。我們深刻地感受到,國內考古和文物保護任務繁重,尤其是編制有限,市縣級文物保護的專業技術力量缺乏,這些重要的問題我們需要探索去解決,把我們自己的事情,科學合理地做好。與此同時,服務國家外交大局,與國際社會接軌,開展文物領域多方面的交流合作,是我們文物事業發展進步的現實需要和必然趨勢。長期以來,我們國家堅持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與國際社會平等共贏打交道。剛才也提到了,我們在多個領域開展國際合作,博物館、文物展覽、聯合考古、文物保護、人才交流培訓等方面,已經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截至目前,我們中國已經有近40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在20多個國家開展了50余項考古項目,在蒙古國、柬埔寨、烏茲別克等國家,開展了十余項大型文物保護工程項目。尤其是近幾年,由於尼泊爾和緬甸大地震,對世界文化遺産帶來了極端嚴重的損壞,我們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提供支援和幫助,在國際社會贏得了非常良好的反響。


這些工作,通過我們在國外一線具體的工作,我們切實體會到,文物工作在國際交流當中是生動的、具體的,能夠拉近大家的距離,易於人文交往,能夠和專家、當地民眾加深友誼,進行專業技術交流,這就是文物工作在交流方面的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樸素力量。12年前,我們和東非的肯亞開展考古合作,通過四、五年的合作,我們和合作方專業技術人員進行了非常友好的專業技術交流,也和當地的民眾加深了友誼,尤其是我們通過這些年的工作,對古代中非文明的交流有了更多的認識。
再比如説,柬埔寨古跡文物保護是有上百年的國際合作文物保護的國際舞臺。在這個國際平臺上,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組織隊伍同臺競技,各自都採用不同的文物保護理念、方法、手段、技術,同時也有坦誠的交流合作,客觀謹慎、精益求精的態度,把吳哥文明寶貴遺産保護好。前些年來,吳哥文化遺産成功摘掉了瀕危遺産這個帽子,我們也很欣慰,特別高興。這個世界文化遺産保護成為了國際合作文物保護的典範。


所以我想,這些工作都是在長期和國際專家、國際組織的長期磨合交流當中,最終我們的保護理念、保護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比如説,考古方面,最簡單的“洛陽鏟”勘探技術,比如“活動面”、“堆積單位”這些具體考古發掘方法,還有比如説,可逆、可辨識、可識別、最小干預這些文物保護的原則理念,都是與國際專家和國際組織、受援方、合作方有長期的磨合交流,最終在實踐當中得到了他們的理解、認可甚至歡迎。


總體來講,我個人理解,在國際合作文物保護當中,有這樣三點體會。一方面,通過這些具體的項目開展,我們支援幫助在文物保護技術方法還比較薄弱的國家,保護好人類共同的世界文化遺産,同時加強了互相的了解、彼此的友誼,同時也真正能夠加深中外文明的比較研究,真正做到了互學互鑒,傳承文明,支援了人文交往和民心相通。


第二方面,我們通過這些具體的工作,參與到世界文化遺産治理能力建設當中,加強了我們在國際文化遺産保護領域的話語權,同時也積極支援了中國考古和文物保護的國際化程度。


第三方面,更加深刻的就是通過國際合作這種項目的執行和合作研究,我們確確實實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鍛鍊了人才,提高了我們保護文物、研究歷史的自身能力建設和文化自信。同時,也為“一帶一路”建設和亞洲文化遺産保護行動提供了堅實的支援,也為能夠更好地積極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我們文物領域的智慧支援,我想這些方面都是我們國際合作取得的良好效果。謝謝。


北京青年報記者提問(欒海軍攝)


北京青年報記者:


楊宏剛先生,陜西是文物大省,您又一直在保護文物的一線工作,責任重大。在您的工作當中,如何有效解決文物安全防範工作的突出問題?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謝謝。


楊宏剛:


謝謝您的提問。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我深感文物行政執法工作想有效推進,必須要得到公安機關的大力支援。公安機關想順利偵破文物刑事案件,也必須得到文物部門的積極配合。為此,我們西安市文物稽查隊和西安市公安局建立了很好的合作關係,公安機關派了兩名幹警長期駐守我們的文物稽查隊,共同開展文物保護工作。


我們還推動建立了西安市打擊文物犯罪聯合工作辦公室,建立了文物公安聯合執法機制,實現了打擊文物犯罪行為的“無縫對接”,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為了協調有關政府部門形成合力,加強文物保護工作,西安市政府還成立了文物安全聯席會議制度,文物局、公安局、自然資源與規劃局、市場監管局、民族宗教委員會和海關緝私局等相關單位定期召開會議,研判文物安全形勢,制定對策。


近些年來,在防火、防盜、防破壞工作中,由於我們大家共同的努力,全市未發生一起文物火災事故,未發生一起博物館文物被盜事件。對破壞文物的行為,我們堅決打擊,絕不手軟。西安大遺址眾多,僅主城區的保護面積就達到了200平方公里以上。田野文物的安全,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西安大遺址的特點是點多線長,僅靠為數有限的在職人員是無力承擔如此繁重的文物保護任務的。文物保護雖然是政府行為,但主體應該是全民參與。因此,我們就積極發動群眾參與到文物保護工作中來,建立文保員隊伍。目前,西安市有文物保護員860余人,在全市文物保護的各個領域都發揮著積極作用。


比如説,有一次在文物市場,我們的文保員發現有人在倒賣文物,文保員馬上就跟上去了,然後就跟我們報案,公安機關很快就把他們抓獲了,追回了四件文物,還有贓款39.99萬元。後來經專家鑒定,四件文物其中三件有漢代玉杯和連體玉人,均為國家珍貴文物。為了加強田野遺址的保護工作,我們還積極聯繫各區縣文物部門採取有效措施,加強野外巡查。我們還抽調得力人員,與當地文物保護員組成聯合文物巡查小組,我們採取蹲點與巡查相結合的工作方法,主要巡查古遺址、古墓葬和陵區。這些措施的綜合運用,對保護田野文物的安全,起到了很好的預防作用。謝謝。


北京廣播電視臺記者提問(欒海軍攝)


北京廣播電視臺記者:


袁晶女士,作為一名基層黨史宣講員,您是如何講好紅色故事的?特別是在吸引青少年學習黨史方面有什麼好的做法和經驗?謝謝。


袁晶:


謝謝您的提問,我是一名來自基層的全國人大代表,從自己的職業領域出發,在日常的工作當中發現,參觀者多數還是黨員幹部。如何引導和教育廣大青少年了解中國共産黨的歷史,了解紅船精神,也為了讓共産主義事業接班人能夠擔負起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重任,在十三屆一次會議的時候,我提出將紅船精神納入全國中小學的課程當中的建議,希望能夠全面融入歷史與社會思想品德、政治等課程,引導學生能夠深入了解紅船精神的深刻內涵,培育擔負起新時代重任的首創精神、奮鬥精神和奉獻精神。


青少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然而我們應該清楚地看到,當代的青少年是生活在一個複雜多變的時代,各種社會思潮相互交織,各種文化形式並存,如果不能正確引導和教育,他們往往會缺失學習的主動性,缺失一種迎難而上的思想品質。如何為廣大青少年講好紅色故事,一直是我們革命類紀念館文博工作者思考的問題。我們南湖革命紀念館組建了紅船講解小分隊,精心打磨了十幾堂高品質微黨課紅色故事以及沉浸式情景劇,以功能表形式送到各大中小學高校,開展“四史”教育和紅船精神的相關巡講。這種形式,得到了95後、00後廣大青少年的歡迎。因為我們將微黨課沉浸式的情景劇,將課本上的黨史理論知識融合成一個個黨史故事,這種創新的宣教載體,也發揮了紅色資源的優勢,同時也是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施綱要,發揮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這樣的效果很好。


另外,我個人覺得,中國共産黨、中國人民從來都不缺故事,也許缺的是講好故事的人以及有效的傳播載體。實踐證明,大道至簡,就是一些傳播速度較快、呈現方式直觀、內容通俗易懂的傳播方式,更受廣大青少年的歡迎。所以我們在不斷加強研究拓展黨史理論知識內涵的同時,還要加強對青少年成長的特點和規律的研究,以及傳播規律的研究。創作開發符合時代特點、富有文化創意、網路傳播的精品力作,運用微視頻、H5、VR、動漫、快閃等各種形式,使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能夠入腦入心,讓他們立志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謝謝。


邢慧娜:


南湖是我們出發的地方,確實應該讓越來越多的孩子知道我們曾經走過的道路。最後一個問題。


澳門月刊記者提問(欒海軍攝)


澳門月刊記者:


方館長,您好!2020年您被評為“全國最美文物安全守護人”稱號。請您分享一下在疫情期間,您與同事安全守護湖北省博物館的故事。是什麼動力讓您在武漢疫情期間成為博物館“守門人”的?謝謝。


方勤:


謝謝這位記者朋友。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都沒有做好準備。在疫情期間,首先是一種責任和使命。保護文物的安全,是我們每個文博人的基本信念和操守。疫情發生以後,我想我自己首先要到第一線去,我得跟大家在一起。我們75個人加上我是76個人,首先我們要保證76個人的自身安全,同時還要保護文物的安全。我也跟大家解釋一下,很多人認為,你們把門一關就可以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現在我們的文物在展廳和庫房裏是有設備要運作的,要保持它的恒溫恒濕不受損壞,同時展廳的文物都有監控錄影,要保證這些文物24小時一分鐘也不能離開我們的視野,這樣我們才能放心,這也是我們76個人的基本信念。當時,因為是突發疫情,大家都沒有經驗,我們的準備也不很充分,比如説在開始不久,我們沒有口罩了,當時全國很多同行就向我們伸出援助之手,儘管他們也有抗疫任務,但還是給我們寄來物資。我記得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酒精也沒有準備,後來就很著急,因為每天要消殺,考古博物館要進行文物保護,沒有酒精怎麼辦?我們自己能不能勾兌酒精?我們實驗室有一箱酒精,但是那個酒精濃度很高,並不適合進行消殺。後來我們就採取一個辦法,因為那時候疫情比較嚴峻,大家不敢隨意走動,我們就用視頻的方式,讓我們文保人員在家裏教我們怎麼勾兌消毒用的酒精,比例我記得是70%酒精含量,文化遺産保護用的是100%,用水勾兌,就幫我們渡過了難關。當然,這是剛開始的時候。後面,我們全國的文博同行特別讓人感動,他們送來的口罩、酒精,包括消毒液,甚至有的還給我們送來了瓜果,這讓我們很受感動。也借這個機會,對全國同行表示真心的感謝。


作為一個武漢人,特別感謝在疫情突發期間,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全國同行幫助我們武漢人度過了這樣一個非常困難的時期。我想,這裡有很多的感悟。當時,我住在博物館的門房裏面,經常被認為是看門大爺,在困難的時候,還有人過來跟我聊天,説什麼時候能開館。我當時覺得這讓我們很受鼓舞,在疫情這麼困難的時候,人民群眾對文化的需求絲毫沒有降低。
我還講一個非常小的故事。我記得我還住在門房的時候,那時候疫情形勢已經控制很好了,取得了初步勝利,當時有一個醫療工作者,他走到門口,説我能不能進去看看,因為那時候我們還沒有正式對外開放。他説我是山東來的醫護人員,因為明天就要回去了,所以還是想看看博物館。我當時很受感動,趕緊把他請進博物館。我想,他是為我們武漢拼過命的人,所以我們特別感謝他們,也謝謝全國人民對我們武漢人民的支援和幫助。謝謝大家。


邢慧娜:


好的,剛才一個多小時的見面交流,五位代表的講述,讓我們更多地了解了文博工作。在這裡,既有與古人對話的神秘和浪漫,也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付出和不易,非常辛苦。傳承文明薪火,保護好我們的文明根脈,是我們的歷史使命。因為熱愛,所以選擇。因為責任,所以堅守。我想作為黨員,他們正在書寫自己的精彩答卷,我們也會繼續為你們加油!謝謝五位代表,也謝謝各位媒體朋友們,今天的見面會就到這裡,大家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