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單位:廈門市殘疾人聯合會
推薦詞:身患小兒麻痹症,卻身殘志堅,不但考取了碩士學位,還選擇成為了一名教師,拄拐教書一幹就是13年。呂炳車老師自強不息,不向命運低頭,用拐杖丈量生命的寬度,展示了當代殘疾人的風采。專職本職工作,教學成績突出,不僅教給學生科學知識,還給他們樹立了頑強拼搏的榜樣。在脫貧攻堅的時代洪流中,他心懷大愛,長期資助貧困學生,幫助他們邁進大學的校門。
人物事跡
呂炳車,男,1981年出生,廈門同安人。2012年當選廈門市殘聯第六次代表大會代表、廈門市殘聯第六屆主席團委員,先後兼任廈門市肢殘協會副主席、廈門市殘疾人文學藝術協會副主席兼文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在2017年高考中,同安一中的一個文科班取得了本一上線率百分之百的好成績,45名學生考分全部超過本一線,這種情況十分難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班的平均分高出本一線近60分。學生們説,這都要歸功於他們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拄著雙拐來上課的呂炳車。
初見呂炳車的人,或許會覺得他的身材有些“不協調”,看上半身是個壯實的漢子,身材魁梧,手臂粗壯,可是雙腿尤其右腿,卻非常纖細。“這條腿基本使不上力。”坐下後呂炳車拍著自己的右腿説,他從一歲多起就患上了小兒麻痹症,從記事起,就要依靠雙拐才能行走。不過,這並不妨礙他成為一名出色的教師 ──他就這樣拄著雙拐,一瘸一拐地帶著學生們攀登書山,遨遊學海……
【教學】拄著拐杖帶學生外出拓寬視野
呂炳車的語文課是最受同安一中學生歡迎的課程之一。“幽默風趣,有特色”是幾乎所有學生對呂炳車上課風格的形容。“他的課上沒有學生打瞌睡。”高一學生陳國斌説,讓他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呂老師給他們講述的 《詩經·衛風·氓》。“他讓我們自己排練舞臺劇,把詩中的內容表演出來。生動形象,又印象深刻。”
而在學習《故都的秋》時,呂炳車還會帶著學生們,選擇一個秋日去登山,到山林中看看黃葉,感受秋天的氣息──儘管自己拄著拐杖,但這不妨礙他帶著學生去“放飛”。此外,他還不時組織學生去廈大等高校參觀、聽講座,與大學生、教授交流,讓學生提前感受大學的氛圍。呂炳車説,鼓勵學生不拘泥于課本,外出走走,拓寬視野,這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因為自己的不便而耽誤了孩子。
上課時,呂炳車都是站著,若是一個上午剛好有4節課,再加上早讀,或許他要站上6小時。他就這樣一手拄拐杖,一手寫板書,還喜歡走到學生中間講課。“去年,我不慎滑了一跤,膝蓋打了鋼釘,今年偶爾也坐著上課了,但大部分還是站著。”呂炳車説,久而久之,學生們也都忘記了這一點。他的學生尤若説:“一開始我們都因為呂老師身有殘疾而惋惜,後來發現,他自強樂觀,從不搞特殊化,且許多事都比健全人做得更好。”
【關愛】成立基金幫困難學生走出困境
對於貧困學生,呂炳車更是盡力幫助。他與自己的同學們共同創立了“同安一中奮進助學基金會”,基金會成立至今,已幫扶貧困學生70人次。
“一開始只是在同學聚會上,我提出了這個構想,幾個同學共同發起。後來影響力慢慢擴大,其他屆的畢業生也有人加入。”呂炳車説,困難學生們可以自己向基金會提出申請,或告訴所在班級的老師,由老師轉達。每一個提出申請的學生,呂炳車和基金會其他成員都會進行家訪,實地了解學生的困難,給予不同程度的資金補助。每年,呂炳車都會拖著蹣跚的步伐,往返于同安區各個鄉鎮,走訪十幾名貧困學生,風雨不輟。
“我們十分注意保護困難學生的隱私,避免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哪怕是同班同學,也都不知道班上有誰接受了基金會的幫助。”呂炳車説:“我們認為,有些家庭的貧困原因,如疾病、車禍等意外事件,或許是難以躲避的,但一定都是暫時的。我們的名單上,從來不寫‘貧困學生’,只寫‘暫時有困難的學生’,除了給予他們資金上的補助,更重要的是鼓舞他們的精神,鼓勵他們早日走出困境。”
【經歷】自強不息克服心中的無形障礙
“之所以幫扶貧困學生,是因為我知道水有多涼。”呂炳車這樣説。小學到初中九年間,先是哥哥姐姐,後是同村同學,用自行車載著他去上學,直到高中才改為住校。
後來他考上廈大並攻讀碩士,半天不同的兩節課,常常安排在兩棟樓,而且都是五樓。“我的宿舍也在五樓,一個上午的課,要上下三個五樓。”呂炳車笑著説:“拄著拐杖奮力爬,第一個出門,才能不遲到。”
“走不動有人扶,心中有障礙沒人能幫你。”呂炳車説,他人異樣的眼光常伴隨自己左右,但他堅持做自己,走出校門,勇敢敲開別人的家門,當起家教。“我很慶倖自己這個舉動,讓我找到了我真正鍾愛的職業。”2008年,碩士畢業的呂炳車,帶著夢想與激情,回到母校同安一中,成為一名教師。
他説:“為消除他人偏見,給自己正名,我才更加努力。我想通過自己的經歷,向所有有困難的人説一聲,不嘗試,你怎麼知道自己不行?因此,不要輕易説不,不要輕易放棄。”
(選自廈門日報《同安一中語文老師呂炳車:拄著雙拐帶學生遨遊學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