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年度人物候選人

金曉宇

發佈時間: 2023-02-08 14:20:47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佚名 | 責任編輯: 吳一凡
分享到:0
編號:CL18

IMG_9771.jpg

推薦單位:浙江省殘疾人聯合會

推薦詞:金曉宇,男,1972年出生,翻譯家,浙江省翻譯協會理事、會員。金曉宇幼年不幸眼部殘疾,高中輟學後被確診為“雙相情感障礙”,幾乎每年都要去醫院。他通過自學掌握了英語、日語、德語。一次偶然的機會,金曉宇獲得在家翻譯作品的機會。2010年起,金曉宇從事翻譯十多年,英譯中圖書有《船熱》《誘惑者》《寫作人生》《嘻哈這門生意》《劇院裏最好的座位》和《十首歌裏的搖滾史》等;日譯中圖書有《和語言漫步的日記》《飛魂》和《絲綢之路紀行》等。

人物事跡:

金曉宇六歲那年被鄰居孩子的玩具槍打瞎一隻眼睛。成年後,小宇得了躁狂抑鬱症,抑鬱和躁狂交替發作。抑鬱期不上學,情緒低落,晚上不睡覺,甚至自殺。躁狂期則無端猜疑指責別人,狂躁不安,有破壞行為,諸如無緣無故推倒冰箱,往電視機裏面灌水。1992年起,金曉宇去醫院接受治療。 

高一分班時,成績優異的金曉宇被分到尖子班。但有一天,金曉宇突然和父母説,“我不上大學了,也不要讀高中了。”後來,金曉宇進了補習班,考入樹人大學,但只讀了一年就犯病了,金性勇就把金曉宇帶回家。有兩年,金曉宇埋頭自學,拿到了浙江大學英語系的自考畢業文憑。 

一次偶然的機會,金曉宇獲得在家翻譯作品的機會。金曉宇憑藉多年刻苦自學的積澱,一發而不可收,開始金曉宇的翻譯人生。十年裏,金曉宇翻譯作品橫跨小説、電影、音樂、哲學多個領域。金曉宇的書稿寄到編輯部,大家都搶著做責任編輯,因為全書沒有錯字、錯句、錯譯,每本書都好賣,讀者反響很好。 

2022年1月18日,金曉宇接受訪問説已經翻譯了17本外國著作,大概600多萬字;正在譯的是本雅明的《拱廊計劃》,希望在父親88歲生日前譯完。之後,他打算暫停翻譯,自學西班牙語。

微信圖片_20220419175014.jpg

第一次接觸翻譯

2010年,金曉宇的母親去南大開50週年同學會。也許是天憐英才,也許是一個母親的精誠所至,這場同學會竟然改變了金曉宇接下來的命運。

金曉宇母親一位留校做了教授的同學聽説金曉宇因病找不到工作,問她:能不能請你兒子在家做翻譯?

金曉宇的母親説:“兒子的英語日語都很好,請給他一個機會試試吧。”

時光回到上世紀90年代,那是金曉宇家最困難的時期,到處治病要花錢,孩子出門闖禍要賠錢,金曉宇的父親表示,自己還是竭盡所能滿足兒子的要求。他最大的要求就是買書——英語、日語、古文、圍棋、音樂、繪畫、地理等,各種書籍買了兩百多本。

1993年,金曉宇父親冒著被砸壞的風險,花一萬兩千塊錢給小宇買了一台聯想電腦。金曉宇那天高興地説,“爸爸,謝謝你!”

之後,金曉宇發病時也摔過東西,但從不碰電腦。電腦成了小宇的另一個世界。他也不玩遊戲,主要就做兩件事:自學外語、看原聲電影。他用了六年時間自學了德語、日語,鞏固英語。看外語電影,他先看帶中文字幕的,看懂後,做一個紙條擋住字幕再看。一部電影反覆看N遍,直到完全聽懂。

這一切給金曉宇帶來的興奮和投入,是孩子在躁狂期創造力增強的表現。

原來,機會真的是給每一個有準備的人。

南大出版社很快寄來了美國女作家安德烈婭·巴雷特的八個短篇小説,讓金曉宇翻一篇試試。

他以最快速度翻譯了其中一篇《船熱》。交稿時跟出版社説,如果審核通過,剩下的也請交給他翻。

編輯部負責人來看金曉宇,他説金曉宇譯的書稿寄到編輯部,大家都搶著做責任編輯,因為全書沒有錯字、錯句、錯譯,每本書都好賣。

至此,金曉宇接受了出版社的任務,開始他的翻譯人生。十年裏,小宇以每年兩本書的速度,一共翻譯了22本書。

曉宇成為志願者.jpg

金曉宇:別叫我“天才”

《本雅明書信集》的樣書,是金曉宇去年12月份在醫院拿到的。金性勇把書送到醫院門口,由護士轉交。翻譯這本德文書,小宇花了兩年多時間,煌煌53萬字。

在家期間,小宇自學了德語和日語,鞏固英語。他認為學習語言的經驗是相通的,最開始看德語教科書,然後看翻譯相關的專業書,再之後讀原文小説。“我學一門外語,至少要讀20本原版小説。”金曉宇説。

有時原文看不懂,他就去圖書館拿一本又大又厚的字典查。在浙江大學圖書館,他看完了幾乎所有德語和日語教材。

早期,他用收音機聽廣播。“在短波收音機上可以收聽到英語和日語廣播。我從小就用那臺收音機,用了十多年,後來家裏買了電腦才開始看劇,日劇看了60多部,就為了學語言。”

每次翻譯時,他都先將原文通讀一遍,再十頁十頁地翻譯。每十頁再次通讀,每三十頁做一次備份。翻譯《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電影的元素》期間,導演的每部作品他都至少看了兩遍,書中提到的電影細節還會反覆對照。

金曉宇用過三台電腦。第一台是父親花一萬多元買回的大聯想機,小宇發病時家裏電器都被砸壞過,但沒砸過電腦。還有一台嶄新的、鍵盤上覆蓋著一層保護膜的筆記型電腦,是表哥最近送來的。

強度最高時,金曉宇吃完早餐就開始翻譯,一天工作七八個小時。為了保持好體力,他每天用一個小時,散步三個公交站的距離。

他的翻譯語言平實,常用短句。讀者評價他的文字“準確又細膩,比原文還好”。有時他去圖書館看到長長的借閱記錄,覺得“更加不能出錯”。對待註釋他也十分較真,多年來,文稿的“第一讀者”金性勇只挑出過一處錯誤。

十年翻譯22本書(其中2本未出版),內容橫跨小説、電影、音樂、哲學等多個領域。小宇自己寫道:“據業內人士反饋,這個速度相當了得。殊不知裏面有多少自己的努力和老天爺的恩賜。”他覺得老天既然賜給了他這個本事,就得往前趕路。

金曉宇覺得自己“不是天才,是個‘畫匠’”。翻譯就像描畫,描得越貼近越好。

翻譯的稿費並不高。他曾跟父親説,苦是苦,樂趣也有不少。“如果我不得病,可能就把時間浪費掉了,我把這事兒好好做下去,你也不要太為我難過。”

他在這600多萬字中,搭建了一個屬於很多人的世界。他生活在其中的每一個場景。

他幾乎從不主動表達,但他在這龐大的文字世界裏歌舞哭笑。沒有了形體的緊繃和束縛,那是一個自由舒展的地方。

曉宇志願者2.jpg

愛是最寶貴的東西

電影《美麗心靈》中,約翰·納什在諾貝爾獎答謝辭中説:“在愛的支援下,我能夠找到生活的邏輯和生命的理由。”

母親去世後,金曉宇與父親金性勇相依為命。

“我爸爸很有耐心,在我生活裏扮演了很多角色,幫我跟出版社編輯聯繫,給我做助手,以前還幫我校對,改得很仔細。”金曉宇説。

父親金性勇也是文學愛好者,尤其喜歡屠格涅夫。1967年大學畢業後,他被分到天津藥物研究所做研究,後又調到杭州民生藥廠(今杭州民生藥業),行事認真細謹,“做實驗都要自己去看過才放心”,退休後還在做産品評估和資料工作。

每天清晨,金性勇不敢起床太早,他怕打擾金曉宇睡覺。

客廳裏沒有電視,不僅因為金曉宇砸壞過三台,更是因為他擔心會吵到小宇翻譯。

社區書記説,每次金曉宇發病傷人後,總會出現一個顫巍巍的老人,跟對方講“這是我兒子,他有病,損失我來賠”。

金性勇近來的開心事是,杭州市殘疾人託管中心答應讓他和兒子一起入住。“我們不分開”,金性勇哽咽,“我要抓緊時間陪兒子”。


點評:

這是一個家庭遭到重創後幾近傾覆卻繼續前行的史詩。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又是一個明亮的故事。在困境裏,他們選擇風雨同舟,愛與陪伴,父母沒有放棄孩子,孩子沒有放棄自己。這是一個普通人的自強故事,有著金曉宇的堅韌不拔,也有著一家人無法被摧毀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