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熱點五

殘疾孩子為何自製獎狀頒給她 杭州七旬伉儷一路助殘詮釋別樣浪漫

發佈時間: 2024-04-11 13:09:04 | 來源: 潮新聞 | 作者: 楊佳奇、夏淩 | 責任編輯: 吳一凡
分享到:0

杭州市西湖區馬塍路1號的“無聲發藝”,橙色的門頭格外顯眼。昨日,記者跟隨浙江特殊教育職業學院退休教師周和音及其老伴陸文龍,一同走進店內。只見理髮師正忙碌著,他向我們點頭打招呼,沒有停下手上的動作。

這時,周和音比劃起手語,理髮師陳師傅一下打開了“話匣子”,在一來一回的手語溝通中,兩人笑逐顏開,陸文龍則在一旁靜靜注視著。

image.png

周和音正在用手語與理髮師溝通。楊佳奇 攝

無聲世界孩子的“媽媽”

“這家理髮店的店主是我的學生。”周和音道出自己與“無聲發藝”的緣分始於浙江特殊教育職業學院。

1994年,周和音在學院做圖書館館員,為了做好聽障學生的教學服務,她一頭扎進手語書籍中,一邊自學手語,一邊向專業手語老師請教。

1999年,逐漸掌握日常實用手語技能的周和音擔任起學院中專班班主任。面對班上25名聽障學生,周和音沒有退縮,也沒有應付,待以無盡的愛心與耐心。朝夕相處中,他們變得十分親近。

“加上我女兒,我有26個小孩。”周和音笑著説,每到週末,家中便擠滿了人,那是她最忙的時候,早起去菜場買菜,再趕到學校將“孩子”領回家中,接著張羅一大家子的飯菜……但她樂在其中。

從畢業找工作到創業開店,從婚禮儀式到懷孕産檢,幾乎每一個人生的重要時刻,只要“孩子們”需要,周和音都會到場為他們做手語翻譯,替他們傳遞聲音。26年來,周和音與班上學生的關係早就像親人一樣。學生家裏有什麼事,她都盡力幫忙解決,他們不曾聽見過周和音的聲音,卻和她無話不談。

image.png

學生們自製獎狀,為周和音頒獎。楊佳奇 攝

這些年,除手語翻譯外,周和音還積極加入貼沙河環境整治、剷除城市“牛皮蘚”、交通勸導、敬老慰問等志願服務中,常常是早上6時出門,天黑才回家。她説,聽障人群的笑臉,是她堅持的最大鼓勵和動力。

image.png

周和音(前排右四)與陸文龍(右二)一同前往聽“男人空間”做手語翻譯工作。受訪者提供

甘做司機的“爸爸”

兩年前,在省殘聯和省特殊教育職業學院的幫助下,“無聲發藝”開張。周和音做手語翻譯志願的頻率再次增加,而她的老伴陸文龍在她身後默默支援。從家到馬塍路1號的這段路,陸文龍數不清開車走了多少遍。

2014年8月,陸文龍從省殘聯退休,當月組織便返聘他為“浙江省殘疾人重點工程推進協調小組”辦公室專職副主任。時值省重點建設項目——浙江省殘疾人康復指導中心(現更名為浙江康復醫療中心,以下簡稱省康復中心)項目推進工作的關鍵時刻,陸文龍義不容辭。為了在保質保安全的前提下如期完成“省康復中心”建設項目,他發揮退休前做殘疾人工作時“盯牢、粘牢、跟牢”的精神,一如既往早出晚歸,24小時待命,積極為項目建設四處奔波,建言獻策。

2017年至2023年,陸文龍扛起省殘連線關退休人員黨支部副書記的責任,全心全意為支部老同志服務。學習活動當日,他一路捎人,做接送司機,對每一位老同志個人及家庭情況都瞭如指掌。

image.png

陸文龍的工作筆記。受訪者提供

一路走來,陸文龍、周和音不忘初心。公益路上,他們是彼此的堅強後盾,受助者明朗的笑容是他們源源不斷的前行動力。

“做志願服務讓我們感到幸福,只要身體允許,這條路我們一定會並肩走下去。”這是獨屬於夫妻二人最長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