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有源之木”、善用“他山之石”,腦病中心踐行中西合璧續寫輝煌
中國網 2024-04-29 16:44:54

腦是人體的重要器官,腦健康是我們的“頭”等大事,是一切健康的基礎。唐代孫思邈《千金方·灸例》雲“頭者,身之元首,人神之所法。”當下腦病已經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腦卒中(中風病)等一系列急危重症發病急、病情進展迅速、致死致殘率極高。據腦血管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全球範圍來看,25歲以上人群罹患中風(腦卒中)的終生風險為24.9%,在我國這一數字接近40%,即有四成的人從25歲開始就有可能發生中風。

“腦卒中”是腦病中心最常見的一大類病種,“‘時間就是大腦’,腦組織在缺血後每分鐘能導致近200萬個神經元死亡,因此腦卒中識別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腦病中心主任徐向青告訴記者:“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腦病中心擁有國醫大師王新陸等一大批知名專家,中醫醫術精湛、理論湛底蘊深;同時又是國家級高級卒中中心、高級認知中心,前沿技術和創新成果應用及時,在腦病常見病及疑難危重病上療效顯著,在中西醫結合治療腦病方面享譽全國”。

歷經數代  腦病中心“五十年磨一劍”

1976年,前身為大內科神經專業組的腦病專業建立;

1998年,被批准為山東省中醫重點專科建設單位;

2002年,被批准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老年病重點專科方向之一;

2010年,被批准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腦病學重點學科;

2016年,被批准為山東省“十三五”中醫藥重點專科;

2021年,獲批國家高級卒中中心;

2023年,分別獲批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首批“腦健康與認知障礙規範化診療示範中心試點建設單位”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高級認知障礙診療中心建設單位”,成為全國首家同時通過中醫和西醫雙重認證的高級認知中心......

近年來,腦病中心在傳承中醫精華的基礎上融合了現代醫學技術、引進了相關人才,經不懈努力,在腦血管病急性期救治方面取得了耀眼的成就:急性缺血性卒中年溶栓量200例以上,年介入手術量近千台,綠色通道救治效率居濟南市前列......2023年,神經內科門診人次達16萬餘人次,出院患者6千余人次,確立了學科“全國一流,全省龍頭”的地位。

五十年磨一劍,如今的省中醫腦病中心已具有鮮明的學術特色和先進的診療技術,已發展成為集醫教研于一體的一流科室。“我們腦病中心一直堅持走中醫藥傳承創新,加上現代技術融入的中西醫結合特色發展之路”,徐向青説:“省中醫腦病中心中醫特色非常突出,名醫輩出。腦病中心的學術帶頭人是山東中醫藥大學的老校長、國醫大師王新陸教授,腦病其他知名老專家還有盧尚嶺教授、徐明漣教授、曹曉嵐教授、丁元慶教授、胡志強教授、齊向華教授、孫西慶教授......光擁有山東省名中醫藥專家頭銜的就有近10位”。

中西結合  群英薈萃共築“護腦矩陣”

多年以來,腦病中心在常見病和疑難病的診療中,牢固立足中醫精華理論,積極引進現代先進診療技術,凸顯了中西醫結合的學術特色,依託不同專長的名老中醫各自形成了諸多行之有效的診療方案,共同形成了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腦病中心的“護腦矩陣”。

“我們講中西醫結合,就要落腳在具體的病上,尤其是在疑難雜症上,不能拋開具體病種空談中西醫結合。”徐向青説:“神經科是一個複雜學科,病種多、疑難病多。目前我們的優勢病種主要包括腦血管病、頭痛、眩暈、帕金森病、神經免疫病、認知障礙、睡眠障礙、心身疾病等八個亞專科,這些亞專科基本涵蓋了神經系統的大部分疾病”。

在認知障礙(癡呆)方面,國醫大師王新陸教授提出“血濁”理論。他認為血濁不清,致血不榮髓,髓萎不充,神機失用,發作癡呆,當以“復健化濁法”作為治療法則:“復健”意在治本,填精補髓,恢復萎弱腦髓;“化濁”意在除標,清潔血液,根除血之污濁。“復健”“化濁”兩者協同配合,標本同治,在症狀初起時儘早“復健”,通過強健腎精預防癡呆的進一步發展,體現了“治未病”的理念。

在腦血管病(中風病)方面,盧尚嶺教授在國內率先提出“氣機逆亂”理論,丁元慶教授傳承發展中風病“調暢氣機派”,成為全國中風病七大流派之一。徐向青教授在繼承前輩的學術思想基礎上,提出調氣通脈防治中風病的創新理論,形成全生命週期的中風病分期論治特色方案,該方案獲批齊魯醫派中醫藥特色技術,並考核優秀順利驗收。

在帕金森病(顫證)方面,神經內一科主任、帕金森病亞專科帶頭人孫靈芝教授,採用“藥物內服-穴位貼敷離子導入-浮針-經顱磁刺激-臍灸督灸-火龍罐”等六位一體序貫療法,內外聯手、中西結合,全面全程多靶點干預,對於緩解症狀,延緩病程,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改善其生活品質療效顯著。

在重症肌無力(痿證)方面,在科室老專家徐明漣教授臨床經驗的基礎上,徐向青教授提出了重症肌無力脾虛為本、濕邪為患、脾虛濕勝是其重要病機的理論。徐向青教授運用治痿湯聯合中藥臍灸,有效減少重症肌無力患者激素用量,提高了患者緩解率,“治痿湯聯合臍灸治療重症肌無力(痿證)”也作為一項特色技術在省內推廣應用。

在睡眠障礙方面,滕晶教授繼承發展“百病皆由心生”,重視“情志伏邪”理論,“診脈辨心,調心論治”將中醫“調神”的思想貫穿在睡眠障礙疾病的預防、養生、治療、護理等環節,利用中醫五神理論治療睡眠障礙疾病,以形調神,以藥調神,以情調神,以聲調神,以針調神。

在特色診療技術方面,齊向華教授創立“系統辨證脈學”。于2023年12月參加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中醫科學院聯合推出的大型文化節目《中國中醫藥大會》,現場展示中醫脈診技術,在國內外中醫界産生巨大反響。

無快不破  全生命週期呵護腦健康

何為全生命週期的中風病分期論治方案?

“中風病的急救特別講究效率、突出‘快’字,而評價這個‘快’字主要有兩個指標。”徐向青向記者解釋説:“其一是溶栓時間,即患者從到達醫院到開始靜脈溶栓的時間,包括醫生接診、詢問病史、查體、抽血、做CT、簽執行同意書、跟患者家屬談話等諸多環節,這些環節的國家標準時間是不超過60分鐘,而我們省中醫能做到35分鐘以內;其二是取栓時間,即患者從到達醫院直到接受血管穿刺做取栓或造影手術的時間,這個環節的國家標準時間為120分鐘,我們省中醫目前能控制在90分鐘以內”。

診治效率高,因而能挽救患者更多的腦細胞,所以患者的治療效果就會更好。“中風患者在急性期超早期的診治手段如溶栓取栓等,越早應用越好,這也是我們全生命週期中風病分期論治方案的第一階段”。徐向青説。

超早期階段結束後,便進入到卒中單元病房階段。“超早期的診治方式更多的是以現代技術為主,進入病房階段後進行的則是中西醫結合的綜合治療。”徐向青説:“我們現在的病房是中西醫結合的卒中單元,在這個卒中單元內既有現代醫學手段,也有中藥、針灸、推拿等具備中醫特色的康復手段,而且患者無需到各個科室去做對應的項目,而是各個科室醫生都集中到病房內圍繞患者服務”。

與此同時,卒中單元也會開啟包括藥物預防、危險因素控制、健康宣教等方式為一體的卒中二級預防,以減少患者再次中風的可能。“整個病房階段大約持續7-10天,大部分患者會病情穩定好轉,達到出院指標”。

最後一階段,是卒中健康管理階段。腦病中心在該階段由國家衛健委認證的健康管理師對出院後的患者進行定期一對一隨訪,對不同康復階段的患者進行詳細的後續追蹤,並建立健康管理檔案,力爭讓患者盡可能的恢復到最好同時預防復發。

既包含治療也包含預防,既囊括現代技術也富有中醫特色,這個從急性期發作一直到後續健康管理的全流程一體化防治方案,就是全生命週期中風病論治方案。而神經內科病房自一開始只有80余張床位到如今擴展到了160多張且仍使用率極高,便得益於正確診療手段的應用下贏得的患者口碑。

精誠濟世  回春妙手觸及全國各地

眾多蜚聲國內的中醫專家及行之有效的一體化診療體系,讓腦病中心在中西醫結合治療腦病領域屢見成效,造福了無數國內患者。在採訪中,徐向青主任向記者展示了她的微信通訊錄,隨著手指滑動,數百位標注為“XX床XX地區XX”的患者飛快閃過。徐向青對其中一位標注為“41床西藏病人尼瑪XX”的患者印象尤為深刻。

2023年8月,患有“重症肌無力”的尼瑪XX不遠萬里慕名出藏族聚居區求醫,在中西醫結合一體化治療下,僅入院10天便恢復良好、達到出院指徵。但由於重症肌無力需定期復診、長期服藥且藏族聚居區距山東路途遙遠,考慮到患者實際情況,徐向青添加了尼瑪XX微信並免費為其後續定期診療調藥。“後續我差不多每2-3個月就微信視頻看一次、相應調整處方,她現在狀態一直很好。”徐向青説:“她臨走前給我們每位醫護都送了一條哈達,還合了影”。

腦病無小病、多急症。腦病“急”的特點,也讓腦病中心長久以來流傳著一句“每逢過節必取栓”的自娛“梗”。“這就好像一個‘魔咒’一樣,只要一放假,必有急性腦梗死溶栓取栓的病患。”徐向青説:“去年五一節,有個第二天女兒要訂婚的急診患者偏癱失語,神經介入診療中心主任張金平教授憑多年經驗立即判斷為急性腦梗死,馬上為患者進行了取栓手術,隨後患者恢復良好,第二天女兒的訂婚儀式才得以順利成行;去年十一節,還是張金平主任,剛進濰坊老家家門便接到外地急診求救電話,為了‘飽和式’救治,還有一個介入大夫也立即從泰安往回趕,成就了我們科室‘八百里三向奔赴’的名場面”。

也正是因為腦病“急”的特點,省中醫為此特意開通“綠色通道”,先救人後付費,一視同仁。不久前有位在濟南打工的29歲外地青年昏倒在省中醫東院附近,得知消息後省中醫急診大夫第一時間將其推入院內,後經診斷為急性腦梗死,腦病中心立即為其走了綠色通道進行靜脈溶栓。但由於小夥子家庭極度貧困無力承擔後續治療費用,腦病中心發動全員為其捐款。徐向青強調説:“醫院就是治病救人的地方,這永遠是第一要務,這也是我們設立‘綠色通道’除了方便快速救治病人外的另一初衷。但這個案例也告訴我們,一定要正視青年卒中現象,尤其是有家族高血壓病史、習慣性熬夜、平時三餐不規律的年輕人群”。

再續輝煌  延拓創新重視“他山之石”

“加強用現代科學方法來研究祖國醫學”是數代中醫人的堅持和宏願。為凸顯中西醫結合特色,省中醫腦病中心積極推進科室現代化改革。

為適應卒中救治技術快速發展和卒中救治系統化趨勢,在徐向青的帶領下,2018年腦病中心開始牽頭建設卒中中心,經過5年不懈努力,省中醫不僅成功獲批國家級和省級高級卒中中心,還通過多個專業委員會、齊魯中醫藥優勢專科集群、山東省腦病專科聯盟等多種方式帶動山東省域內中醫院開展卒中中心建設。

與此同時,腦病中心還積極在認知障礙亞專科開展數字化認知測評及康復技術。“我們引進了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全套認知測評和認知心理數字化設備。”徐向青説:“該技術避免了臨床常用的神經心理成套量表需要醫生與患者一對一完成測評、對醫生的操作要求高且篩查效率低的弊端,從而提高了測評結果的準確性和結果呈現的時效性,同時也節約了醫生大量的時間”。

腦病中心還參與制定了中國標準化協會《數字化神經心理測評和認知康復技術規範》。目前科室已建成擁有適合中國老年人群的癡呆風險早期篩查、預警和康復的數字化神經心理測評和認知康復技術的認知中心,完成了認知康復訓練的數字化、智慧化改造,“操作更加簡單,康復措施更加多樣,而且擺脫了過去只能來醫院做康復的路徑依賴,甚至在家裏一部智慧手機就能完成”。“4月20日,我們召開了在20余家基層中醫院建立分中心的授牌儀式,以構建癡呆分級防控體系。”徐向青説:“我們建議50歲以上的有心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糖尿病這些危險因素的人群常規來進行‘腦體檢’,青少年也可以借助這套系統來進行優勢腦測試,目前我們一些簡單的篩查也是免費的”。

不忘精髓  守正傳承要做“有根之木”

“中西結合,傳承發展”是省中醫腦病中心的科訓。“這要求我們在吸納結合現代科學技術的前提是要先傳承好中醫精華,從而實現二者融合發展。”徐向青説:“二者融合即是守正創新,守正要求我們傳承好老祖宗留下來的中醫精髓;創新則是在守正的基礎上創新,創新的基礎是要先守住我們中醫本身的‘正’和‘根’”。

在徐向青看來,相較于漫無目的、盲目跟風的“創新”,傳承則更為重要,“老祖宗幾千年精粹下來的東西都學不好,創新便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而這個觀點與國醫大師王新陸的“傳承創新,不離大宗”異曲同工。

在中醫的廣闊天地裏,師承一直是重要的學術傳承方式,通過拜師學藝,弟子能親身感受到師父的醫德醫范,傳承其豐富的行醫經驗,進而既往前行再續輝煌。近年來,腦病中心堅持多重傳承方式並舉,在眾多名老中醫的帶領下,中醫藥薪火相傳、後繼有人。“我們有學院式研究生教育,由碩導、博導等培養研究生、博士生;還有上級主管部門組織的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等,以指導老師和傳承人的方式來培養;還有各位名老中醫自己招收的弟子,也是中醫的傳統”。徐向青告訴記者。

為進一步延展中醫的傳承教育廣度,省中醫還開展“薪火計劃”,返聘退休的中醫專家,並安排院內年輕醫生跟診,通過近距離接觸老中醫來學習他們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我們的國醫大師王新陸校長,每次他巡查病房時都有大批年輕醫生自發跟隨,都想近距離親聽國醫大師的教誨,這些都是很有價值的東西。”徐向青説:“通過諸多方式,我們的中醫傳承工作取得了較為不錯的成果,這些從我們當下科室的實力上就可見一斑”。

目前,省中醫腦病中心現有醫師43人,其中主任醫師、教授14名,各類其他人才無算。多年以來的努力,腦病中心重視人才培育的同時,在科研教學工作領域也取得了長足發展。腦病中心先後承擔國家、省級重大項目50余項,其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醫藥現代化研究專項-基於系統辨證脈學的系列新型智慧化脈診儀研發,由齊向華教授作為課題總負責人,引領了脈診客觀化發展研究方向;榮獲各類成果獎項、發表無數論文、獲得國家8項專利,在國內外具有較強影響力。

“‘善戰者不戰’,結合中醫治未病理念,防治腦病需前置,再強大的治療團隊也抵不過未雨綢繆的腦健康意識。”徐向青語重心長的説:“因此我們需要一方面強化健康認識,為自己腦健康儘早建立檔案;另一方面需要全社會力量參與進來,提高社會整體對腦病發生隱患的重視程度,早日讓腦血管疾病盡可能對我們造成最小的影響”。(葛園園)

中國網客戶端

國家重點新聞網站,9語種權威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