蝕花玻璃人物圖挂屏(2件) 清末民初 長65.5、寬45.8釐米 蝕花玻璃,又稱玻璃刻畫,是清末從國外傳入廣州的一種玻璃裝飾藝術。它借助液態的氫氟酸溶液浸蝕玻璃,來溶掉玻璃表面層的二氧化硅成分,再結合剔刀剔刻或針尖刮劃,以形成不同的圖案和花紋。通過蝕刻形成的玻璃圖案花紋,具有線條細膩、清晰、秀麗的特點。 館藏蝕花玻璃人物圖挂屏1套2件,均為古代女性題材。一是東晉謝道韞“咏絮之才”的故事,題詞為:“謝道韞,太傅兄之女也,一日,太傅目雪驟降,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容兒曰:撒鹽空中可擬。道韞曰:未若柳絮因風起。”二是唐代梅妃“一斛珠”的故事:“梅妃江氏,九歲能誦二南,明皇寵幸逾常,妃善屬文而姿態明秀,迨楊太真擅寵,遷妃于上陽宮,上念之,適夷使珎(珍)珠,上贈以一斛,妃辭,以詩答謝曰:柳葉雙眉久不描,殘粧龢淚濕鮫綃,長門盡日無梳洗,何必明珠慰寂寥。”畫面呈扇面形,刻畫精細,設色古雅。 清末至民國,蝕花玻璃在嶺南地區盛行一時,題材多較傳統,有山水花鳥、建築園林、人物禽獸、博古圖案等,畫法則借鑒國畫的白描和退暈手法。當時嶺南派畫家的作品常被刻畫于玻璃上,受到人們的喜愛,它不但是室內裝飾工藝品,而且是高雅的藝術精品,具有鮮明的地域和時代特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