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頭條

康複國際走過百年,中國火炬接力閃耀

發佈時間: 2023-05-20 17:53:44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吳一凡
分享到:0

中國網訊  5月21日,康複國際百年慶典將在北京舉行。康複國際主席、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表示,康複國際成立100年來,始終為人類健康、生命的完整性、殘疾人的權利奔走呼籲,為促進世界範圍內殘疾人包容發展作出貢獻,在推動殘疾人包容、平等、參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面向未來百年,康複國際將呼籲各國政府、國際社會和所有人,尊重人類的多樣性,尊重人權,促進平等參與和全面發展,共建和平、包容和友好的社會,消除殘疾人在康復和融合社會中的障礙,促進全球殘疾人事務共同發展,用人道主義的火炬繼續照亮殘疾人融合發展的道路。

1922年,美國商人埃德加·F·艾倫在俄亥俄州成立“國際殘疾兒童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rippled Children)”,被視為康複國際的起源。從1922年至今,康複國際成立已逾百年。這一百年,講述的是一個保障殘疾人權益、推動國際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的故事。

率先發起國際無障礙通用標誌、倡導“聯合國殘疾人年”、推動舉辦殘奧會和國際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參與制定《殘疾人權利公約》……一百年前開始的歷史和使命,讓殘疾人從受助者成為時代發展中的參與者、貢獻者和共用者。

康複國際的影響,不只限于殘疾人。它聯合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人類健康和生命的完整奔走呼籲,越來越多的同道者聚集於此,將人道主義的光輝灑向人類歷史長河中。

縱觀康複國際的百年曆程,中國貢獻無疑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在這場跨越世紀的人道接力中,來自東方的火炬將這段歷史變得生動豐滿。

image.png

5月16日下午,康複國際主席、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在京宣佈,2023年5月19日至23日,康複國際百年慶典系列活動將在京舉行

統籌國內外資源:搭建國際交流平臺

2016年10月,康複國際世界大會在英國愛丁堡舉行,一位來自中國的女性領導者,在60多個國家和地區、1000余名代表的熱烈掌聲中來到演講臺,用流利的英文發表了履職演講,她便是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的張海迪。兩年前,在波蘭華沙舉行的康複國際代表大會上,經過競選演講和投票表決等會議程式,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高票當選為新一屆主席,任期為2016至2020年,這是康複國際歷史上第二位女性主席,也是第一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主席。

張海迪的當選,是中國深度參與國際殘疾人事務,長期積極開展殘疾人事業對外交流合作的具體體現。更重要的是,康複國際著力推進的無障礙、扶貧、康復及殘疾人賦權等領域,與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重點高度契合,這讓康複國際的會員以及整個國際社會都感受到了來自中國的信心和力量。

前任主席揚·蒙斯巴肯對此充滿期待,“這是一個重要時刻,由一位中國人出任主席的時機正好,她將帶領康複國際走向新高度。”張海迪也隨即向國際社會承諾,“將中國在殘疾人事業發展中的經驗在全球分享,讓更多的殘疾人,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兄弟姐妹享有更好的康復服務。”

張海迪不只有情懷,還有足夠的自信。當她前往愛丁堡赴任時,和她一同前往的,還有11家中國康復輔具領域的自主品牌企業。這些企業自主研發的3D列印假肢、3D列印眼角膜、高端機器人,以及實惠適用的家用輔助器具産品,向全球展示了輔助器具領域的“中國製造”。

為支援張海迪履職,中國政府向康複國際捐贈資金。康複國際成立全球殘疾人事務發展基金和非洲基金,為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的殘疾人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

在張海迪當選候任主席的兩年間(2014-2016),中國成功舉辦了亞太經合組織(APEC)殘疾人事務主題活動,中國代表當選“APEC殘疾人事務之友小組”首任主席,殘疾人事務得以正式納入APEC框架;在聯合國成立70週年系列峰會上,殘疾人問題被納入《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國在其中起了重要推動作用;在中非合作平臺上,《中國對非洲政策文件》中確定了加強殘疾人合作交流的重點領域和任務;在中俄友好、和平與發展委員會框架下,于2015年成立中俄殘疾人事務理事會,開展多項務實交流與合作。

所有這些努力,不僅是我國殘疾人事業國際交流的亮點,也為張海迪履職期間,統籌運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推動全球殘疾人事業發展提供了現實可能。

在2018年德國柏林舉行的康複國際代表大會上,張海迪再次高票當選康複國際主席,任期持續至 2024年,此舉打破了一人一屆的主席任期慣例。這是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又一新標誌,中國政府再次捐贈資金,支援全球殘疾人事務發展。

在張海迪“掌門”康複國際的7年中,中國在北京、杭州、深圳等不同城市舉辦了康複國際執行委員會會議,並與聯合國機構、各國政府和民間組織等建立合作關係,組織舉行了幾十場國際會議及會外活動,與世衛組織共同開展《世界聽力報告》的宣傳和推廣,為康複國際搭建起全球殘疾人事務交流合作的平臺,並積極分享中國經驗。

在全球抗擊疫情的艱難時刻,中國通過康複國際向衣索比亞、印度、尼泊爾、南非等國捐贈防疫物資,讓會員國感受到康複國際大家庭的溫暖。

此外,康複國際與聯合國亞太經社會開展“疫情背景下的殘疾人保護與賦權項目”,選取了包括中國河南省駐馬店市殘聯在內的5個亞洲國家所屬殘疾人機構,開發並推廣可供亞太地區借鑒的經驗和模式,以保障疫情期間殘疾人的生存權和發展權。

創造包容環境:為殘疾人的融合發展鋪路

2016年召開的第23屆康複國際世界大會以“創造更加包容的世界”為主題,“包容”一詞也是張海迪任期內的關鍵詞。在她上任的第一年,便將倡導殘疾人的包容和平等參與明確為優先事項,特別關注非洲、亞太地區的發展中國家,並充分利用全球殘疾人事務發展基金和非洲基金開展工作。

2017年11月,在中國的促成下,康複國際年度執委會會議、代表大會和非洲地區會議第一次在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召開,許多參會成員也是第一次到訪這樣的非洲貧困國家,那裏隨處可見用木棍支撐的鐵皮房。在一所託兒所的院子裏,一位殘疾母親講述了她和孩子的艱難生活,“她的淚落在我們的心上。”張海迪説。

在位於亞的斯亞貝巴的阿爾法聾人特教學校裏,孩子們邀請張海迪一起午餐,圍在她身邊又蹦又跳,比出“我愛你”的手勢,“我永遠忘不了孩子們天真的笑臉,我們必須為他們的成長和康復做更多的事情。”5年後,康複國際援助該校提升軟、硬體設施建設。

與此同時,全球殘疾人事務發展基金和非洲基金在全球開展了30多個關於康復、教育、就業、無障礙等方面的項目,其中一個重要領域便是殘疾人的融合和包容性發展——特別是政治動蕩的北非、中東地區,殘疾人長期處於邊緣地帶。

在烏干達、尼泊爾、黎巴嫩、以色列等國家,有關殘疾人融合教育的援助項目最多。賈德·哈馬德是黎巴嫩《全民教育——殘疾人融合教育示範》項目中的受益者之一,這位輪椅男孩已經被黎巴嫩腓尼基大學錄取,攻讀工程專業,成績優良。“在黎巴嫩,即使是最負盛名的大學,在殘疾人招生方面也有諸多限制,賈德的故事正在告訴他們,教育不該如此。”項目負責人蔡娜·阿西在報告裏寫到,“如果不是中國的資助,這些孩子可能沒有機會完成學業。”

截至目前,兩個基金的援助項目已遍及亞洲、歐洲、非洲等5大洲,特別是2018年張海迪連任後,為加大力度吸引更多會員,康複國際在遙遠的拉丁美洲也開展了諸多項目,拉丁美洲是批准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國家數量較多的地區之一。這些項目不僅鋪就了康複國際的全球網路,吸引了發展中國家的積極參與,也提升了康複國際參與國際殘疾人事務的影響力和會員國之間的凝聚力。

張海迪上任後的另一項重要工作,便是領導康複國際改革管理體系,優化發展戰略,支援鼓勵世界領先的科研機構開展康複學科技術研究,特別是對脊髓損傷、孤獨症等疑難病症的研究,以通過技術促進機會平等,創造包容的社會環境。目前正在中國山東青島籌建的康復大學,正是一所致力於探索康復領域的先進技術、培養專業康復人才的高校。

在中國政府和中國殘聯的支援下,康複國際在為全世界殘疾人創造更加包容的環境方面,發揮了應有作用,也為國際社會傾聽殘疾人聲音奠定了堅實基礎。

賦能殘疾婦女和女童:不讓一個人掉隊

在康複國際的官網上,有一個專門為殘疾女性開設的板塊,首頁寫道:世界各地的殘疾婦女往往遭受“三重”歧視:殘疾、貧困和性別。殘疾婦女,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殘疾婦女,是世界上最邊緣化的群體之一。許多殘疾女性受到的孤立往往比殘疾本身更令人絕望——它大大損傷了她們的自尊心。

作為一名在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出生和長大的殘疾女性,張海迪對殘疾女性和兒童面臨的挑戰有著深刻認識,在任期內,她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呼籲國際社會消除歧視和偏見,尤其重視殘疾婦女和兒童的生存和發展,“殘疾婦女和女童獨立生活最重要的事就是康復。”在中國政府和中國殘聯的支援下,康複國際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分享各自在促進殘疾婦女和女童權利方面的創新方法。

自新冠疫情暴發後,中國攜手康複國際,與聯合國人口基金開展殘疾婦女和青年性健康、生殖健康與權利保障項目,推出相關視頻、簡易讀本和培訓課程包等內容,並面向全球發佈,以便各國根據國情制訂區域版本。僅2020年10月至12月,在康複國際的支援下,聯合國人口基金、全球婦女經濟賦能組織和亞太地區三個由女性和青年領導的組織就進行了8次線上磋商,2次線下磋商,共同討論疫情之下亞太地區殘疾婦女和女童的健康及權利問題,這些討論成果被收錄在相關讀本中,供全球參考。

2020年,由中國殘聯發起,康複國際與聯合國亞太經社會、聯合國婦女署、聯合國人口基金共同支援發佈《行動呼籲:賦能殘疾婦女和女童,共創我們想要的未來》,呼籲各國和國際社會以務實的行為保障殘疾婦女和女童權利、增進福祉。

在全球殘疾人事務發展基金和非洲基金資助的所有項目中,至少有一半涉及為殘疾女性和兒童賦能的問題。在巴西聖保羅的周邊地區,《婦女之聲》項目通過開發網際網路平臺,製作無障礙視頻等資料,普及殘疾人權利等線上資訊,併為拉丁美洲的殘疾女性發聲。項目負責人黛博拉·曼扎諾記得,剛開始時,很多殘疾婦女都沒有手機,無法上網,甚至沒有一個安全的談話場所,更別提可供出行的公交或地鐵。

全球殘疾人事務發展基金的援助金主要用於為這些婦女購買電腦、手機和網際網路服務,“我們做的最後也是最有成就的一件事,就是雇用了其中的14名女性。”這個項目進行到第二年,黛博拉就感受到了這些貧民窟殘疾女性的奮鬥精神:她們做衣服、手工製品,再利用網路賣出去,“這些女性真正了解了自己是誰,以及她們的力量。”

在印度奧裏薩邦,全球殘疾人事務發展基金資助了一個名為《殘疾婦女的能力建設:倡導權利》的項目,該項目通過廣播、街頭遊戲、講座等活動,使公眾意識到殘疾婦女在家庭和公共場所面臨的虐待,以制止暴力行為,並向400多名殘疾女性教授基於性別暴力、生殖健康和金融等知識的課程。

她們之中,一名截肢的女性參加裁縫課程後,開了一家裁縫店;一位年輕的聽障女性開始在宗教寺廟附近經營花店;一位行動不便的碩士在讀女生得到了一輛電動輪椅,並找到了一份當地農場的會計工作。“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我們看到了特定女性的生活轉變。”項目負責人之一瑞娜·莫漢蒂説。

在中國,8年的脫貧攻堅,使數百萬中國殘疾婦女享有低保、生活和護理兩項補貼、技能培訓以及康復服務。一項專門為殘疾婦女創建的“美麗工坊”項目已在全國各地展開,通過縫紉、繡花、編織、剪紙等就業形式,提升她們的經濟地位。

2020年秋,中國殘聯在北京舉行的“對話殘疾婦女”座談會上,19位殘疾婦女和1位殘疾兒童母親代表先後發言,20歲因車禍造成高位截癱、通過製作倣真花自主創業並帶領鄉親們脫貧增收的楊淑亭,北京脊髓損傷者希望之家的負責人唐佔鑫,聽障博士金玲⋯⋯她們的生活和奮鬥經歷,讓在場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代表歐敏行深受感動,她稱讚道:“中國殘疾婦女在各個領域展示出的卓越才華,著實令人敬佩。”

在世界的各個角落,那些殘疾女性的生活與處境、頑強與韌性,觸動了很多項目的參與者與見證者,至今仍在他們的記憶裏熠熠閃光。張海迪在各種會議致辭中反覆指出,康複國際決不讓任何人掉隊,中國與康複國際一道,致力於為最邊緣人群提供幫助,特別是為解決殘疾婦女和女童面臨的多重歧視問題而不懈努力。

設立永久獎項:銘記“領路人”

站在今天,回望康複國際的百年曆史,這樣一個國際非政府組織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絕非偶然,這其中融合了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個人、機構和各國政府等相關方長久的支援和信任。

當中國殘聯發起的呼籲賦能殘疾婦女和兒童的倡議書提交到聯合國大會主席和秘書長辦公室時,他們均第一時間回函,並表示完全贊同。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過程中,張海迪代表康複國際和中國殘聯致信聯合國機構和國際組織領導人,希望在抗擊疫情中給予殘疾人特別關愛,保障他們的權益,這些呼籲都得到了積極回應。即使在疫情最嚴峻的時期,仍有一大批開明的、富有人文關懷的個人和機構,他們突破重重阻礙,將全球殘疾人事務發展基金和非洲基金援助項目執行到五大洲。

2019年,在張海迪的提議下,康複國際首次設立傑出貢獻獎,以表彰在殘疾人事務領域作出重要貢獻或産生深遠影響的個人或組織。

在來自全球的64份申請中,經過評審委員會莊嚴而慎重的評審和集體商議,最終以投票的方式産生了“康複國際傑出貢獻獎”,在創新、康復和人文三個領域的三位獲獎人或機構。

其中,“創新貢獻獎”授予第73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埃斯皮諾薩。作為第一位來自拉丁美洲地區的女性聯合國大會主席,埃斯皮諾薩在任期間,積極推動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並創新性提出七大優先事項,殘疾人權益便是其中之一,她還呼籲和倡導全球無障礙建設,在全球範圍內開創性地推動殘疾人融合發展。

和她一同獲獎的,還有“康復貢獻獎”斯里蘭卡眼捐獻協會和“人文貢獻獎”衣索比亞阿爾法聾啞學校,前者從20世紀60年代起,累計捐出7萬多枚眼角膜,遍佈世界各個角落,為各國眼疾患者送去希望和光明;後者在半個世紀的時間裏,克服種種困難,幫助聽障孩子接受教育。

“也許他們很多人默默無聞,但世界卻因為他們的努力發生著變化。”張海迪在頒獎致辭中説道。康複國際傑出貢獻獎是一個全球性的、關注殘疾與康復的獎項,它將作為中國在康複國際創立的品牌獎項和遺産,永久傳承下去,播撒愛與和平的理念。

2023年5月,中國在北京承辦康複國際百年慶典的過程中,再次頒發康複國際傑出貢獻獎並向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100位個人或組織頒發百年貢獻獎,並制定面向下一個百年的發展戰略,發佈《百年宣言》為推動國際殘疾人事務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過去一百年中,康複國際的全球大家庭不斷成長,中國在康複國際執行委員會中的席位也越來越多。繼2016年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黃悅勤教授當選為執委會委員後,2022年底,北京脊髓損傷者希望之家負責人唐佔鑫、清華大學無障礙發展研究院院長邵磊也成功入選。目前的25名執委會委員中,有7名來自中國,其中內地4名,香港2名,澳門1名,這些執委將進一步增大中國參與國際殘疾人事務的話語權。

從2014年波蘭華沙的當選,到2016年英國愛丁堡的上任,再到2018年德國柏林的連任,一直到今天,張海迪及其背後的“中國經驗”和“中國智慧”,使康複國際作為國際非政府組織的作用和影響得到充分發揮,國際殘疾人事務的交流與合作也空前加強,來自東方的仁愛、寬厚與“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先賢思想,像一顆顆明珠,鑲嵌在康複國際的百年畫冊上。

更重要的是,這場為全球十億殘疾人的美好生活架橋鋪路的接力還遠沒有結束,中國將與康複國際繼續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