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新聞資訊

融合智慧城區理念 助力無障礙環境建設

發佈時間: 2024-12-05 09:55:26 | 來源: 科技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孫玥
分享到:0

科技日報記者 吳葉凡

初冬時節,記者隨中國殘聯媒體走基層活動來到深圳,綠色依舊是街頭巷尾的主旋律。而讓深圳街頭“綠”起來的,不僅是鬱鬱蔥蔥的植物,深圳的無障礙環境建設,也為市民的出行亮起綠燈。

在人們的傳統認知當中,無障礙環境建設無非是建幾條盲道、坡道,安裝幾部無障礙電梯。事實上,如果缺少了科學的規劃和新技術的助力,無障礙建設往往流於表面,不能切實提高人們的生活體驗。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科技力量加入,為提升無障礙環境建設的質與效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深圳福田中心區無障礙智慧街區內,記者看到這裡道路寬敞明亮,行人從容地走在街上,愜意而舒適。

深圳市福田區殘疾人聯合會權益保障部負責人牛原介紹,福田中心區無障礙智慧街區項目(以下簡稱“無障礙街區”)從完善無障礙出行系統、改善無障礙場所環境、提升設施的安全及有序、實現智慧無障礙體驗四個方面進行提升,對福田區中央商務區內60萬平方米的道路空間及30萬平方米的道路周邊公共空間進行無障礙優化,形成了更安全、更便捷、更生態、更國際、更智慧的無障礙街區。

資訊化技術在無障礙街區建設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牛原介紹,在無障礙街區設計初期,工作人員通過資訊化手段,對市民的活動方式、活動規律、行為需求等開展了全方位的調查,並在對人流、車流進行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重點關注弱勢群體等有需要人群的出行便利及安全性,制定了無障礙街區改造實施方案。

具體來看,無障礙街區在建設實施過程中,結合了智慧交通建設理念,借用人工智慧技術實現對行人、車輛的全息感知,向市民及時提供全過程出行資訊,提升出行體驗和城市治理的效率與品質。例如工作人員根據熱力圖等大數據資訊,對車流量較小的車道進行科學“瘦身”,增大步行通道寬度,保障行人安全性和過街舒適性;在38個紅綠燈路口全部設置了過街盲道鐘;用視頻AI技術精準識別弱勢群體步態,同步延長信號燈時長,確保了行人有足夠的過街時間。

無障礙街區還打破街道傳統桿件箱體自建自用的習慣,實施多箱合一,減少路面70%的箱體;實施多桿合一,建設1203根多功能智慧桿,減少路面30%桿件,在改變中心區桿件林立現狀的同時,為智慧城市及下一代5G通信拓展做好預留。

記者了解到,無障礙街區建設以來,在福田中心區取得了“一升三降”的綜合成效:城市活力值提升,日均常態化出行由140萬人次增長到160萬人次;事故下降,交通違法率下降了32%,受傷人數3人,下降了40%;擁堵下降,早晚高峰道路擁堵指數下降了8.8%;碳排放下降,日均交通碳排量下降了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