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創薈萃

用泥巴“塑”出龍年美好願景

發佈時間: 2024-02-21 08:56:40 | 來源: 天水日報 | 作者: 洪波 | 責任編輯: 吳一凡
分享到:0

“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爾雅翼·釋龍》中所描述的龍,可謂集合了各種動物的特徵,其形象神秘、引人遐想……

甲辰年,在民間泥塑藝人手中,龍又會以什麼形象出現呢?

image.png

農曆正月初四,記者在充溢著濃濃年味的西關古城“天水趙氏泥人”工作室見到趙旭輝時,他正忙著一邊給前來體驗的孩子指導捏泥技巧,一邊手裏在忙著捏一塊泥巴。伴著泥土的清香,只見不多時,通過捏、塑、搓、揉、摁等技法,那塊普通的泥巴便已經在他手中鮮活起來,且初具“龍”的雛形。

趙旭輝告訴記者,每年春節他都會創作一些生肖元素的泥塑作品,希望用傳統藝術表達對新春的美好願景。今年也不例外,他依舊創作了一些以龍為主題的泥塑作品。

image.png

“過年這幾天人特別多,因為是甲辰龍年,所以最受歡迎的也是生肖龍。從年前開始我就陸續捏了大小不等、形態各異的幾十個‘拜年龍’,現在已經剩不多了。這不,今天剛一開門就有人過來選了一個大的生肖‘拜年龍’。”趙旭輝笑著説。

展示架上,一眼望去,那一個個嘴巴微張、憨態可掬,融入卡通元素且寓意新年萬事順遂、寓意風調雨順的生肖“拜年龍”“大嘴龍”“萌萌龍”神態各異,讓人感受到吉祥喜慶的年味。而那些以十二生肖為題材的其他泥塑作品亦是栩栩如生、活靈活現,頓時讓這一方天地變得可愛而親近。

image.png

天水泥塑作為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不但繼承了中國古代傳統雕塑工藝的精髓,而且又從西方雕塑與中國繪畫中吸取了精華。天水泥塑作品造型逼真、人物構造細膩、色彩莊重、形態生動,深受人們喜愛。

從一塊塊不起眼的泥土,到一個個活靈活現的泥人,靠的是幾十年的手藝活兒。作為甘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天水泥塑製作技藝”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一直以來,趙旭輝在傳承天水泥塑的基礎上,努力將傳統與創意糅合在一起,為天水民間泥塑賦予了新的意義,更捏出了屬於天水本土的一種地域文化。

image.png

走進趙旭輝手指間的藝術世界,10余平方米的空間裏,擺放著他近年來創作的系列作品,其中除了代表伏羲文化、大地灣文化的伏羲與女媧泥塑作品,體現天水石窟文化的麥積山石窟泥塑作品,以及融入極具天水特色瓦當紋飾的罐罐茶爐泥塑作品等之外,絕大多數作品均以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農村場景為原型創作。那滿面笑容的“拾柴老漢”、身著大襟衣衫的“小腳老太”、活潑可愛的“農家萌娃”等鮮活生動的泥塑作品,人物表情豐富、形態憨厚樸實。而由這些人物組合而成的一個個煙火氣升騰的熱鬧場景,則形象再現了舊時農村生活的原貌,觀之,記憶中的濃濃鄉情頓時浮現于眼前。

沉浸于泥塑的世界,一塊普通的泥土,經過趙旭輝之手,便賦予了新的生命,不僅重塑了過去最珍貴的回憶,更賦予生活一種特有的美好。

採訪結束時,趙旭輝手里正在創作著的龍泥塑作品也已完成。他對記者説:“你看,這件作品的龍頭、龍身、龍尾全都昂揚向上,寓意著大家在新的一年昂首奮進,希望這些泥塑作品能給大家增添春節的歡樂氣氛!”

(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 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