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文化觀察:好“戲”連連唱響“風景獨好”
中國新聞網 2024-04-19 10:37:37

採茶戲鄉音依舊、贛劇優雅動聽、民族歌劇恢弘大氣、戲劇小鎮熱鬧非凡……近年來,江西各地好戲輪番上演、收穫觀眾喝彩連連,一齣齣戲劇正從贛鄱大地走向全國、唱響“江西風景獨好”。

贛劇走進校園 創新傳承步履不停

今年3月,南昌大學《贛劇藝術鑒賞》課堂上,國家一級演員、南昌大學二級教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贛劇傳承人陳俐正在為學生們講解贛劇裏耍花槍、投水袖等動作。隨後她親自示範,先將花槍高高拋起、再迅速接住、然後回眸轉身,整套動作一氣呵成、十分優雅。

這一課堂片段被學生用手機拍下,上傳至短視頻社交平臺。截至目前,該視頻獲得70萬點讚,相關話題“#這堂課抬頭率100%#”登上新浪微網志熱搜榜,閱讀量突破3000萬人次。

該課“出圈”後,許多學生慕名前來聽課。不僅有南昌大學本校的學生,也有江西師範大學、華東交通大學的學生,甚至還有河南、遼寧等外地大學生前來“蹭課”,可以容納200人的階梯教室經常是水泄不通。

圖為身穿戲服的陳俐(粉紅色服飾)給學生們演示舞袖。記者 劉力鑫 攝

“我是學播音主持專業的,陳老師會在課上教我們贛劇的發聲方式,這對我的專業學習也有一定幫助。”南昌大學學生鹿藝騰告訴記者,陳俐在課堂上不僅會教授贛劇的歷史,也會邀請大家上臺體驗贛劇戲服,還會手把手教他們使用雙劍、花槍等道具,有時甚至邀請其他贛劇演員擔任助教,給學生化戲粧。

“戲曲中的唱念做打十分講究,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如何讓更多年輕人關注贛劇,是我一直在做的事。”陳俐表示,她一直關注贛劇的傳承與創新,除了創新劇本,也將傳統文化和現代藝術結合,吸收了話劇的表演方式,借鑒了舞蹈的身段以及交響樂的伴奏。

據了解,贛劇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發源於贛東北,其聲腔基礎為弋陽高腔,並在清代中期融入昆腔和亂彈,形成多聲腔劇種。贛劇高腔現存曲牌二百餘首,仍然保存了弋陽腔“向無曲譜,只沿土俗”“鑼鼓幹唱,人聲幫和”的藝術特點。

圖為2024年戲曲進校園系列活動走進江西省樂平市第一中學。程軍才 攝

贛劇《孫悟空》裏,美猴王一個側翻引得師生陣陣歡呼;《霸王別姬》中,“虞姬”和“項羽”訣別前互訴衷腸;《金色的魚鉤》裏,紅軍戰士的戰友情令孩子們動容……2024年戲曲進校園系列活動近日在江西樂平市中小學開展,近千名師生通過現場或線上直播平臺觀看了精彩的贛劇演出。

樂平市文化館館長程慧表示,為加大校園贛劇普及力度,著力推進戲曲進校園,樂平市贛劇團每年組織校園專場演出10余場,觀看人數約3萬人次,並在樂平市11所中小學開設贛劇興趣班,2023年授課500余節、培訓學員1500余名,營造出“人人知曉非遺、人人熱愛非遺、人人傳播非遺”的濃厚氛圍,讓贛劇的種子在學生心底生根發芽,助推贛劇文化更好地傳承和發揚。

採茶戲走出江西 展現贛鄱非遺魅力

“只要紅軍有鹽吃,就得讓老百姓的菜碗也是鹹的,這就是‘有鹽同鹹、無鹽同淡’。”4月14日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吉安採茶戲《有鹽同鹹》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演,為北京的觀眾帶來具有江西地域特色的歷史文化大戲。

據了解,《有鹽同鹹》歷時三年創排而成,以“鹽”為全劇的線索,講述了山歌妹子七秀的成長經歷,並運用《反穿調》《別店調》等採茶曲牌和山歌,讓觀眾身臨其境,仿佛與七秀同上井岡山,感受那段“軍民一家,風雨同舟”的歷史歲月。

圖為《有鹽同鹹》演出現場。吉安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這部作品是我第一次以鄉音寫作,也是第一次完全用山歌體抒情敘事。”該劇的編劇羅周告訴記者,他在進行劇本創作時,將江西人特有的精神品質也融入劇中角色的性格,比如七秀的頑強不屈、幹練,就是典型的江西人性格。

“七秀尋找紅軍上階梯那段表演給我很大的驚喜,劇中用紅色燈光模擬紅軍戰鬥場景也非常震撼。”觀眾肖晨偉表示,他是吉安人,爺爺曾在採茶劇團負責二胡和三弦的演奏,他從小就跟著爺爺奶奶看採茶戲,對採茶戲有一種特殊的情懷,他也期待未來能夠看到更多采茶戲新作品。

圖為贛南採茶歌舞劇《八子參軍》演出現場。記者 劉佔昆 攝

此外,贛南採茶戲《一個人的長征》已在北京、深圳、長沙、武漢、南京、昆山等城市巡演102場;贛南採茶歌舞劇《八子參軍》走過全國97個城市,展演260場……江西採茶戲是一種傳統戲曲劇種,是江西各地採茶、花燈等民間歌舞小戲的統稱,迄今已有400多年的發展歷史,其中贛南採茶戲、高安採茶戲、撫州採茶戲、吉安採茶戲都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

創新戲劇表達形式 打造江西文化新名片

“這是我第一次觀看歌劇演出,看了之後發現果然不虛此行!”來自武漢的蘇女士在清明假期專程來到南昌觀看民族歌劇《八一起義》。演出中,“鄧穎超送別周恩來”“賀龍遞交入黨申請書”等場景讓她印象極為深刻,劇中的布景將實物和科技結合,給了她更加真實的感受。

據了解,民族歌劇《八一起義》由江西省歌舞劇院、南昌市文化藝術中心創作演出,南昌交響樂團、南昌師範學院音樂舞蹈學院聯合演出,以八一起義為創作藍本,再現中國共産黨獨立領導武裝打響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第一槍、創建人民軍隊的崢嶸歷史。

圖為黃定山擔綱總導演的原創民族歌劇《八一起義》在江西藝術中心大劇院演出。記者 劉佔昆 攝

“《八一起義》運用了獨唱、對唱、合唱、重唱等多種聲樂演唱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舞臺音樂風格”“《八一起義》精妙借用了電影、戲曲等其他舞臺藝術的創作手法,實現了虛實相生、鬆弛有度的舞臺效果,從視覺與聽覺上給人帶來強烈衝擊”“該劇勇敢地打破了線性敘事的傳統敘事思路,而改用以八一起義前夕不同場景下的故事來渲染主題和概念的非線性敘事方法,拓展了當代中國歌劇的題材領域和表現空間”……江西省文化和旅遊研究院的多位工作人員觀影后好評如潮。

今年1月,由黃定山擔綱總導演的原創民族歌劇《八一起義》在南昌進行首演,創下開票僅9分鐘就全場售罄的紀錄;開演4天,就有5000余名觀眾走進劇場觀演,其中不少觀眾來自湖南、湖北、廣東、山西等地。截至目前,該劇已進行30余場演出,並計劃在2027年前完成100場(巡演),作為對建軍百年的獻禮。

圖為黃定山擔綱總導演的原創民族歌劇《八一起義》在江西藝術中心大劇院首演。記者 劉佔昆 攝

據介紹,2023年,江西文旅部門實施藝術創作“四名工程”,全年創排47部大戲,推出贛南採茶戲《一個人的長征》、青春版贛劇《紅樓夢》等一批精品劇目,並開展“百館千萬場服務來共用”群眾文化活動2萬餘場,參與群眾超3000萬人。

江西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梅亦表示,2024年,江西將持續擦亮“江西風景獨好”品牌,繼續深入推進“贛鄱好戲”惠民工程、文化服務效能提升工程、文博場館“百館晉級”工程,打造江西特色文化惠民品牌,讓“風景獨好”的江西成為人們嚮往的“詩和遠方”。(巫發陽 肖文玥)

中國網客戶端

國家重點新聞網站,9語種權威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