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年度人物候選人

王金岸

發佈時間: 2023-02-08 14:20:46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佚名 | 責任編輯: 吳一凡
分享到:0
編號:CL38

王金岸照片.jpg

推薦單位:福建省殘疾人聯合會

推薦詞:

自強不息的“奮鬥者”——身為小兒先天性麻痹患者,堅持努力學習,積極融入社會,鍛鍊堅強品格。1985年被全國首個專門招收殘疾人大學一一山東濱州醫學院錄取,走上刻苦學醫之路。

戰疫一線的“逆行者”一一從事醫學影像診斷工作32年,臨危受命,不懼風險,承擔著新冠肺炎隔離病房新冠肺炎病人的救治工作,發熱感染患者的診療及救治、CT檢查及診斷、核酸病毒檢驗等工作。

醫療改革的“獻策者”一一擔任廈門市九三學社醫療衛生委員會主任,撰寫相關資訊和提案,著力破解醫改困境,推進醫療分級診療,榮獲九三學社中央頒領發的優秀組工幹部等榮譽。

人物事跡:

王金岸,男,1966年2月出生,籍貫福建廈門,碩士學歷,主任醫師,現任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影像科主任、廈門市九三學社醫療衛生委員會主任、福建省醫學會放射學分會委員、中國老年醫學學會放射學分會第二屆委員會委員、廈門市思明區第18屆人大代表。身為小兒先天性麻痹患者,堅持刻苦求學,積極融入社會,鍛鍊自身堅強品格。從事醫學影像診斷工作32年,精於業務鑽研,堅持患者至上,堅守抗擊新冠疫情一線,醫德仁心受到廣泛認可讚許。

王金岸是小兒先天性麻痹患者,從小身殘志堅,一邊學習,邊為家裏分擔勞動,從田間勞動,到海上作業,再到賣菜,都是他獨立堅強生活的源泉。殘疾人的最大障礙是自卑感,無法融入社會、融化群體。但他通過學習和勞動,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了群體,融入了社會,又鍛鍊了堅強的品格。1985年經過刻苦努力學習,被山東濱州醫學院(在時任中國殘聯主席鄧樸方的關心下,在全國首個專門招收殘疾人的大學)臨床醫療專業錄取,從此走上了學醫的慢慢人生路。

進入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影像科工作至今整整32個春夏秋冬,從一名住院醫師成長為一名具有高級職稱的主任醫師,科室主任,從事放射診斷經常免費為病情複雜的患者會診;在患者有困難時,總是熱心相助,多次為貧困患者墊付檢查費用;節假日仍堅持工作,業餘時間積極參與義診,為偏遠山區送醫送藥。作為影像科醫師,他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為病人找出身上的病魔頑疾。作為放射科醫生,數十年如一日,尊重每一個生命,每一個影像,贏得了患者的信賴和讚揚。每當準確地診斷一個病人,病人高興地説聲謝謝,他總覺得那就是對自己的最高獎賞,非常的開心和滿足。

細心一一找尋病魔蛛絲馬跡

病人到醫院看病,最重要的就是診斷是否正確。如果診斷出了偏差,後果不堪設想。醫生必須練就一雙慧眼,看準致病元兇。2年來,王金岸在成千上萬份病例中煉出一雙火眼金晴。有一次,一名龍岩的病人在當地醫院被診斷為肺癌,來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復診,他對王金岸説:“醫生,希望你幫我再診斷一次。”王金岸接診後,仔細地查看了他的片子,發現他患的不一定是肺痛,可能是肺炎。於是,他安慰病人:“不要擔心,先進行消炎治療,看看有沒有效果。”一週後,病人肺部的陰影消失了。病人很高興,出院後還特意買了一張從龍岩到廈門的汽車票趕來廈門,只為給一個道謝。“看病不像照相館拍照片,相同的病可能拍出不同的影像,不同的病也可能出現相同的影像。”王金岸的較真在醫院裏出了名,會診時,他經常要花一個小時的時間閱片。有一名病人從2007年開始發現肺部有一個小陰影,幾年來都比較穩定,後來稍微出現了一點變化,立刻被王金岸發現。他打電話給病人,告訴患者有早癌的跡象。隨後,患者及時手術,切除了腫瘤。像這樣的例子,幾乎每天都在影像科上演。

愛心一一走進窮困鄉村義診

認識王金岸的人都知道,他患有先天性的小兒麻痹症,也曾飽受痛苦,正是因為如此,他更能體會患者的苦痛。王金岸是廈門九三學社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支社主委,每年都會去廈門的偏遠山區為當地村民義診。用不便的雙腳,他走過許多人都未曾踏足的地方。大學校園,居民校區,廈門市同安區、翔安區的一些偏遠村子、海島,以及革命老區長汀,都曾留下他的足跡。有一次,他來到一個貧困鄉村,整個村莊基本都是老人,平常很少看病。“他們雖然貧困,但都很善良,我們沒有理由不關心他們。”義診、贈藥,這種溫暖人心的公益活動,他一做就是20幾個年頭,一些醫生離開了隊伍,他卻堅持了下來。

2003年,非典在廈門蔓延,他被緊急抽調到集美的醫院進行援助。穿著厚厚的防護服,進入到隔離病房,面對著疑似患者,王金岸的臉上寫著堅毅。50人、100人、200人一個個的篩查,一次次的反覆斟酌,只為確保萬無一失,不放過一個疑似病例。2020年,己亥末庚子春,面對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王金岸主任從正月初二取消休假,作為市院兩級專家組成員,投入到抗擊新冠疫情阻擊戰中,臨危受命,不懼感染的風險,奮戰在抗疫一線,承擔著新冠肺炎隔離病房新冠肺炎病人的救治工作,發熱感染患者的診療及救治、CT檢查及診斷、核酸病毒檢驗工作,每天CT檢查量達到800多人,在廈門市所確診的新冠肺炎病人,有一半均來自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而且得到準確的診斷,無一漏診或誤診;其次影像科在王金岸主任領導下,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是福建省首個將AI技術應用於新冠肺炎篩查的醫院,能夠更高效準確的為臨床醫師提供決策依據,在2020年2月份被廈門市各大報紙所報道。作為影像科主任,每天及時傳達上級精神和指示,傳達新冠病毒疫情,做好防護宣教工作,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確保了本科室內120多位工作人員零感染;還有是積極響應九三社市委的號召,積極捐款,本人及支社社員捐款數目位居前列,在這場新冠疫情中,出力出汗又出錢,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貢獻自己的力量。時至今日,疫情仍在蔓延,王金岸仍堅守抗疫及醫療工作的一線崗位。液情三年,每年的放射假和公休假都沒有休息一天。

仁心一一將患者需要放在首位

“醫者”最貴是“仁心”,王金岸主任平時和年輕醫生説得最多的是,不要計較,患者和你素味平生,卻可以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隱私暴露給你,把自己的生命託付給你。因為你是醫生。你作為醫生能為患者提供幫助是最欣慰的事,這也是王金岸主任近30多年的從醫心聲。世上有兩種觀音,一種是觀世音菩薩,另一種就是我們醫務人員,人稱白色觀音,我們更應該為病人著想。

掛號、門診、開藥、住院,當病人終於來到影像科時,常常帶著一些怨氣。“我們這裡往往是病人做檢查的最後一個環節,有些病人或家屬到我們這邊時會火氣比較大。”對此,有一些年輕醫生會有疑惑和抱怨,這時王金岸就會像知心哥哥一樣,耐心地為他們開導:“如果換作我們的父母在等待,我們是不是也會有情緒呢?將心比心,多為患者想想,要有一顆菩薩般的心腸。”工作32年來,王金岸從來沒跟病人吵過架,病人也從來沒有投訴過他。每當病人來的時候,王金岸都會注重保護病人的身體隱私;對陪伴兒童做檢查的家長,他也會及時提醒家長穿鉛衣,以保護身體不受射線傷害。每逢患者有困難,他總是儘自己所能給予幫助。當患者因為家境貧困做不了影像檢查時,他個人出資墊付檢查費用;當病重患者沒有家人陪伴時,他親自護送患者到診室;為了節省患者時間,他想方設法,盡可能快地將檢查結果反饋給患者和臨床醫生,為接下來的治療提供重要依據;他總把患者的需要放在首位,多少個節假日,他沒有休息,而是不辭辛勞奮戰在工作崗位上。同時,作為一名九三學社社員,他積極參政議政,撰寫各種資訊和提案,為了破解醫改困境,推進醫療分級診療方面的調研報告,獲得廈門市思明區統戰部的好評。《關於進一步完善我市市民健康檔案管理的建議》作為九三學社廈門市委的集體提案提交到市政協,《設立醫學影像診斷服務費勢在必行》資訊被中央統戰部《零訊》採納。榮獲九三學社中央頒發的優秀組工幹部,並多次獲得九三學社福建省委、廈門市委多次表彰。

2016年4月,廈門市衛健委在廈門醫高專報告廳舉行了“廈門市醫學人文建設工作大會暨最有人情味醫院、臨床科室、醫務工作者頒領獎儀式”。王金岸主任醫師榮獲“最有人情味醫務工作者”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