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CL48
推薦單位:雲南省殘疾人聯合會
推薦詞:衛秀蘭,女,佤族,1974年5月出生。雲南省臨滄市滄源友蘭養殖場主要負責人,非黨,家住滄源自治縣動省農場二隊,肢體三級殘疾。
人物事跡
“奮鬥是人生最亮麗的底色,我們全力以赴的樣子,是人生最美的姿態。”這是滄源自治縣動省農場“友蘭養殖場”負責人衛秀蘭的座右銘。身體殘疾、行走不便的她憑藉著自強不息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勇氣,走上了自主創業之路,用心經營著擁有200多條牛的養殖場,一次次走出低谷;和丈夫患難與共,微笑面對人生風雨,為能實現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一直努力著,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致富帶頭人;她心存感恩,雖然自己多有不便卻堅持力所能及的幫助有需要的人,讓關愛的溫暖無限傳遞。
命運坎坷,她卻越挫越勇
今年49歲的衛秀蘭,是一個典型的佤族婦女。她樸實大方、樂觀向上,出生於滄源自治縣單甲鄉永武村委會十一組,是家裏的老幺,本該享受親人的“團寵”,卻因家境貧寒,在小學畢業後不得不放棄學業,回家務農。她吃苦耐勞、克勤克儉,為改變家庭生活窘境,先後修過自行車、補過輪胎、跑過運輸,正當她意氣風發要實現小康生活的時候,命運卻跟她開了個“玩笑”——2006年6月,丈夫外出打工時,不幸受傷,左手被截肢,幾個月的時間都躺在病床上。丈夫受傷不到3個月,她又發生了車禍,導致右腳膝蓋粉碎,造成二級傷殘,這對於她們夫妻來説無疑是雪上加霜。面對精神和身體上的雙重打擊,她和丈夫並沒有選擇頹廢氣餒,而是用頑強的意志在生死線上苦苦掙扎。
“那是我們人生的最低谷,二個孩子都在上學,我因為右腿受傷不能行走,每天只有支出沒有收入,做飯、擦身子、洗衣、帶孩子全部依靠單臂丈夫。”每每回想過往,衛秀蘭的淚水都會不停的在眼眶裏打轉。因為當年丈夫受傷,她幾乎花光了家裏多年的積蓄;自己正想著努力跑運輸來籌集丈夫的醫療費用、讓丈夫安心養傷,卻又因為車禍失去了這份重要的收入來源,她們只能是一邊四處向親戚朋友借錢,一邊尋醫治療。因為是膝蓋粉碎,每次到醫院治療都被建議截肢,因為深知妻子愛美的性格和截肢後的不便,丈夫堅決反對妻子截肢,選擇的悉心的陪伴和貼心的照顧。“當聽説省外一家醫院能治療我的腿時,我老公二話沒説,又找親戚籌錢帶我去治療。在醫院的近十天,他每餐只吃稀飯,卻頓頓都讓我吃一個雞蛋,雖沒有安裝上膝蓋骨,但因有他的照顧,慢慢的我開始能下地走路了。”講起自己被丈夫照顧的經歷,衛秀蘭的眼裏又擠滿了溫暖。
“一個人身體的殘疾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殘疾’,有理想、有目標才能有未來。”衛秀蘭激動的説,看著丈夫每日勞碌奔波,她也很心疼;每天保持著積極樂觀的心態,堅持做好康復訓練,用頑強拼搏的意志戰勝了人生中的“大坎”,開始謀劃起了人生新的旅程。
創業艱辛,她卻越戰越強
從未有過欠款的衛秀蘭面對前後6萬餘元的債務有些發愁了,隨著身體逐漸好轉,她和丈夫開始謀劃起了未來的生活。2012年,她們又開始了老本行跑運輸,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加之身體沒有的不便,運輸業做起來有些吃力,還很難賺到錢。看到全縣牛幹巴産業的發展勢頭,她們在沒有任何專業技能的前提下,大膽的將目標轉向肉牛養殖。2015年初,她找到了滄源自治縣殘聯,提出了自己的訴求。經過多方協調、籌措資金,縣殘聯給予衛秀蘭殘疾人自主創業示範帶頭人補助,承租了動省農場二隊3.2畝的一片空地,推地、蓋棚、買牛、種草,開啟了與“友蘭養殖場”的自主創業之路。
為了把養殖場管理好,她和丈夫迎晨曦而起、著落日而息,全身心投入到養殖上。功夫不負有心人,2018年養殖場初見成效,一年出欄40多頭牛,價值36萬元。有了第一筆收入,她們更加努力了。沒有文化,她就把動省鎮、動省農場的農業服務中心當學校,把農業技術推廣員當老師虛心求學求教,將養牛、培育牛犢、衛生防疫、凍精改良等知識和技能學深學透;沒有飼料,她就每天穿梭在田間蔗地玉米地裏,撿拾或者和群眾收購甘蔗尖、稻草、玉米桿,節約了成本又能保證供給。“家裏的幾次變故,讓我負債纍纍,那時候我走路、説話都沒有底氣,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是縣殘聯給了我希望,幫助我建起這個養殖場,給我平臺和其他同行交流學習,讓我又重新振作起來。現在的我啊,沒有那麼多時間悲觀難過,精神更好了,幹勁也更足了。”衛秀蘭興致勃勃地説。
經過多年的努力,“友蘭養殖場”已經初具規模,肉牛年平均存欄200頭,僅2023年上半年出欄160頭,價值186萬元。衛秀蘭一家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好了;衛秀蘭被評為2020年“感動臨滄人物”,先後榮獲“雲南省殘疾人就業創業領軍人才”“全國農業農村勞動模範”等表彰,友蘭養殖場先後被評為“雲南省婦女聯合會巾幗創業示範基地”“臨滄市殘疾人就業創業示範基地”。
感恩社會,她用溫情回饋
“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殘聯給了我極大的支援和幫助,從2015年開始創業,殘聯就一直扶持我,讓我作為一名殘疾人有種有‘娘家人’可依靠的感覺。後來,還有那麼多的好心人幫助我,我一定要更加努力,才能給別人我力所能及的幫助。”衛秀蘭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衛秀蘭和丈夫不僅把養殖場打理得井井有條,還懷有一顆感恩之心,樂於助人。當看著周圍的村民特別是殘疾人生活依然困難時,她和丈夫積極提供就業,共安置帶動15名殘疾人就業,衛秀蘭像家人一樣給予他們關愛幫助。衛秀蘭説:“我自己也是殘疾人,我最不忍心看著殘疾人受苦,看到就忍不住落淚。”她時常去困難殘疾人家庭中看望,給他們帶去物資。
2018年5月,她在路邊的垃圾堆旁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男人撿東西吃,二話不説就帶回養殖場,供食宿保溫暖。經過多方交流打聽方得知這男人叫李興文,是四川省會理縣黎洪鄉雨補村六組人,是一名智力殘疾人,19年前走失。她把李興文帶到養殖場,供吃供住,讓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安定下來的李興文在與衛秀蘭交流中碎片化的説出了自己身世。衛秀蘭了解情況後她馬上與派出所聯繫,根據李興文提供的有限資訊聯繫上他的家人,當年6月底幫助李興文與家人團聚。李興文的家人感謝不盡,給衛秀蘭送來一面錦旗。
敢闖敢幹的衛秀蘭用勤勞和汗水澆築致富路,用行動和智慧在奔跑追夢,在人生路上結出纍纍碩果的同時,還用自己的能力和技術帶動周邊群眾一起發展養牛業,不僅提供種牛,還為諮詢的人員提供餵養、管理、疾病防治的良方,她和“友蘭養殖場”在縣內和周邊村寨越來越有名氣,有的鄉(鎮)帶著村(組)幹部和養殖戶來觀摩學習,有的養殖大戶到現場找她學習,有的生意人和群眾買牛也找她。目前,在她的帶動和影響下,周邊已有51戶農戶發展肉牛養殖。其中,有12戶殘疾人戶也在她的帶動下養牛增收致富。
悠悠歲月帶走的是風雨下艱難行走的足跡,留下最初的那份執著與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從未改變。她勤勞、勇敢、真誠、善良、熱忱,她一直在用內心的那一束光,照亮自己,也溫暖別人。
點評:
命運坎坷的她,沒有被生活困難、病痛折磨而壓倒,而是用勤勞、善良、拼搏的精神站起來與命運抗爭,砥礪前行,為能夠實現美好生活一直奔波努力著,不僅為殘疾人提供就業,還帶領周邊農戶發展黃牛養殖,成為小有名氣的致富帶頭人。
媒體報道:
1.《雲南臨滄身殘志堅的“養牛達人”帶動周圍人創業就業》,中國新聞網,2023年12月12日報道。
2.《衛秀蘭:身殘志堅的“養牛達人”》,雲嶺先鋒網,2023年12月15日報道。
3.《衛秀蘭:書寫新時代女性芳華》,雲南文明網,2023年10月31日報道。
4.《臨滄市殘疾人衛秀蘭被表彰為全國農業農村勞動模範》,雲南省殘疾人聯合會微信公眾號,2023年8月3日報道。
5.《衛秀蘭:身殘志堅的“養牛達人”》,臨滄先鋒網,2023年12月07日報道。
6.《禮讚巾幗力量丨衛秀蘭:用堅韌書寫新時代女性奮鬥人生》,雲視新聞七彩雲端,2021年3月8日報道。
7.《感動臨滄2020年度人物(道德模範)丨衛秀蘭:用堅韌書寫新時代女性奮鬥人生》,今日臨滄微信公眾號,2021年1月5日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