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佚名兒童故事冊頁,為絹本設色,共19頁,每頁繪有一幅人物故事圖,並附榜題,結合畫面,知其表現內容均為與古代兒童相關的典故,擇要介紹如下: 一、“懷橘錦庭隅”頁 畫中所繪為陸績“懷橘遺親”的故事,《三國志·陸績傳》載:“績年六歲,于九江見袁術。術出橘,績懷三枚,去,拜辭墮地。術謂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乎?’績跪答曰:‘欲歸遺母。’”“懷橘”也由此成為典故,表示敬親之義。
畫中所繪兒童為林傑,典出《唐詩紀事》(見《太平廣記》卷175《幼敏》),林傑幼而秀異,言則成文,九歲有咏荔枝詩:“金盤摘下排朱果,紅殼開時飲玉漿”。
畫中所繪兒童為李泌,另二人為唐玄宗和張説。《鄴侯外傳》載,李泌幼而聰敏,七歲知為文,得玄宗召見,以“方圓動靜”賦詩:“方如行義,圓如用智,動如逞才,靜如遂意。”李泌後以“帝友”的身份參謀軍政大事,德宗時官至宰相。
畫中所繪為中國家喻戶曉的兒童故事“司馬光砸缸”。《宋史·司馬光傳》載:“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畫中所繪兒童為移剌履,又名耶律履,遼朝宗室後裔,幼極聰敏,《金史·移剌履傳》載其方五歲,晚臥于廡下,看見微雲往來天際時,忽對其乳母説:“此所謂‘臥看青天行白雲’者耶?”畫中所繪女子應即其乳母。 館藏清代佚名兒童故事冊頁,具有童蒙讀物的性質,這些被繪製成圖典故中的兒童或聰敏,或秀異,或至孝,折射出傳統儒家觀念下理想的兒童形象,也體現了古人對童蒙教育的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