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合力加強文化遺産保護
光明日報 2024-05-07 10:43:54

近幾十年來,中國的文化遺産保護經歷了由單體文物保護到文物古跡整體保護,再到區域性歷史風貌區保護的過程,保護內容、範圍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以北京市為例,四十多年前在設置文物保護單位時,還只是注重單體文物的保護,對有的寺院遺跡,只將保存狀況較好的大殿設立為文物保護單位,配殿卻沒有保護。還有的遺址,只保護了其中的石碑,其他遺跡卻不在保護範圍之內。今天,不僅有了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而且提出了對北京老城和三山五園地區的整體保護,保護內容也從文物保護單位擴展到歷史文化區域,從不可移動文物擴展到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築、非物質文化遺産、農業文化遺産和傳統地名等。同時,還開啟了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提出建設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的戰略目標。

當遺産保護由單體的文物保護擴展到區域性保護時,保護工作就超出了文物管理部門的管轄範圍,成為需要整個社會共同參與,多方合作才能完成的工作。

第一,需要加強各級規劃的引領作用。通過規劃統一目標,形成合力。城市規劃是多層面的,不但要在城市總體規劃、街區規劃等方面作出遺産保護的規定,還要在重點區域制定專項文化遺産保護規劃。僅此仍然不夠,在遺産保護的重要節點區域也應有專門的規劃,從小區域的頂層設計和具體操作層面上把住遺産保護關。

以北京圓明園大宮門外的西苑地區為例,雖然方圓不過一平方公里,卻是三山五園地區的重要節點:它的北面緊鄰圓明園,西面是頤和園,東面有北大、清華兩所大學,南面有中關村論壇永久會址和海淀公園,附近還有中關村科學城和中央黨校等。它是三山五園地區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旅遊集散地,有十幾條公交線路和兩條地鐵線。雖然北京市制定了《三山五園地區整體保護規劃(2019年—2035年)》,但該地區仍需有一個超越街區層面的統一規劃來協調各方,形成合力,使其在文化遺産保護和旅旅發展中發揮出最大效益。如何合理利用這塊土地,優化城市空間佈局,讓文化遺産保護與利用均得以最大化,就需要有一個小區域的頂層設計,有各相關單位參與的統一規劃,凝聚共識、同向發力。

第二,跨部門合作是文化遺産保護的重要保障。北京市海澱區把三山五園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建設納入智慧城市管理系統,將已有的文物網格化管理與智慧城市系統結合,把部門的小管理融入智慧城市的大管理中來,靠的正是部門之間的合作。

第三,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在文化遺産保護中的作用。仍以三山五園地區為例,10年前海澱區推動成立了北京圓明園研究會。專家們不但在圓明園歷史文化研究、宣傳、知識普及,發動民眾參與遺産保護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而且在遺址保護上起到指導、監督作用,是“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的遺産保護路徑的生動實踐。研究會深入探索圓明園遺址的保護方法,提出許多指導性建議,如對園中植物進行詳細調查,提出改進意見;對園內涉及遺址的建設工程逐項審核。又如,北京城市規劃學會三山五園分會積極參與當地文化遺産的保護工作。為了宣傳紅色文化,三山五園分會還對1949年中共中央進駐香山的路線進行詳細考證,推出從清華園車站舊址到頤和園益壽堂,再到中共中央香山駐地舊址、香山革命紀念館的“進京趕考”紅色旅遊路線,取得很好的社會反響。

多方參與,形成合力,是新形勢下文化遺産保護應該具有的重要方法。

(作者:岳升陽,係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副教授)

中國網客戶端

國家重點新聞網站,9語種權威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