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師傅,幫我看看這臺機子哪出問題了,一直啟動不了。陳智明正幫村民搗鼓著一台柴油式暖風機。“我開這家修理店25年了,基本上什麼電器都修。”陳智明説,走上這條維修之路,源於他18歲那年生的一場大病。“1992年,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使我落下殘疾,也改變了我的人生……”
雖已是30年前的往事,但陳智明回憶起依舊略顯落寞。“那段時間,我的腿經常感覺特別酸痛,且症狀發展得很快,後來去醫院檢查,被診斷為強直性脊柱炎。”陳智明的父母帶著他四處求醫,但病魔還是讓他的雙腿留下重度殘疾,無法像健全人一樣行走。
“那段時間我很沮喪、很迷茫,剛成年的我還沒踏入社會,就經歷如此沉痛的打擊,我不知道自己以後能做什麼,該如何生存。”陳智明説,當時親戚朋友輪番安慰鼓勵他,父母特別心疼也很愧疚,經常背著他偷偷抹眼淚。看著這麼多人關心他、牽掛他,陳智明決定振作起來,學門手藝。於是,他報考了家電技術學校函授班,從此走上自學家電維修的道路。
“因為行動不便,我無法前往學校上課,在函授班學習的兩年間,我通過學校寄來的書籍,自己從電路圖、電阻、電容、電子配件一個一個自學,再購買電子元件學習測量和安裝。”陳智明説經過刻苦鑽研,他對家電維修技術理論有了深入的了解,就差實踐來印證了。
“我第一次修理的電器是一台黑白電視機,接手時很緊張,畢竟那時電視屬於比較昂貴的家電,很怕把小毛病修成大毛病,那就惹大麻煩了。”陳智明笑著回憶,他拿著放大鏡仔細搜尋故障原因,用萬用錶檢測電路,小心翼翼地修理,生怕一不小心弄壞了。倒騰許久,他終於把電視修好,賺得了15元報酬。“接過錢的瞬間,別提有多開心了,第二天我就把錢拿去買和維修有關的書籍以及電路配件。”陳智明眼眶些許濕潤,他説,這是他人生賺得的第一筆錢,雖然不多,但是意義非凡,飽含了那些年他為此付出的辛苦。
1997年,陳智明在郭坑鎮汐浦村開了一家維修家電的小門店。“開店之前我信心滿滿,以為生意會非常好,沒想到剛開的那會無人問津。”陳智明説,大部分村民比較信任老師傅,認為老師傅做的年限久有經驗,像他這樣靠自學且行動不便的不被待見。“既然大家有質疑,那我就要拿出真本事證明給他們看,我不是花拳繡腿。”陳智明説,只要有人找他維修,無論什麼電器,好修不好修,麻煩不麻煩,他都十分認真地處理,且價格合理公道。經過不懈努力,來找他維修的顧客越來越多,他的家電維修生意逐漸走上正軌,生意越來越紅火,日常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善。
陳智明在維修柴油式暖風機
但凡事總會像拋物線一樣,有起有落,從業近10年,陳智明忽然有了轉行的念頭。“那時是新型家電興起的階段,很多以前沒聽過沒見過的電器突然涌入市場,經常有人拿著我第一次見的家電找到府,我時常感到緊張。”陳智明説,那時候彩色電視逐漸替代黑白電視,而這兩種電視的電路板等內部結構是截然不同的,他修了近10年的黑白電視已經得心應手,現在找到府的都是要修理彩色電視,他感到不知所措。
“市面上買不到介紹維修彩色電視的書籍,我學習遇到了瓶頸,工作自然也遇到了門檻,如果沒法跨過去,那這行我就做不了了。”有一天,他在一本雜誌上看到有關電腦的廣告,就仔細閱讀,裏面介紹電腦可以通過輸入關鍵詞快速查詢出想要的資料內容,非常方便高效。“20年前的電腦可是稀罕物,一台普通配置的也要近萬元,我很猶豫,不捨得下手,但轉念一想,如果電腦能挽救自己的職業生涯,那很快就能賺回本了。”陳智明咬咬牙一狠心,便買下了他事業的“救命稻草”。
果然,“這根稻草”沒有讓陳智明失望,他通過上網搜索和學習課程,逐步提高了維修技能,豐富了維修種類。“當時上網費很貴,我每次查資料都是匆忙上線,查詢到就趕緊下線,捨不得浪費一點時間‘沖浪’。”陳智明笑言,在電腦的加持下,他慢慢與時俱進學會了越來越多新型電器的維修方法,有了更多訂單,也有了更多積蓄,相繼購買了三輪車和電動車,方便外出採購電器配件。
談起創業之路,陳智明特別提到龍文區殘聯。“剛開店的時候,龍文區殘聯的領導到府看望慰問我,給予我一些資金支援,逢年過節也經常過來了解我的身體和生活情況,給予我很大的幫助,帶給我溫暖。”陳智明説,龍文區殘聯在關鍵時期還組織好幾次維修培訓課程,邀請他免費去學習。“時代在發展,科技在創新,我在專業老師的指導和實操訓練下,維修技術得到明顯提升。”陳智明十分感謝政府的關懷和殘聯的幫助,讓他在迷茫中找到方向。
如今,陳智明每天依舊忙碌在村頭的維修小店裏。忙時,人來人往絡繹不絕;閒時,品茶嘮嗑悠然自得。他説,身殘心不殘,身殘志更堅,勇敢向前看,自信藏心間,樂觀心向陽,幸福在手邊。這是他的座右銘,也是他一直踐行的人生真諦。
(圖片及稿件來源:福建殘聯、閩南日報、漳州殘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