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2021全國兩會 · 聆聽殘疾人的聲音

殘疾人輔助器具適配率仍存缺口 孫建博建議為殘疾人、老年人免費提供高品質輔器

發佈時間: 2021-03-10 11:14:06 | 來源: 華夏時報 | 作者: 王曉慧 | 責任編輯: 吳一凡
分享到:0

對於殘障人士、老年人、傷病人等群體,輔具有著補償或改善功能,是幫助他們回歸社會的最基本和最有效手段。近年來,我國殘疾人事業發展,輔助器具納入國家基本公共服務目錄,産品種類日益豐富,服務品質不斷提升,為殘疾人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帶來了很多的便利。

“但是,總體來看,我國殘疾人輔助器具産業和公共服務發展還處於較低水準。我國殘疾人輔助器具適配率僅為62.9%,遠遠無法滿足殘疾人日益增長的生活、康復、教育、就業等需求。”就此,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肢殘人協會副主席、山東省殘疾人聯合會肢殘人協會主席孫建博提出,建議加快推進殘疾人、老年人免費使用輔助器具的政策。

據記者了解,自2013年參加全國兩會以來,孫建博的議案和建議數量當屬“大戶”之列,同時,反饋率及落實率也很高。身為一位坐在輪椅上的全國人大代表,孫建博更加了解殘疾人,建議的內容也更加具體而清晰。

殘疾人輔助器具適配存上升空間

輔助技術發展是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面臨的共同挑戰。根據世衛組織的估算,當前有10億人需要輔助技術,其中僅有10%的人能夠獲取。

對許多殘疾人來説,獲得輔助器具是必要的,不僅是提高生活品質的工具,而且很多時候是唯一能幫助他們活動和參與甚至脫貧的重要手段。為此,一直以來,中國政府高度關心,重視殘疾人,老年人等人群的輔助器具服務,重視輔助器具産業的發展。

“政府曾多次強調,以輔助器具為代表的的殘疾人服務産業兼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承載科技創新與人文關懷,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我國僅為殘疾人、老年人、傷病者提供輔助器械,總規模就已需要6億件,産值約1萬億元。近年來,我國殘疾人事業發展,輔助器具納入國家基本公共服務目錄,産品種類日益豐富,服務品質不斷提升,為殘疾人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帶來了很多的便利。但是,總的來看,我國殘疾人輔助器具産業和公共服務發展還處於較低水準,遠遠無法滿足殘疾人日益增長的生活、康復、教育、就業等需求。”孫建博稱。

輔助器具的目的幫助人們克服功能障礙,不僅殘疾人需要輔助器具,包括傷病人、老年人和一些亞健康的健全人也都需要輔助器具的幫助。各地政府對於殘疾人輔助器具的適配補貼政策均有不同。目前,國內有關輔助器具服務問題還依然存在,殘疾人輔助器具的適配工作遠未普遍滿足。特別是中小城市受人力、財力與物力的影響,僅能配發簡單的輔助器具,即為殘疾人提供最基本的少數幾種産品上,很難兼顧每個殘疾人的差異化需求。

同時,由於社會對殘疾人群體缺乏足夠認識,對輔助器具沒有系統的概念,大部分城市缺乏生産商與銷售商。較多殘疾人輔助器具的造價昂貴,特別是生産不能通盤運作,在價格款式上,缺乏統籌、材料成本高。此外,由於市場單一,缺乏規範,正規企業無法持續投入産品研發資金,導致項目無法延續,往往造成了“有價無市,有市無錢,有需無市”的現象並存。

具體而言,孫建博提出了三方面的問題。首先,殘疾人購買輔助器具並不易。輔助器具供應服務機構與需求比較,網點實在太少,大部分縣級市都不設銷售專營店。同時,隨著殘疾人社交活動的開展,對輔助器具功能要求提升,但如今先進的器材價格高昂,一般殘疾家庭難以承受。調查中發現,以殘疾人輔助器具中使用最多的輪椅為例,一部功能先進的機動輪椅10000元左右。輪椅的使用壽命5-8年,分攤到每月的費用約為100元,還有維修、消耗等費用每月再加100元。一個輪椅使用者僅輪椅一項開銷每月平均需200多元。而多數殘疾人收入較低,看著功能先進便捷的助殘輔助器具只能望而卻步。

其次,配套服務相當薄弱。絕大多數殘疾人通過政府對基礎性輔助器具適配拿到器具,政府為器具提供維護維修和配件供應。但殘疾人輔助器具屬易損易耗品,需要在使用過程中及時維護維修和給予配件更換。由於目前多數輔助器具供應服務機構尚未提供這項服務,輔助器具一旦壞了,殘疾人只能靠自己維護維修,自己不能維護維修的,只得棄之不用。有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殘疾人反映沒有售後回訪、固定維修點、一些大件輔助器具不能至家中修理等問題。

最重要的是,輔助器具也存在品質不過關問題。部分殘疾人消費者表示在使用輔助器具過程中發生過性能故障對産品品質不滿意。同時,有的被調查者提及服務收費問題,反映服務收費高、服務收費不合理等問題。

建議提供免費輔具適配服務

康復是生命的重建,是殘疾人和老人最迫切的需求。康復可以幫助他們消解痛苦,獲得功能補償,獲得生活、學習和工作的能力,為融合社會創造條件。

早在2016年,中國殘聯、國家衛健委、國務院扶貧辦便聯合開展了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行動,持續推動各級殘疾人康復工作由完成上級指派任務的項目思維,為全面規劃、主動組織提供基本康復服務的全局思維,建立以縣(市、區)為核心的殘疾人康復服務工作機制,這是我國殘疾人康復服務工作機制的重大創新。

殘疾人是特殊困難的弱勢群體,保障殘疾人獲得與我國經濟水準相適應的輔助器具服務,只有當政策、經濟、研發與生産形成一條鏈時,才能使殘疾人有地方諮詢,有地方獲取;也只有當輔具網路化與人才配備完整後,才能讓愛心人士與福利機構有渠道獲取輔具資訊,並及時向殘疾人提供幫助。

為此,孫建博建議:為殘疾人、老年人配置輔具方面,全國以公立、私立及企業運營結合的方式開展,在街鎮鄉推動建成社區康復輔具服務機構,殘疾人不需要承擔任何費用,其費用由輔具服務機構向政府出具患者需要配置輔具的全套材料後,政府以類似購買服務的形式支付,從而在服務流程、資金流向、服務品質等方面都得到了保障。

同時,如果國家全包有困難,他建議可以實行國家和個人費用分擔制度,産品由個人根據需要進行選擇,國家承擔七八成費用,剩餘部分由個人或其家庭承擔,為殘疾人提供高品質的輔助器具,並將費用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

殘疾人輔具適配是一項“看得見、摸得著”的惠殘民生工程,是殘疾人朋友另一種形式的“腳”和“耳”,“手”和“眼”。

據記者了解,近年來,為了認真落實“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進一步有效解決建檔立卡持證殘疾人的康復需求,改善殘疾人生活品質,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參與社會生活,全國各地根據殘疾人的殘疾類別、殘疾部位、殘疾程度等情況免費發放了大量輔具,輔具適配一度成為殘疾人脫貧奔小康的助推器。根據全國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動態更新調查顯示,我國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覆蓋率已達到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