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年的“擁抱”——5·18國際博物館日 孔子博物館走進櫸溪孔氏家廟
山東電視文旅頻道 2024-05-20 10:09:01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孔脈尋蹤  禮樂和鳴”——孔子博物館走進櫸溪孔氏家廟啟動儀式在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盤峰鄉櫸溪村隆重舉行,南北兩地、海峽兩岸攜手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本次活動由中國孔子基金會、至聖孔子基金會主辦,孔子博物館、山東廣播電視臺電視文旅頻道、金華市婺州南孔研究會承辦,是兩岸三地共同舉辦的儒禮交流、文化展覽、研學體驗活動,是傳承弘揚儒學文化的生動實踐,也是一場文明之約和思想盛宴。孔子第79代嫡長孫、至聖孔子基金會會長、孔子博物館首席名譽館長孔垂長,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孔祥有,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秘書處)黨委委員、副主任,孔子博物館館長郭思克,至聖孔子基金會執行長陳泰旭,金華市政協副主席胡錦全,金華市臺辦主任徐妙芳,縣領導金艷、陳國標、陳遠志等參加啟動儀式。縣委副書記、縣長何浩挺主持。

孔脈尋蹤  禮樂和鳴

“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要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孔子博物館作為傳承弘揚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建設的一座專門性現代化博物館,致力於建設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收藏中心、研究中心、傳播中心。

2024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博物館致力於教育和研究”。圍繞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山東電視臺文旅頻道、孔子博物館聯合舉辦“孔脈尋蹤 禮樂和鳴”——孔子博物館走進櫸溪孔氏家廟融媒直播,尋訪聖裔子孫,再現禮樂盛景,為觀眾奉獻了一場精彩紛呈的視聽盛宴,也得到了浙江金華市和磐安縣等主辦方高度稱讚。

“孔脈尋蹤 禮樂和鳴”——孔子博物館走進櫸溪孔氏家廟融媒直播,通過全國黨媒平臺、人民日報、央視頻、新華網、文旅中國、央博數字平臺、孔子網、閃電新聞、大象新聞、中國藍新聞客戶端、觸電新聞、虎牙直播、愛奇藝、全國電視旅遊聯盟、孔子博物館新媒體矩陣、山東電視文旅頻道新媒體矩陣等近40個網路平臺同步收看直播,全網收看量2526.6萬。同時直播還被全國黨媒平臺、央視頻、新華網、央博數字平臺、閃電新聞、大象新聞、中國藍、觸電新聞、愛奇藝等首頁大圖推薦。

櫸溪孔氏家廟位於浙江磐安,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孔子後裔在此耕讀傳家,傳承近千年,文化遺存豐富,文化底蘊深厚,文化特色鮮明,堪稱“活著的”博物館。

磐安縣委書記金艷致辭,代表磐安縣委、縣政府對各位領導、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向一直以來關心支援婺州南孔文化保護傳承發展的省市領導、上級部門、專家學者和社會各界表示誠墊的敬意。

孔子第79代嫡長孫、至聖孔子基金會會長、孔子博物館首席名譽館長孔垂長在致辭中説,櫸溪孔氏家族幾百年來默默傳承,始終堅持詩禮耕讀,走過無數的激流險灘,培養了許多人才,迎來了枝繁葉茂、發展壯大。這種傳承精神是寶貴財富,也是孔氏家族繁衍壯大的密碼。文物,包括歷史建築,都是一個民族歷史意義與價值最重要的載體。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中的文物要走向大眾,並且在現代生活中活化、利用和展示,讓每個人從珍貴的文物中感受到古老的智慧。孔子博物館走進櫸溪孔氏家廟之際,也讓櫸溪孔氏與孔氏大宗再一次血脈相連、心靈共振,祝願櫸溪孔氏家族和睦、繁榮壯大。

“千山萬水,韆鞦萬古,千言萬語”,孔子博物館館長郭思克用三個“千萬”表達了此時的心情。他説,泗婺同源,血脈相連。櫸溪孔氏家廟是孔氏後裔“扈蹕南渡”的歷史見證,也是儒家文化在江南地區活態傳承的生動詮釋。希望雙方並肩攜手,進一步鞏固交流合作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孔子博物館的文物資源優勢和磐安縣豐富的自然人文優勢,雙向互動,優勢互補,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共同推動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傳播普及,共同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新高地。

啟動儀式上,孔子博物館與磐安縣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舉行了“泗婺同源,雙水合匯”儀式,把從曲阜孔宅故井、櫸溪宋代古井取出的井水合二為一,並灌溉到從曲阜至聖林移植而來的楷木苗上。

孔子博物館簫韶樂團表演了佾舞和《詩經》主題系列雅樂曲目,為大家奉獻了一場精彩紛呈的視聽盛宴。

啟動儀式後,還舉行了崇聖成人禮觀禮活動。經入班、正位上香獻爵禮、配位獻爵禮、恭讀崇聖辭、鳴鼓、初加、再加、三加、醴冠者、字冠者、禮謝諸賓、禮成退班等系列儀式,18名學子現場接受祝福,集體感受儒家禮樂文化,正心明志,完成由“孺子”向“成人”的角色轉變。

啟動儀式後,山東廣播電視臺主持人兵分兩路,走進擁有“儒家在農村的活化石”之稱的磐安縣櫸溪村,一起來感受這座活著的”博物館的獨特魅力。

全世界的孔廟有幾千座,但家廟數量是屈指可數的,目前只有三座。其中,山東曲阜和浙江衢州兩處的孔氏家廟已經是聞名海內外了,那第三座就是磐安縣櫸溪孔氏家廟。

磐安以山水人文勝出,素有“群山之祖,諸水之源”之稱,現在是“中國自然生態保護示範縣”、“中國藥材之鄉”。櫸溪村依山而建、傍水而居,是一個集古屋、古廟、古井、古巷、古墓、古樹于一體的原生態自然村落。

櫸溪建村于南宋初年,自一孔氏先祖傍溪而居,八百多年來,繁衍生息,成了1500多人聚居的大村落。如今村內孔氏家廟保留完好,全村孔姓村民都是孔子的後裔,與山東曲阜的孔家同祖同宗。在這裡,隨口一問當地居民大都姓“孔”,這麼多代孔氏後裔同聚一堂,很是熱鬧。

走在櫸溪村的任何一條巷子裏,都能感覺到悠久的歷史氣息。宋寶二年(1254),理宗追念端躬功德,在櫸溪孔氏後裔耕讀傳家之地,詔賜櫸溪孔氏家廟,賜萬世師表金匾一塊。櫸溪孔氏家廟坐南朝北,是明末清初時期的建築,門口匾額上“孔氏家廟”四個字依稀可辨。孔氏家廟古樸宏偉,堂構考究,整座建築由門樓、戲臺、前堂、穿堂、後堂組成,左右對稱,佈局嚴謹氣勢恢宏,樸實森嚴。

在櫸溪,不僅有古樸的民宿、悠長的古街,還有孔子博物館協助櫸溪村精心策劃的展館。在這裡,可以打卡“大哉孔子館”圖片展,也可以體驗館藏文物創意雕版印刷技藝,還可以走進“一個人的村莊展”,聽聽28個孔子後裔耕讀傳家的故事,感受浙江磐安縣櫸溪古村的儒家風範。

本次直播以孔子文化為紐帶,南北兩地攜手,博物館與媒體融合發展,以敬畏之心承襲智慧之道,以開放之態融合時代精神,共創互學互鑒凝聚共識的合作佳話,書寫儒家文化傳承與發展的新篇章。

中國網客戶端

國家重點新聞網站,9語種權威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