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仁美文藝

散文 | 劉懿:​醫生與作家

發佈時間: 2022-09-20 10:26:33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劉懿 | 責任編輯: 吳一凡
分享到:0

醫生與作家雖是不同職業,分別隸屬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卻有共同的根本之處,即研究的對象都是人。醫生探究的是人的身體狀況,作家探討的是人的內心世界,因此,高爾基曾説過:文學即人學。可見醫生與作家確有相通之處。

縱觀古今中外文學發展史,有一道奇特的風景線,曾經從醫而後從文的作家佔有不小的比例,如陀斯妥耶夫斯基、契訶夫、加西亞.馬爾克斯、歐.享利、博爾赫斯等外國作家。渡邊淳一是日本著名作家,也曾是一名外科醫生,他的小説《光和影》獲日本大眾文學領域的最高獎。

image.png

劉夢含《寂靜池塘》

還有魯迅、郭沫若、金溟若等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著名大師,這些前賢都是懷著以醫濟世,以普救天下蒼生的初衷,走向以文筆作武器,傳播思想,喚醒蒼生的道路,並卓有成效。其中郭沫若的經歷更為有意思,先棄醫從文,後改文從戎,又棄戎從政,最後又回到文學上來。而在魯迅認為,學醫只能挽救人的生命,但它不能拯救人的思想,在當時的中國,魯迅認識到當務之急只有以筆為武器,抨擊黑暗的舊的制度,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才能喚醒國人麻木的精神和靈魂。所以魯迅毅然決定棄醫從文。

當代作家中比較有名的池莉、余華、畢淑敏等,也是醫生出身。文以載道,醫以濟世。醫生的經歷和文學創作之間有一定內在的聯繫。行醫使醫生廣泛接觸社會,擴展對人生感受的廣度和對生命感受的深度;同時,醫生需要對病人的臨床表現、病情發展、心理變化有敏銳的觀察能力。一旦有了對文學興趣和一定的文字表達能力,醫生就比較容易過度為作家。

image.png

馬露露《山村冬日》

我輩愚魯,十分仰慕這些醫生出身的文學巨匠,他們”一手行醫,一手行文”縱橫天下,飄灑自如,文學見解裏露出醫學的精闢,而醫學論著中又有文學的曼妙,令人望塵莫及,嚮往之極。

記得小時候,最初通過小説,走進了繽紛的文學天地,《青春之歌》,《紅旗譜》,《紅岩》書中的人物,我與之同悲傷同歡笑,對文學的嚮往,讓更羨慕作家這個無冕之王,做夢都希望自己有一天文章也能成為鉛字,令洛陽紙貴。高中畢業後從師學醫,進入醫院工作,努力鑽研業務,成為深受病人歡迎的醫生,在醫生崗位上,我記得第一次診治的患者大嬸,因多日發燒不退,嘔吐頻繁,脘腹部絞痛。到醫院診斷為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點滴抗生素而效不明顯,初出茅廬的我以二帖清熱攻下劑重用虎杖、大黃而收效,從燒退、痛止的病人那感激的目光中,我第一次感受到醫生這個職業的神聖和崇高。

我把自己執著的追求,用靈妙的藥方,給許多人帶來康復的微笑,走出殘疾給我生命投下的陰影,而學有所成,多次獲獎,先後獲得福建省首屆青年中醫優秀獎,福建省第二屆青年科技獎,全國百名傑出青年中醫獎。還在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等領獎臺上閃爍著激動的淚花。

幾經滄桑,工作之餘,我把心路暴光在潔白稿紙上,封存一份份勞作與耕耘的快慰與煩惱,寄向遠方,希望實現一個美麗的文學夢,漸漸地我常在《三明日報》、《廈門日報》副刊發表一些豆腐塊文章,還有文章“走來走去的世界”發表在《散文天地》,“在外婆家的日子”發表在《三月風》等,先後正式出版作品有散文集《追夢》、《中外殘疾人名人傳》、《古典藝術與中醫學》等書,出席了廈門市作家協會第八次代表大會,我還當選為廈門市殘疾人文學藝術協會主席,加入福建省作家協會。

我認為文以載道,醫以文傳,二者相得益彰。醫有醫的精彩,文有文的妙趣,醫生與作家雙重身份,讓我的生活每一天都過得十分有趣和開心。

作者簡介:

劉懿,副主任醫師,1985年獲得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1991被評為全國自強模範,2000年加入福建省作家協會。曾任福建省肢殘人協會副主席,廈門市殘疾人文學藝術協會主席,廈門市長江支隊歷史研究會副會長,1999年出版散文集《追夢》、2014年出版《中外殘疾人名人傳》、2018年出版《古典藝術與中醫學》等六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