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單位:廣東省殘疾人聯合會
推薦詞:她雖拄著雙拐走路,臉上卻永遠笑著,漾滿親和力,溫暖著那些渴望陽光滋養的心靈;她沒有什麼豐功偉績,卻改變了許多和她一樣身有缺陷的人。她叫莫團結,人如其名,她將陽江市的許多殘疾人兄弟姐妹緊緊團結在一起,形成一個親密無間、守望相助的大集體,大夥都視她為“知心姐姐”。在她的帶動和影響下,那些生活封閉、悲觀沮喪的殘疾人們重燃對生活的熱情,走出家門,擁抱外面的世界,感悟到人生美好。
人物事跡
莫團結出生於1984年,3歲時因患小兒麻痹症,導致她的下肢殘疾,行走從此離不開拐杖。莫團結沒有因此而悲傷,總是充滿著陽光能量的她,去哪都是歡聲笑語。2005年,經朋友介紹認識,莫團結與右手有殘疾的鄭計榮結婚,通過多年努力打拼,夫妻倆逐漸過上了殷實的生活。
生活富足了,莫團結每天卻很忙,她總在幫助殘疾人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莫團結組建了一個280余人的微信群,裏面大多是陽江本地的肢體殘疾人,無論是找工作、找對象,還是餐米油鹽的小事,大家都愛找她。常常有殘疾人找她談心,她就用自身經歷鼓勵對方,有時聊到三更半夜,她也不覺得疲厭。
莫團結常常講,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飛翔。身體的殘缺,在她看來也是另一種美麗。
走出去,看更大的世界
2014年,在丈夫的支援下,莫團結開始組織殘疾人活動。第一次聚會在五四青年節,莫團結和大家説:“我們也是青年,也要過節”。就這樣,群裏30多個人接龍報名,大家各自分工,你帶食材,我帶工具,一起去廣場公園燒烤。
之後活動越來越多,隊伍也越來越壯大,每次活動都有新面孔。遇到想參加又不方便出門的,團隊裏有誰順路,莫團結就會讓他捎上對方。有位叫丹丹的殘疾人肌肉嚴重萎縮,只有幾個手指可以正常活動,生活全靠年邁的父母照顧,沒有什麼機會出門。莫團結了解後,就聯繫申請了一台電動輪椅,他想去哪説一聲,大傢夥就帶他去。丹丹説莫團結就像一束光,照亮了自己的生活。
6年多來,莫團結組織了無數次活動。廣州、深圳、珠海、澳門、茂名……出遊活動去過的地方也不僅僅是陽江市區。許多殘疾人在莫團結等人的幫助下,終於有機會走出家門。
“殘疾人融入社會最大的障礙,是因身體缺陷導致的自卑。”莫團結發現很多殘疾朋友特別敏感,在正常人面前容易自卑,因此每次舉辦殘疾人活動,她從不請義工,有什麼需要全靠團隊互相幫助,大家用行動互相鼓勵,告訴對方,殘疾人也可以像健全人一樣,也能夠真正融入社會生活。
莫團結正在計劃下一次出遊活動,她想去雲南,她要帶大家看更大的世界。
活動多了,開銷也增加了。為了減輕負擔,莫團結在今年組織義唱活動,每逢週五週六的晚上,她就帶夥伴去陽江人民廣場唱歌。《海闊天空》《水手》《陽光總在風雨後》……一首接一首,每到歌曲高潮,市民也自發參與進來。“想唱歌,就去人民廣場找我們。”雖然籌集的善款不多,但莫團結認為,市民的支援更珍貴。
有人給莫團結出主意,“你們唱得這麼好,應該放網上,讓更多人知道”。今年初,莫團結和幾位熱心殘疾人發起組建了“陽江缺陷美”公益平臺,並開通微信公眾號和抖音平臺,向社會傳遞殘疾人的正能量。除了義唱直播,莫團結和夥伴們還自己摸索拍攝,製作當地殘疾人故事改編的短視頻。
偶爾也有人質疑莫團結,但她從不被這些打倒。“做這些不為別的,就是想讓大家看到我們自信、樂觀的生活態度,向社會傳遞殘疾人的正能量,幫助更多殘疾人勇敢自信地融入社會”。莫團結的賬號後臺留言裏,充滿了加油鼓氣的暖心話,有些外地殘疾人看到視頻後,也聯繫上她,希望能一起參加活動。
為了更加規範管理和服務,在殘聯部門的支援和幫助下,莫團結計劃發起註冊成立殘疾人社會組織,增強社會各界的信任,凝聚更多公益力量,幫助更多殘疾人融入正常社會。
(選自文章《“知心姐姐”莫團結: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