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殘奧會在淅淅瀝瀝的雨中落下帷幕,那些被記錄下的精彩瞬間將會在記憶中永存。在11天的比賽日程裏,媒體團成員晝夜兼程,奔赴每一個賽場,用心記錄,講好殘疾人故事,見證著殘疾運動員的奮勇拼搏,也關注著賽場內外的感人故事。巴黎殘奧會火熱的賽場余溫尚未散盡,東八區就已經感受到了亞歐大陸另一端殘奧運動員們的風采,記者們通過鏡頭和紙筆,把賽事一線的精彩瞬間展現給廣大受眾。
巴黎殘奧會中國媒體團在主媒體中心(MPC)合影
2024年8月21日,巴黎殘奧會中國媒體團一行19人抵達法國巴黎戴高樂機場。與以往的賽事不同,本屆殘奧會對記者們的考驗在飛機落地那一刻便已經開始。沒有四通八達的賽事媒體交通,取而代之的是一張巴黎限定公共交通卡,以供記者們充分地發現巴黎之美,奔赴各個場館。
在出發巴黎前,浙江卡游動漫有限公司等愛心企業向媒體團捐贈了服裝、行李箱等,為他們在異國他鄉的採訪工作提供了溫暖和支援。這份來自社會的關愛,讓媒體團成員們深感溫暖和鼓舞。
Métro|熟悉路線與場館
法國有一句歇後語——“ métro, boulot, dodo”(地鐵、工作、睡覺),法國人用這句話來表示因為工作繁忙而不得不三點一線的生活。10個小時的飛行疲憊還未褪去,陌生的城市,如何迅速適應巴黎複雜繁瑣的交通系統是媒體團迎來的第一個挑戰,稍作休整,記者們就開始穿梭在地鐵、火車、電車之間,用腳步丈量巴黎城,銘記酒店到各個場館的交通路線,剛剛落地巴黎的記者們也真正地體會到了“法式生活”。
媒體團成員行走在在巴黎地鐵通道中
媒體團成員在地鐵中
記者在主媒體中心登記
媒體團成員在搭乘火車前往賽場
開幕前,記者採訪中國體育代表團田徑運動員、教練員、機械師
記者在殘奧村採訪中國體育代表團團部競訓組有關同志
賽前,記者們探訪了各訓練場館、比賽場館以及殘奧村。關注場館的無障礙設施、志願服務、運動員保障、科技助殘等方面,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只為呈現最全面的報道。
Boulot|奔波採訪
隨著各項賽事陸續展開,採訪報道工作也變得日益繁重。為了不干擾運動員們賽前訓練與賽後休息,記者們每天一大早就帶上採訪設備,匆匆踏上地鐵,爭分奪秒地前往各個賽場。他們深知,每一次的採訪和拍攝都是對運動員們辛勤付出的致敬,也是對觀眾期待的回應。
在賽場上,他們用心記錄著每一個精彩瞬間和動人時刻,無論是運動員們的奮力拼搏,還是他們之間的友好互動,都成為了記者們鏡頭下的珍貴畫面。他們努力保障采寫、拍攝的品質,力求將最真實的賽場故事呈現給觀眾和讀者。
人民日報社記者李洋表示,“之前寫過很多關於殘疾人體育的報道,當深度參與採訪後,還是有很多觸動心弦的時刻,從競技層面來講,雖然運動員肢體殘疾,但他們都在各個項目上奮力拼搏;從精神層面來講,中國運動員一些友好互動的瞬間也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隊員之間相互鼓勵、教練團隊默默奉獻、各國運動員之間的互動交流等等。巴黎殘奧會落下帷幕,但是我覺得給人心裏留下的那份感動和鼓舞是持久的。”
Dodo|夜以繼日
如果説巴黎人在“地鐵”、“工作”之餘,還能憑藉“睡覺”短暫縱享巴黎之美的話,那同在巴黎的記者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地面之上,巴黎鐵塔一如既往地閃爍,向每一位看到它的人致敬;地面之下,只有抵達或離開的地鐵向每一位拖著疲憊身軀的媒體人敞開胸懷。無論多晚,執筆耕耘的記者們都要第一時間將殘奧會最新消息發佈出去,為觀眾帶來精彩的賽事報道。
當談到參與本屆殘奧會宣傳報道工作感受時,記者的感受頗多。中國殘疾人雜誌社記者徐俊星表示:“作為一名殘疾人事業的新聞工作者,這些年我參與了多次國際國內殘疾人體育賽事報道。此次緊張而充實的巴黎殘奧會採訪工作,給我留下了一段難忘的記憶。巴黎殘奧會,是一場超越自我的盛會,殘疾運動員們用頑強的意志挑戰身體的極限,用行動詮釋著不屈不撓的精神,是一場充滿溫暖與感動的盛會,各國運動員既是競爭對手,更是彼此的朋友和夥伴,是一場傳遞希望的盛會,為殘疾運動員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給殘疾人你帶來了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希望。今後,我將把這些寶貴的經歷和感受轉化為動力,繼續為殘疾人事業新聞宣傳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用筆和鏡頭,記錄下更多殘疾人的精彩故事,傳遞出更多的溫暖與希望。”
浙江日報記者彭鵬也表示:“雖然此前曾參與過不少體育賽事報道,但是作為省級媒體派員出境全程參與殘奧會的報道還是首次。以往報道更多地是關注于體育賽事本身,此次巴黎殘奧會的報道對於我自身而言更多的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有幸跟隨中國體育代表團一同出征,全方位、全場景的參與報道,見證了運動員們賽場上奮力拼搏、精彩奪金的激情時刻,看到了賽場下不同國籍、不同項目的殘疾運動員之間相互友愛、關心互助的動人瞬間。作為媒體記者,我們不僅要關注殘奧會本身,更要積極推動殘疾人體育事業、殘疾人事業的發展,更好地為殘疾人鼓與呼。”
(圖片及供稿:中國殘疾人事業新聞宣傳促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