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場上,身著軍訓服的大一新生俞笙(化名)正揮汗如雨地練習著。閒暇時,她習慣將近況分享給幾位長輩——對方非親非故,卻支撐她挺過了最困頓的時期,讓她勇敢地邁向新生活。
18歲的俞笙來自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2022年,俞笙唯一的親人父親因病離世,還是高中生的她開始獨自一人學習、生活。“那段時間一直拖欠房租、物業費,課業壓力也大,整個人很窘迫。”俞笙回憶道。
2023年,甘肅啟動實施“結對幫扶·愛心甘肅”工程,重點聚焦孤兒、困難重度殘疾人和特困家庭,號召全省各級領導幹部結對認親,走訪探視、紓困解難、落實政策,維護關愛對象權益。經過摸排,當地政府及時將俞笙納為結對關愛對象。
俞笙仍然記得結對關愛幹部查永國和幾個同事第一次來看望她的情形。“當時查叔叔穿了件藍色短袖,提來好多吃的、用的,問了我的難處。”俞笙説,此後叔叔們經常聯繫、看望她,重復最多的是:“你好好上學,不用操心生活上的事。”
很快,通過動員親友、聯繫愛心企業,查永國和同事們幫俞笙繳清了住房欠款,又經過多方對接,幫她調整至交通更便利的小區。“新房面積小,各項費用少了一大半,上學也近。”俞笙介紹著屬於自己的小窩:“沙發、書桌、電腦、行李箱……都是叔叔們幫忙添置的。”
有了後盾,俞笙得以重整心情、安心高考。“成績出來後,叔叔們幫我列了一個長長的志願參考表,根據我的分數、興趣挑出來20多個學校。”最終,俞笙被武漢某學院錄取,她希望在學有餘力時參與志願服務,將愛心傳遞下去。
據甘肅省民政廳統計,自“結對幫扶·愛心甘肅”工程啟動以來,甘肅共有25萬名幹部參與結對,26萬餘名困難群眾獲得更加細緻的關愛和幫助,全省結對關愛幹部累計幫辦實事38萬餘件。
如今,這一愛心工程正拓展出新的載體,由甘肅省殘疾人聯合會發起的“愛心屋”助殘就業項目就是其中之一。
圖為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一家殘疾人就業“愛心屋”。新華社記者王紫軒攝
在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一家挂有“愛心屋”標誌的熟食店內,40歲的丁仙娥正在給剛出爐的炸雞澆料汁。此前,左腿殘疾的她在找工作時屢屢碰壁。今年5月,她在當地殘聯的介紹下進入“愛心屋”工作,每月能拿到3000元工資。
“我們依託運作良好、規模較大的商鋪打造‘愛心屋’,安置家庭困難的殘疾人或殘疾人家屬靈活穩定就業。”崆峒區殘疾人聯合會理事長秦生成説,當地還聯繫了一家實力雄厚的愛心企業對所有“愛心屋”進行兜底託管經營,保障其良性運轉。
目前,崆峒區的“愛心屋”門類包括熟食店、早餐店、手工藝品售賣店等,不僅安置殘疾人就業,還對進店消費的殘疾人給予優惠。“通過政府的引導和支援,會有越來越多企業加入,幫助殘疾人更好地融入社會。”熟食店負責人丁小龍説。
記者了解到,2023年以來,甘肅各地、各部門創新開展結對關愛服務,諸如婦聯“愛心媽媽”關愛行動、酒泉市“愛心就醫卡”等關愛模式不斷涌現。這項工程匯聚的愛心之河,正以不斷壯大之勢更深、更實地滋潤隴原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