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熱點一

把直播當農活,襄陽殘疾男子棄高薪返鄉當村播,年銷售農産品300萬元

發佈時間: 2024-04-11 12:46:36 | 來源: 荊楚網 | 作者: 周萍英、白菲斐 | 責任編輯: 吳一凡
分享到:0

“大家好,我是長建,歡迎來谷城堰河品茶!”4月5日一大早,家住湖北襄陽谷城縣五山鎮堰河村的李長建就開啟了直播,和網友們開啟一場採茶、制茶、品茶的茶鄉之旅。

李長建直播帶貨(受訪者本人提供)

今年44歲的李長建是鄉親們口中身殘志堅的“自強哥”。2019年,他辭去了在國外的高薪工作,返鄉創業成為一名“興農人”。如今,他通過實體店和電商線上+線下的融合模式,不僅把自家的山貨賣了出去,還帶動周邊群眾一同發展,讓鄉村的特色農産品端上全國消費者的餐桌。

不甘流水線打工,自學設計出國任高管

1980年出生的李長建自小在農村長大,兩歲時,因為一場意外,他的左胳膊被燒傷,落下四級殘疾,幹不了重活。

1997年,李長建決定外出去廣東打工。他先是在一家鞋廠的流水線上工作。由於左手不方便,導致他幹活總比別人慢很多,收入也有限。但他並沒有因此而自暴自棄,開始琢磨著如何用腦力賺錢。

時間做久了,李長建發現,一個鞋樣只能流行一段時間,鞋廠就得重新設計新款鞋樣。掌握了製鞋流程的李長建開始對鞋樣進行研究,想出不少花樣,慢慢進入了鞋廠的設計部。

到了2016年,李長建已經成了製鞋廠的設計“大咖”,在行業內小有名氣。一次偶然的機會,越南一家鞋廠邀請他過去擔任鞋廠高管,年薪超20萬元。想著人生應多些閱歷,他便帶著妻子趙玲玲一起到了越南。

“國外賺錢再多,也不如在家鄉好。”2019年春節,李長建帶著趙玲玲回到老家堰河村,發現村裏的鄉村旅遊發展得越來越好,還準備建設民俗園二期時,他從中嗅到了商機,決定返鄉創業。“既能照顧孩子,還能照顧70多歲的老母親。”

村裏開起咖啡館,以茶為料研發新産品

堰河村位於谷城縣西南山區,隸屬於“湖北十大名茶之鄉”湖北省五山鎮,該村于2019年底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名單,還是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李長建繞著村裏轉了一圈又一圈,思考著回村能幹啥。

他發現民宿、農家樂、農産品銷售店都有了,唯獨少了一個可以讓遊客歇腳閒談的地方。由於在越南常常喝咖啡,他靈機一動,決定在鄉村開一家咖啡館。

堰河味道咖啡館(白菲斐攝)

“來堰河旅遊的城裏人多,來鄉村咖啡館喝咖啡,能喝出和城裏不一樣的味道。”李長建和妻子到上海進行了系統的學習後,開始了回村的計劃。2019年9月,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堰河味道咖啡館正式開業。

喝咖啡還得配點甜點,結合堰河村豐富的茶資源,李長建研發了一款名為茶鄉酥的糕點,以奶酪和茶葉末為主原料,吃起來香酥清脆,茶香味十足。除了賣咖啡,李長建還將自家産的雞蛋、臘肉等農産品擺在咖啡館裏展示,這些農産品也受到了遊客的歡迎。

遊客在咖啡館休憩(受訪者本人供圖)

時間長了,李長建想著如何幫周邊村民一起銷售農産品。2020年5月,為應對日益變化的消費市場,李長建和妻子以堰河味道咖啡館為平臺,創建了“堰河味道”農産品品牌,把堰河村的香菇、木耳、茶葉、臘魚等30個品種的優質農産品打包塑造統一品牌對外銷售。

事實果如他所料,村裏的咖啡館吸引了許多城裏的遊客,大家來品嘗咖啡的同時,還會買香菇、木耳、臘蹄子等山貨帶回城裏。

他把直播當農活,新農人變成“興農人”

近幾年,隨著網路直播的興起,李長建開始了新的探索。2022年8月,李長建開通了“長建的鄉村生活”抖音號和視頻號,開始利用網路短視頻宣傳堰河村,2023年,李長建又開通了直播帶貨,把手機當農具,把直播當農活,當起了“新農人”。

“這杯手工茶,經過採摘、殺青、揉捻、炒制等步驟,沖泡出來茶色清明,茶香悠遠。”在李長建的直播間裏,他熱情地介紹著2024年新茶的製作過程,全國網友也紛紛下單。“我們的茶葉還銷售到新疆、西藏等地。”他説。

堰河味道農産品(白菲斐攝)

除了網路銷售,李長建還在襄陽市區開了一家名為“堰河味道”的直銷店,推介、展示、售賣堰河村地道的農副産品。與此同時,他還把城裏的市民接到鄉村去遊玩,每週雙向奔赴,樂此不疲。

如今,借助線上線下融合的電商模式,李長建年銷售農産品超過300萬元。他説,從“新農人”到“興農人”,自己還將不斷探索,將美食、文化、旅遊三者深度結合與挖掘,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回饋家鄉父老,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