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從“自信”到“潮流”:看孔孟之鄉如何演繹全新“中國風”
中國網 2022-03-16 11:46:01

在摩托車隊上印畫京劇臉譜,或是讓僧侶在巴黎街頭耍刀弄槍,能夠吸引到獵奇的目光,卻得不到由衷的欣賞與讚許。

為期16天的北京冬奧會,中國對外輸出了“拔火罐”、賽場上秦凱求婚的愛情、以洪荒少女為代表的新一代運動員精神。這裡面沒有哪個是官方從一開始就希望外國人看到併為之著迷的,但恰恰因為全球消費者肯為“古老健康的療法”、“石破天驚的愛情”和“樂觀獨立的精神”買賬,這些內容才足以形成能夠支撐文化産品跨越國界的精神內核,讓外國看到一個全新的中國形象,挖掘到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的閃光之處,成為本屆冬奧會在文化輸出上的亮點。

很顯然,符號化的文化輸出遠不及蘊含精神力量的“中國風”來的震撼有力。

中國風離不開潮流、活力與美

今天,當我們再度談論中國風,它早已不是用水墨、書法或者紫禁城的紅墻琉璃瓦來構建的符號形象。對內來説,它是回歸數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閃耀在華夏文明長河裏的經典文化文本;對外而言,它是層層新潮表像之下,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再解讀。

説到底,中國文化自信的目標不見得非要在國外再立一個“孔孟之鄉”般的信仰,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積澱,足夠我們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通過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打造出全新的中國風。

在這一點上,沒有誰能比“孔孟之鄉”——濟寧掌握更多的話語權。

中國600多座城市,濟寧是其中之一,也是文化領域當之無愧的翹楚。

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濟寧誕生了人文初祖軒轅黃帝及至聖孔子、亞聖孟子、復聖顏子、宗聖曾子、述聖子思子五大聖人,孕育出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史傳千年的梁祝文化、價值連城的漢碑漢畫像石文化、忠義剛烈的水滸文化、融南匯北的大運河文化、流藝無聲的匠師文化等,擁有世界歷史文化遺産孔廟、孔府、孔林,被稱為“東方金字塔”的少昊陵,以及孟廟、朱檀墓、伏羲廟等琳瑯滿目的歷史文化遺跡。堪比一座文化“富礦”。

如此厚重的優秀傳統文化,應該進行怎樣的轉化與發展,才能使之融創新性和創造性于一體,得到更好的傳承與弘揚?濟寧做過諸多探索和嘗試。

那是一段蒙太奇:通過高新技術為文化繁榮提供強大動能;打破傳播壁壘,為“眾所週知”創造必要條件;用新概念演繹傳統文化,蔚然成風中增添了些許新奇的因素,那些曾經高高在上的“經典傳統”借助當代的流行新潮實現自我的再創造。

濟寧窺見了門徑,輔以中式的美學風格,進行視聽化呈現。於是,一場尊古尚今的優秀傳統文化“破圈”行動將濟寧的軟實力瞬間提升至拐點:文化的創新與發展要先拿流行文化打頭陣,儒家文化之所以2500多年長盛不衰,其中最不缺的恰恰就是“流行”。

流行什麼,就做什麼。在古樹參天、宮墻萬仞的孔廟裏,吹響一管笛跳起一支舞;在肅穆莊重的孔子博物館裏,開展多種形式的互動式體驗;換上漢服,整冠列隊,在鳴讚官的帶領下靜心、沐手、熏香,依次入席,體驗兩千多年前的漢代官場食禮;剪紙、刻章、射箭、香囊製作、禮敬先師;太白樓上盤旋著無人機,甏肉乾飯端上外國人的餐桌,就連魯H的車牌都被寫入歌詞裏……同樣的場所、場景和場合,對於體驗者而言,曾經的流程有多繁複,而今的心情就有多雀躍。隨著漢服熱在街頭興起,《論語》成為孩子們的早讀書目,非物質文化遺産從概念逐漸變成全民愛好,各類傳統文化擺脫刻板印象,紛紛以改良的表現形式加速融入群眾的當代生活,濟寧儼然觸摸到了引領中國風潮的真諦。

依託載體文化才能“任意行走”

很多孩子了解毛利人,是通過迪士尼動畫《海洋奇緣》。更有通過《美食總動員》了解法國美食,通過《尋夢環遊記》了解墨西哥亡靈節,通過《花木蘭》了解木蘭從軍。

文化想要“任意行走”,需要載體。

當下究竟是誰在決定著城市的文化?與父輩用體力、磚瓦和汗水建設城市不同,新一代年輕人正用特效、演算法與螢幕重塑城市,這些設施手段猶如載體,承托起城市全新肌理的同時,也為城市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為城市文化的集中和多元化展示鋪設出無限廣闊的舞臺。

濟寧這座城是有文化根脈的。“百里洸府河風光帶”水活流清,“老運河記憶修復工程”碧水靈動,孔孟、運河、水滸、微山湖等連點成線,一個世界級旅遊景區規模漸顯。隨著尼山世界儒學中心掛牌成立,尼山聖境、孔子博物館、孟子研究院、孔子學院總部體驗基地建成使用,5屆國際孔子文化節、3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第3屆中國網路誠信大會、第5屆“一帶一路倡議”年度漢字發佈、2022山東省旅遊發展大會、世界文化旅遊名城高峰論壇等重大活動有了承載平臺,通過與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合作,走出國門,向世界展示著中華民族的優秀文明。

“根本固者,華實必茂;源流深者,光瀾必章。”從2020年開始,尼山世界文明論壇與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融為一體,兩個重要文化品牌的強強聯合,從祭孔大典、開幕式和世界儒學大會三大文化節主題活動,到一系列與之相關的文化、旅遊、商貿科技活動,推動構建全方位、多維度、寬領域的對外傳播體系,努力打造講好中國故事、深化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陣地,向世界闡釋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秀傳文化。

這無疑是一次生動實踐,而濟寧恰好親歷並見證了其中所有細節,在歷練中一路成長為中華優秀文化的守護者、傳承者;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探路者、先行者。

生活就是文化的一部分

傳統文化裏不是沒有瑰寶,只不過人都是活在現代嚮往未來的。

生活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放眼全世界,拋開意識形態談文化,剩下的關注點全是生活。人們喜聞樂見的文化産品,並不是把人民的生活高雅化傳統化之後再輸出,而是生動展示被文化浸潤透了的日常生活。

對此,濟寧深諳其道。

一磚一瓦間,濟寧建立起14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56個所、4480個實踐站,建設標準化儒學講堂3841處,打造市級儒學講堂示範點475處,開展“母子傳承國學”主題活動1360余場次,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普及推廣實踐活動11000余場,服務群眾100余萬人次。建成國家級、省級文化産業園區(基地)22家,規模以上文化企業達到260家,文化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5%以上。

這些數字是“活”的,在一退一進中,“儒學原鄉·文化聖地”公共文化服務品牌越擦越亮,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通到底,15分鐘城市閱讀圈連同50家城市書房一起,為市民提供兼具4點半課堂、城市驛站、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志願者之家等社會功能的24小時服務。

優秀傳統文化紮根在日常生活裏,衣食住行浸潤了仁義禮智信的風範,柴米油鹽融會了溫良恭儉讓的情懷。“道德模範在身邊”“善行濟寧”“遇見濟寧”等一批主題宣傳品牌應運而生,仁義任城、端信兗州、誠信金鄉、禮孝嘉祥等一批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道德品牌相得益彰,這個獨具特色的文化高地凝聚起宣傳群眾、服務群眾的強大正能量,演繹出文化濟寧的壯美篇章。

而萬千百姓的安居樂業,又何嘗不是當今世界上最流行、最值得守望的幸福?

從文化自覺演變為文化自信,進而掀起文化潮流,濟寧早已打通了高品質發展思維裏的“墻”,不需要再去堅守“鐘擺般精準的生活”,在“孔孟之鄉”對於中國風最新的演繹邏輯裏,越傳統,越新潮;越中國,越世界!(文:陳鳴飛    圖片由濟寧市委網信辦授權發佈)

中國網客戶端

國家重點新聞網站,9語種權威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