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下午,上海市殘聯智慧康復輔助器具與技術重點實驗室揭牌儀式暨第五屆陽光文化周開幕式在同濟大學附屬養志康復醫院舉行。上海市殘聯理事長、黨組書記王愛芬,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副校長陳義漢,上海市殘聯副理事長戴光銘,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副主任趙蓉,松江區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朱大章等共同為實驗室揭牌,並出席文化周開幕式。
領導為上海市殘聯智慧康復輔助器具與技術重點實驗室揭牌
王愛芬在揭牌儀式和文化周開幕式上發表講話。她指出,上海約有60萬名持證殘疾人,康復是幫助殘疾人最大限度地改善和恢復生理、心理、社會生活等功能的一項社會福利事業。面對新一輪發展,要堅持專業引領,強化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實現早期預防、臨床診斷、康復評估、康復干預一站式康復服務,做優服務鏈。要構建康復專科聯盟,促進優質康復資源輻射帶動作用,立足上海、輻射長三角、面向全國,構建多元化、立體化、全程化康復醫療和管理網路,做大服務“蛋糕”;要加強殘疾人輔助器具服務供給,建設長三角輔具適配服務平臺,惠及長三角乃至全國殘疾人群,體現上海的引領作用。
她強調,養志康復醫院是上海首家公立康復醫院、首家大學附屬康復專科醫院,是“健康上海”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始終堅持“三大定位”“四大高地”“七大中心”的戰略方向,在“佔領新高地、樹立新標桿、引領新發展”一張藍圖上幹到底,要深化創新研究方向,發揮康復醫學基礎研究中心、智慧康復臨床研究中心、轉化研究中心三大科研平臺作用,聚焦“上海市殘聯智慧康復輔助器具與技術重點實驗室”龍頭帶動和輻射效應,為服務長三角輔具康復技術貢獻智慧。
據了解,目前為殘疾人提供的輔助器具重在“適配”上,比如為下肢殘疾人提供輪椅、拐杖等,為盲人提供盲杖等。但在個性化和智慧化上還有待加強。當天揭牌的實驗室,是長三角區域首家針對殘疾人士開展的傷殘器官功能修復技術和智慧康復輔具研發實驗室。圍繞“傷殘器官功能重建研究”“智慧康復輔具研發”和“康復技術臨床研究”三個方向,開展智慧康復輔助器具技術設計與研發,培養輔助器具科技創新人才,全力推動康復輔助器具産業提質增效。實驗室期望能夠從源頭上闡明殘疾組織器官再生修復障礙的病理基礎與關鍵調控機制,在此基礎上開發出具有康復治療和改善殘疾功能的輔助器具及技術,為殘疾人士帶來更多智慧化和人性化的體驗,滿足本市殘疾人、老年人、傷病人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
揭牌儀式結束後線上線下同步舉辦院士論壇
例如脊髓損傷、腦中風等患者往往有肢體活動障礙,輕者手腳行動不便,重者癱瘓。實驗室採用生物工程、智慧傳感及康復治療等技術,研發適合不同癱瘓者特點的外骨骼機器人、智慧輪椅等,協助不同程度的癱瘓者恢復活動能力、改善心臟狀況、鍛鍊肌肉強度、加速康復進程。
上海市殘聯智慧康復輔助器具與技術重點實驗室
會上,同濟大學副校長陳義漢院士致辭並對智慧康復輔助器具與技術重點實驗室的建成表示祝賀。
揭牌儀式結束後線上線下同步舉辦院士論壇暨第十屆陽光康復大講壇,中國工程院院士、康復大學校長董爾丹,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副校長陳義漢,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長庚醫院院長董家鴻分別發表主題演講,中國科學院院士、東南大學首席教授顧寧就實驗室成立表示祝賀。
科研人員在實驗室開展研究
在第31個“國際殘疾人日”到來之際,養志康復醫院以開展陽光文化周活動和啟動重點實驗室為契機,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將科技與康復相連,將創新與發展相係。作為醫院的特色文化品牌,陽光文化周活動為醫院挖掘精神、傳承文化、展示形象、凝心聚力提供一個開放的平臺和窗口,為推動中國康復事業的發展繪藍圖、布新局、譜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