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單位:浙江省殘疾人聯合會
推薦詞:朱宗鶴,男,1934年12月出生,籍貫浙江遂昌,中共黨員浙西南第一個黨支部舊址——遂昌縣泉湖寺(遂昌革命紀念館)管理員。他用20年的“一個人的升旗儀式”兌現守護紅色舊址的誓言,沒有嘹亮的國歌聲,也沒有第二個人,有的只是一根旗桿,一位單薄的老者與耀眼的紅旗相隨相伴。看似簡單的升旗、降旗動作,朱宗鶴就這樣默默地堅持了20年。無論颳風下雨、暴雪冰雹,還是重病受傷,他都會想盡一切辦法讓升旗儀式不失約,做到每一天人們都能看見泉湖寺上空的五星紅旗。他用66年崢嶸歲月沉澱黨員風範,用一顆熾熱的愛黨愛國心將堅守精神發揚開來。
人物事跡:
在子女看來,他是一個事業為重的父親;在村民眼中,他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民;而在大家心中,他是紅色信仰的忠誠守衛者。他用不凡的人生歲月詮釋著黨員的紅色信仰真諦,用四分之三的生命書寫著“守護紅色信仰”的不朽誓言,用風雨無阻的堅持守護著泉湖寺的紅色光輝,而這一守便是二十個春夏秋冬。
一份信仰一個身份一輩子
朱宗鶴,1934年出生於遂昌縣石練鎮的一個貧苦家庭,家中還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生活十分艱難。6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給本就破落不堪的家庭帶來了更大的壓力。迫於生計,朱宗鶴踏上了賺錢養家之路。7歲,他在街邊撿破爛,為商鋪打雜送貨,為路人做零工,所有他能做的事情基本都自己做。13歲,跟著裁縫師傅外出學手藝,終於結束了在街邊打零工的艱苦生活。五十年代初,勤奮上進,吃苦耐勞的朱宗鶴被吸收到遂昌縣二輕局下屬縫衣社,由於其品質優異,肯學肯幹。朱宗鶴在二十歲那年便當上了社長。
1955年,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的朱宗鶴在經過嚴格考察後,終於光榮地被吸收為黨員。那年他二十一歲,“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莊重的入黨誓言到今天為止,已伴隨他走過六十六個風雨歲月。
上個世紀90年代初,閒置的浙西南黨組織發源地“泉湖寺”被當地一個養殖專業戶用作了養殖場地。2000年養殖場搬離後,泉湖寺已嚴重破損,出現局部坍塌,寺內更是一片狼藉,滿地臟污。2001年4月,朱宗鶴和鎮上另外4位黨員黃松廷、吳濟人、鄧國瑞、賴清慧湊到一起談起了泉湖寺,大家都認為這樣一個紅色革命舊址沒有保護起來很可惜,於是他們決定發起募捐,修繕泉湖寺。5位黨員募捐修繕泉湖寺的義舉,很快得到了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援,幾經週折,泉湖寺在各級政府的支援和社會各界的幫助下,獲得修繕助款20余萬元,歷時兩年重建完成。
2003年6月,泉湖寺作為浙西南第一個黨支部舊址順利開館。懷著對共産主義的崇高信念和對紅色的無比信仰,當時已70歲高齡的朱宗鶴主動承擔起了泉湖寺管理員一職,並許諾往後余生將一直守護著這片紅色熱土。
一面國旗一副旗桿一個人的升旗儀式
2003年7月1日是值得紀念的一天,它是黨的生日,也是浙西南第一個黨支部舊址開館後第一次升旗的日子。
朱宗鶴懷揣著一份最樸素的儀式感,説道“天安門每天都要升旗,我們這裡是紅色舊址,一定也要升”。自此以後,朱宗鶴堅持了二十年“一個人的升旗儀式”。沒有一天失約,無論颳風下雨、暴雪冰雹,還是他重病受傷,人們都能看見泉湖寺上空的五星紅旗。升旗儀式沒有嘹亮的國歌聲,也沒有第二個人;有的只是一根旗桿,一位單薄的老者與那耀眼的紅旗相隨相伴。每天清晨六點,朱宗鶴便起身出發,因為他要徒步一公里路程到泉湖寺,趕在七點半莊重地舉行一個人的升旗儀式。八米高的旗桿上,一面鮮紅的國旗迎著晨曦冉冉升起,在晨風中高高飄揚;旗桿下,一位蒼老的身軀仰著頭,先是大聲對自己説上一句:“這是我們的國旗,我們向他敬個禮”,然後一絲不茍地把國旗升到桿頂。
一本泛黃得日記本上清楚地記載著二十年來,朱宗鶴與升旗的點點滴滴:
2003年12月28日,風雨交加。儘管小心又小心,國旗仍然與繩子打結,卡在旗桿中間,升不上去也取不下來。心急如焚的朱宗鶴只得冒著大雨,到周邊農戶家裏借來了梯子,請年輕人站在梯子上用長竹竿慢慢把國旗取下來。2009年4月,朱宗鶴被一場重病的襲擊下,不得不到杭州住院治療十四天。因為家人要前往照料,臨走前,朱宗鶴找到同年的殘疾朋友肖品寶説:“我們幾十年交情,我就請你幫我看著泉湖寺。你只有一隻手,升旗降旗不方便。但不管怎樣,國旗一定要幫我升起來。”2013年8月,朱宗鶴年邁的身體因為感冒無法動彈,但他想著無論如何也要將國旗升上去,便囑咐大兒子替他將神聖的國旗升上旗桿。2014年1月,朱宗鶴在趕往泉湖寺的路上不慎摔跤,膝蓋上掉了一大塊皮,但即使是拖著一瘸一拐的腿,他也堅持趕到泉湖寺升旗。寒風中,傷口已凝固,傷痛已漸漸淡去,而永不淡卻的是他心中的紅色信仰。
二十年來,泉湖寺升旗儀式已舉行6000多次,鋼鐵結構的旗桿換了3根,拇指粗的旗繩斷了9條,老人站立講解的地方下陷了三釐米。到目前為止,泉湖寺的國旗已換到了第34面。換下來的每一面國旗,朱宗鶴都在它們的旗邊上仔仔細細地標明使用的起始時間,再整整齊齊地折疊好,小心翼翼地將它們珍藏在文件櫃中。國旗褪去的是歲月的痕跡,留下的是老人對共産主義信念滿腔的熱情和無私的堅守。
一份執著一個崗位一堂課
泉湖寺雖面積不大,但也有四百多個平方。每天打掃一遍對於年輕人來説都不算輕鬆之差,更何況是年逾耄耋的朱宗鶴,但他依然堅持每日打掃。炎炎夏日,汗水濕了一遍又一遍,順著袖子滴到地上;寒冬臘月,年邁的身體難以自如握住掃帚,提起簸箕。歲月流逝,朱宗鶴的體力逐漸減小,身體越發矮小,但卻未曾帶走一絲一毫他對共産主義的堅定信念。從頭至尾,他都沒有向鎮黨委述過一絲苦,沒有向上級領導提過半點要求,有的只是對黨的一片赤誠之心。
泉湖寺作為浙西南第一個黨支部舊址、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館內共有38個展板,展板內容有15000字。身為管理員的朱宗鶴為讓前來參觀的遊客能更好更深入地了解浙西南的革命事跡和遂昌的紅色文化,他又“兼職”起了講解員。講解員不僅需要將展板內容完整記憶下來,還需將其生動地表達出來。這對於只有初中文化的朱宗鶴來説並非易事。但他認為,做講解員是一份無比光榮的責任。為此,他一有空就學習各類黨史書籍,大柘鎮和遂昌的革命歷史事跡。他將展板內容反覆練習,不停地讀、不停地講,終於在三個月的努力後,他做到了流利地為參觀者進行講解革命歷史事跡。
泉湖寺內所有的展板內容完整地講解一遍至少要一個小時,而有時候參觀者一批接著一批,講解便要持續半天時間。但朱宗鶴也未曾因長時間的站立和講解而對參觀者敷衍了事。他説,“來泉湖寺參觀的人都是來接受黨史教育的,他們對黨有著無比的忠誠和熱愛,我一定要盡全力做好我應做的每一項工作任務。”朱宗鶴日日夜夜的堅守、付出沒有白費,不僅前來泉湖寺的參觀者越來越多,他還收穫了一批自己的“紅色粉絲”。據統計,二十年來,泉湖寺已累計接待遊客近38余萬人,一批又一批的黨員來到泉湖寺,在黨旗下重溫入黨誓詞,他們將共産黨人的紅色信仰和堅守精神發揚開來,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如今,泉湖寺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幾乎每天都有遊客過來參觀學習。“這裡是浙西南第一個黨組織的誕生地。1926年冬,早在1923年3月入黨的浙江早期中共黨員唐公憲,奉命返回家鄉遂昌,創建中共組織……”熟練講解的背後,是朱宗鶴二十年如一日的積累。當過鐵路工人、做過鄉村裁縫,只讀過3年書的朱宗鶴,接管紀念館後,一有時間,就去縣史志辦、檔案館查閱和考證史料文獻,學習了解黨史和浙西南革命。如今,他整理的學習筆記累計達10萬字。
2022年10月25日,在遂昌縣大柘鎮泉湖寺門口廣場,朱宗鶴一邊清唱國歌,一邊將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慢慢升起。同一個地方,同一件事,89歲的老黨員已經做了20年。但今天不太一樣,老人家挺直身軀,對著迎風飄揚的國旗,敬禮超過30秒,眼神裏充滿著熱愛和眷念。從今天開始,朱宗鶴就要“退休”了。這是他以遂昌革命紀念館管理員的身份,執行的最後一次升旗儀式。升旗儀式後,老人家手捧一面嶄新的國旗,鄭重的交到了25歲的年輕黨員包琳莉手上:“小包,我把這項光榮的工作交給你了。請你一定要做好兩件事:把升旗儀式堅持下去,把遂昌黨史學習好、講解好。”接過國旗時,包琳莉深深鞠了一躬,她説:“讓紅色精神代代相傳,我絕不負囑託。”
一句忠誠的堅守誓言,一顆熾熱的愛黨愛國心,一個人的升旗儀式,他就是朱宗鶴,一位用二十年歲月詮釋紅色信仰真諦的國旗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