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我今天沒有去羽毛球場,在家帶孩子。”這個正在照顧自己4歲兒子的女人叫文余,重慶市巴南區人,今年31歲,曾是重慶市殘疾人運動員。退役後,她在巴南復聯體育培訓中心當兼職羽毛球助教,因疫情防控的緣故,羽毛球館閉館,目前在家照顧孩子。
文余和教練(左起第三、第四)
在文余臥室的櫃子裏,裝滿了各種榮譽證書和比賽獎牌。“這是我20年的奮鬥成果。”文余驕傲地説。20年前,她因車禍不幸致殘,而後與體育結下了不解之緣。
車禍後意外成為運動員
文余(左起第四)和教練隊員的合影
2001年9月,11歲的文余在放學回家路上發生車禍,導致左大腿截肢。事故發生後,文余不僅要每天忍受身體的疼痛,還要承受心理上的創傷。雙重的煎熬,讓她一度封閉自己。
2002年,文余在辦理殘疾人證的過程中,結識了巴南區殘聯的工作人員。“願不願意參加運動會?”就這樣,文余有了新的身份——殘疾人運動員。
根據文余的身體特徵和喜好,巴南區殘聯安排文余去雲南學習游泳,隨著當年“非典事件”的擴散,她回到重慶,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逐步穩定。2003年9月16日,第六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在南京隆重開幕。文余參加游泳比賽,獲得4人接力賽第五名。
首次參賽讓文余發現自己在比賽項目、技術知識等方面的不足,她選擇重新學習,於是在2004年重讀初中。
首次羽毛球比賽奪冠生活有了更多希望
文余獲得的獎牌
“你可以試一試羽毛球!”2005年,文余前往重慶市大田灣體育場嘗試田賽、徑賽等項目,教練告知她更適合羽毛球,於是,她開始進行羽毛球訓練。
2006年,文余參加了重慶市殘疾人運動員的集訓,備戰2007年全國殘疾人運動會。文余回憶,那時羽毛球集訓的場所需要在朝天門碼頭出發,坐船到廣陽島。自己每天的時間不是學習、就是訓練。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7年,文余在全國第七屆殘疾人運動會羽毛球項目比賽中,獲得站立二級女子單打冠軍。隨後,又在2010年第四屆重慶市殘疾人運動會中,獲羽毛球(下肢殘疾組)單打冠軍;2011年獲第八屆殘疾人運動會羽毛球比賽站立2級女子單打季軍;2013年獲全國殘疾人(25歲以下)羽毛球錦標賽站立4級女子雙打冠軍;2014年獲全國殘疾人羽毛球公開賽羽毛球SL3級女子單打季軍、重慶市第五屆殘疾人運動會羽毛球(肢體殘疾組)冠軍;2015年獲全國第九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六屆特奧會羽毛球站立下肢殘疾SL3級女子單打亞軍、“關鍵要素”杯2015年全國殘疾人羽毛球公開賽女子站立3、4級雙打第五名,重慶市殘疾人羽毛球錦標賽(下肢殘疾組)女子單打冠軍等榮譽。
余文獲得的榮譽證書
“從游泳到羽毛球,我通過體育運動不僅增強了體質,還獲得了這麼多榮譽,這都是我沒曾想到的。”文余説,是體育運動帶給她新的希望、新的可能。
懷揣感恩之心繼續熱愛生活
余文(左起第三)參加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
2015年是文余參與羽毛球比賽的“密集期”。“在參加全運會比賽前20天,我的假肢不慎損壞了。”文余説,生活假肢的靈活度遠不如運動假肢,在訓練中很容易因為發熱而脫落,後來在巴南區殘聯的協調和資助下,才解決了假肢問題。
“我這一身的技藝都來自殘聯,是他們培養了我、改變了我。”文余特別激動地説,不管是體育運動,還是生活上遇到什麼困難,巴南區殘聯都為她提供了大量幫助和扶持。她希望自己也能通過努力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2021年重慶市殘疾人運動會上,文余獲羽毛球(肢體殘疾組)SL3級女子單打亞軍,為巴南區代表團添了一枚獎牌。
“她不僅積極訓練、服從安排,還特別有動力、有耐心,能鼓勵其他隊友一起堅持訓練。”文余的羽毛球教練袁洋説,他是從2015年起開始負責文余的羽毛球訓練,他評價文余有活力、善於溝通、執行能力強,並且有毅力。2021年,袁洋還邀請文余在自己的羽毛球俱樂部兼職,指導青少年的羽毛球基礎訓練。
現在,文余一方面照顧家庭,利用空余時間在羽毛球俱樂部幫忙,一方面也積極學習,參加了巴南區殘聯舉辦的咖啡、西式糕點、電商直播等培訓活動。“即便退役了,我也希望自己能保持對運動的熱愛,積極接受新事物、融入社會。”文余説。
(圖片及稿件來源:重慶市殘疾人聯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