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仁美文藝

散文 | 李紅都:借“風”少年

發佈時間: 2022-07-22 09:57:18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李紅都 | 責任編輯: 吳一凡
分享到:0

《借“風”少年》

李紅都

一連數日都是37度高溫天氣,柏油馬路都曬軟了。這個週日,我到離家不遠的城市書屋看書。許是天熱人們不想出門的緣故,抑或是由於新冠病毒疫情還未完全結束,來此借書和看書的人並不多,正對空調的兩排桌椅都空著,我隨便拉開一張椅子,坐下來細讀《小窗幽記》。

看至正酣,一位身穿白色文化衫的少年走過來,把一個黑色帆布購物袋放在我對旁邊的書桌上。見我側臉看他,少年禮貌地衝我點點頭,從購物袋裏掏出一本雜誌大小的書,安靜地看了起來。

咦,他怎麼不像其他人那樣來後先到書架上選書呢?我好奇地把目光移向他的書面,這才發現,原來他看的是一卷初三數學教輔題庫。

image.png

陳水準《霜染菊黃》

想起即將到來的中考,我明白了:這裡人少、安靜,學習氣氛比家裏濃厚,並且還有空調,涼爽舒適,很舒適學習。我忍不住輕輕地笑了起來,哦,是借“風”學習,這種情況我也有過……

18歲那年,我因為聽力障礙考前體檢沒過關,失去了參加普通高考的機會。我只好去上一所企業辦的技校,畢業後分到工廠當輔助工。一想到我在聽力有障礙的情況下,仍考上了重點高中重點班,與健聽同學平起平坐,可是在高中奮鬥了三年,結果連高考也沒條件參加,心裏就非常難過。為了彌補沒上大學的遺憾,我報名參加了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每天干完份內工作,就開始捧書自學。

工廠的車間只有暖氣,沒有空調,一到夏天,車間就悶得像蒸籠,雖然墻上有大功率的壁扇,但吹出來的都是讓人心情煩躁的熱風,上班時間即使有閒,坐在“蒸籠”似的車間也照樣看不進去書。那天下班路過職工圖書館,我突然想,裏面會不會有空調?抱著“蹭”涼風的願望,我推門走了進去。

image.png

陳海燕《金色年華》

果然如此,清潔、寬敞的圖書館最裏面有一台立式空調櫃機,下班來這裡看書的人都儘量坐得離空調近些,我挑了個離空調不太遠的位置坐了下來,從手提包裏取出課本看起來,直看到肚子餓得“咕咕”叫,我才折身回家。

那時家裏沒空調,看書熱得受不了時,我就接一盆涼水,把雙腳泡進去降溫。自從發現職工圖書館有空調可吹的“小秘密”後,業餘時間只要有空,我就抱著書本去那裏“蹭涼”看上一兩個小時的書。涼涼的風吹乾了凝在皮膚上的汗水,也吹滅了心裏煩躁的火星,我看書做題特別專注。有一次我在圖書館做題忘了點兒,到了關門的時間,其他讀者陸續走空,偌大的圖書館只剩下我一人。管理員過來鎖大門,看到我沒走,就大聲喊我,喊了幾聲我沒反應,她怒氣沖衝地走過來一把奪過我手裏的書……對答中,她才發現,我是一位來這裡“蹭涼”學習的聽障職工,她的臉色由慍怒漸變柔和。

整個暑天,我就是在寧靜、清涼的職工圖書館攻下了下半年報考的四門課程。甚至到立秋之後漸漸停開了空調,我仍喜歡借用那裏的“靜心之風”,帶上課本去學習。就這樣,連續三年的夏天,我都在那裏借“風”學習,最終考完了剩餘的幾門功課,順利地拿到了大學畢業證。

image.png

侯利華《天涼好個秋》

拿到大學畢業證後,我對圖書館已有了感情。下了班仍常去那裏借閱文學書籍。看得多了,我也有了寫作投稿的衝動,然後這一寫,就是二十多年,漸漸寫出了一些成績,甚至有了去魯院進修的機遇。梧桐開花的美麗四月,在魯迅文學院裏的百草書屋中,一位一同到此進修的作家朋友給我講起他少年時期的奮鬥故事,原來他也有一段到圖書館借“風”苦讀的難忘時光。

眼前的這位衣著樸實的借“風”少年,不知他是因為家裏買不起空調,來借一股“清涼之風”呢?還是因為喜歡城市書屋的學習氛圍,想借一股“進取之風”?但無論是哪一種原因,他都已像當年在圖書館中借“風”的我一樣,安靜又堅定地走在進步的路上。那股風,既是“風吹草地見牛羊”的自然或人工之風,更是“好風憑助力,助我上青雲”的希望之風,所有被“風”吹拂過的時光,都已化作生命路上自強不息的勳章。


作者簡介:

李紅都,女,一級聽力殘疾人,畢業于洛陽師範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係魯迅文學院首屆殘疾人作家研修班學員、河南省作協會員。現就職于洛陽LYC公司黨群工作部,作品散見於《中國作家》《牡丹》《金山》《小小説選刊》《意林》《人民日報·民生週刊》《知音》《家庭》《思維與智慧》《婚姻與家庭》《遼寧青年》等國內諸多知名刊物,《另一種聲音》《命運不可選擇》《剪花枝》等多篇代表作品入編中學語文閱讀測試卷。出版有個人文集《每一株小草都有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