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新聞資訊

700萬貧困殘疾人的脫貧攻堅答卷——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成就綜述

發佈時間: 2021-02-24 19:28:06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奚婷 | 責任編輯: 吳一凡
分享到:0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貧困是制約廣大殘疾人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最大障礙,脫貧解困是貧困殘疾人及其親屬的強烈期盼。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殘疾人扶貧工作,把貧困殘疾人作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群體攻堅的重點,把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組成部分,統籌安排,同步實施,重點推進。截至2020年底,我國已穩定實現貧困殘疾人及其家庭“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標。五年來,有70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如期脫貧,平均每年減少100萬人以上,同樣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殘疾人這個特殊困難群體消除貧困的奇跡。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有力助推殘疾人奔小康的進程,並探索出解決“因殘致貧”問題的中國方案,為全面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作出特殊貢獻,鮮明彰顯出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政治優勢。

加強頂層設計破解“因殘致貧” 

受身體障礙、勞動能力弱、受教育程度低等因素影響,貧困殘疾人一直是貧困人口中貧困程度最深、脫貧難度最大、返貧率最高的特殊困難群體,“因殘致貧”問題也成為人類減貧事業需要共同面對的挑戰。

2016年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省金寨縣考察精準扶貧時指出:因病、因殘致貧問題時有發生,扶貧機制要進一步完善兜底措施。2020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再次強調:高度重視打贏脫貧攻堅戰面臨的困難挑戰,剩餘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剩餘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老年人、患病者、殘疾人的比例達到45.7%。對沒有勞動能力的特殊貧困人口要強化社會兜底,實現應保盡保。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的重要指示,為殘疾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指明瞭方向。黨中央、國務院在部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大戰略和戰役中,始終將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納入其中,不斷強化頂層設計,完善特別扶助措施。

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正式發佈,這成為指導此後一個時期脫貧攻堅的綱要性文件。在精準扶貧的背景下,中國殘聯、國務院扶貧辦等26個部門聯合印發《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行動計劃(2016~2020年)》,進一步細化扶持貧困殘疾人脫貧的政策措施,配套出臺了一系列貧困殘疾人脫貧專項行動方案。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更是專章部署開展殘疾人脫貧行動,並提出7個方面的政策措施予以加快推進。

與此同時,針對解決“因殘致貧”問題,一系列特殊扶持政策和措施也相繼出臺。2016年1月1日,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以下簡稱“兩項補貼”)在全國範圍內正式實施。作為國家層面創建的第一個殘疾人專項福利制度,“兩項補貼”是對殘疾人的特殊生活困難和長期照護困難進行的專門制度安排,與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實現了有效銜接,填補了我國殘疾人福利制度的空白,成為增加貧困殘疾人家庭收入實現穩定脫貧的有力制度支撐。2018年,國務院制定並實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這一制度大大緩解了貧困殘疾兒童家庭的醫療康復負擔,為改善殘疾兒童康復狀況、促進殘疾兒童全面發展提供保障。

黨中央、國務院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統籌兼顧貧困殘疾人而推出的這一系列重大舉措,確保了貧困殘疾人扶貧工作納入大局,並推動各地以更加精準的措施、超常規的力度幫助貧困殘疾人脫貧,為打贏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聚焦精準施策增強發展能力

“雖然遇到過很多挫折,但我還是願意用微笑面對生活,我希望帶領身邊更多貧困群眾以及和我一樣的殘疾人增收致富。”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的新聞發佈大廳裏,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獲得者,甘肅省甘南州卓尼縣藏族姑娘張雅萍,面對中外記者講述著自己的脫貧故事。從自幼致殘中途輟學外出打工謀生,到返鄉學習養殖技術當起“牛倌兒”創業,再到成立專業合作社帶領身邊貧困村民共同致富,張雅萍從五年前那個一貧如洗的貧困戶變身為當地小有名氣的致富帶頭人,她也用自己的經歷生動地詮釋了“幸福是奮鬥出來的”這句話的真諦。

張雅萍只是脫貧攻堅過程中在當地政府幫助下改變自身命運和家庭生活的眾多貧困殘疾人中的一位。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的指導下,各地通過實施一系列精準幫扶舉措,使貧困殘疾人自強脫貧的意識不斷提高,在努力實現自我脫貧的同時,影響帶動其他貧困殘疾人家庭共同增收致富。

脫貧攻堅,難在精準,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要使農村貧困殘疾人實現“真脫貧”,首先要對貧困殘疾人的基本狀況能夠精準把握。為了對貧困殘疾人家庭做到精準識別,各級殘聯和扶貧部門密切配合,依託駐村工作隊、駐村幹部和殘疾人專職委員在逐戶核實、摸清殘疾人家庭底數的基礎上,將符合條件的貧困殘疾人納入建檔立卡,確定幫扶對象,逐一建立個人檔案、工作檔案,並針對貧困殘疾人家庭的困難和特殊需求,逐人逐戶完善具體幫扶舉措。家裏的主要成員都是誰,致貧原因是什麼,幫扶方式有什麼……走進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家中,在門口張貼的“明白紙”上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這戶殘疾人家庭的幫扶資訊,同時借助大數據技術以及各類資訊平臺的支援,更可以實時掌握貧困殘疾人家庭脫貧狀況,並及時推動各地政府和責任部門將幫扶措施落實下去。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要從根本上擺脫貧困,必須智隨志走、志以智強,實施“志智雙扶”。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經過殘聯組織的引導支援,許多像張雅萍一樣的貧困殘疾人不等不靠、自強脫貧,通過奮鬥拼搏、辛勤勞作,為自己和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創造了可學可做的經驗,成為脫貧攻堅的榜樣力量,帶動更多貧困殘疾人自強自立。而在激發貧困殘疾人內生動力的同時,我國通過加大特殊教育和貧困殘疾人家庭教育救助力度,阻斷農村殘疾人中的貧困代際傳遞。一方面,我國通過進一步完善特殊教育體系、增強特殊教育保障能力、提高特殊教育品質,為貧困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各地還通過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相應的補貼補助,幫助其家庭減輕經濟負擔,並通過實施“殘疾青壯年文盲掃盲行動”“推普脫貧攻堅行動”等,幫助貧困殘疾人賦能增智,使貧困殘疾人家庭看到希望之光。

助殘富民,産業為先,發展産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各地依託農業産業化進程和優勢主導産業,依靠能人大戶、合作社、合作組織等各類農村市場主體,對貧困殘疾人開展規模化持續培訓,提高了貧困殘疾人及其家庭參與生産的組織化程度和利益連結水準,並通過不斷加大對殘疾人扶貧基地的資金投入力度,帶動輻射貧困殘疾人家庭增收脫貧。與此同時,我國還通過鼓勵就地就近就業、創業帶動就業、統籌利用現有公益性崗位等方式和渠道,促進符合條件的貧困殘疾人勞動就業,實現增收脫貧,並實施了如殘疾人職業技能提升計劃、“雨露計劃”、技能脫貧千校行動等,以全面提升貧困殘疾人的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開發就業增收機會。五年來,我國已有563.8萬貧困殘疾人家庭得到産業扶持,46.7萬貧困殘疾人通過殘疾人扶貧基地的輻射帶動實現産業增收,83.6萬貧困殘疾人家庭得到扶貧小額貸款支援,328.6萬人次貧困殘疾人接受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獲得1到2項勞動技能,殘疾人自我發展能力顯著提高。

在脫貧攻堅過程中,我國還通過實施“基層黨組織助殘扶貧行動”,把我國的政治優勢、中國共産黨的初心使命與“抓黨建促扶貧”“五級書記抓扶貧”的新時代黨建要求融合在一起,通過基層黨組織的幫帶和黨員領導幹部的幫扶,讓貧困殘疾人及其家庭在脫貧致富的路上不光有了主心骨,更有了力量與信心。社會各界也通過各種方式參與支援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使助殘扶貧蔚然成風,關愛扶助貧困殘疾人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

兜底基本民生保障特殊需求

“在托養中心裏,不但吃飯和就醫不用愁,還能有專人陪護,這是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55歲的劉召虎是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邵店鎮王棚樓村七組村民,8年前因為意外撞傷腰椎,造成下肢癱瘓,加之妻子長期患有慢性疾病難以從事重體力勞動,劉召虎一家頓時陷入貧困之中。村委會了解到劉召虎的情況後,將他家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並安排他住進上蔡縣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中心。在托養中心裏,劉召虎得到細心的照護,平日裏憑藉自己織漁網的手藝還可以獲得一份收入。“現在的我不用家人照顧,能靠自己掙錢,還愁個啥嘛。”劉召虎笑著説道。

“照看一個人,拖累一群人,致貧一家人”,這是不少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的真實寫照。在我國的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中,重度殘疾人佔有很大比例。他們有的沒有扶養人或贍養人,有的完全喪失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無法通過産業就業幫扶實現脫貧,其家庭又受限于勞動力不足和醫療康復支出較多,脫貧難度較大。為幫助重度貧困殘疾人家庭脫貧增收,讓重度殘疾人得到更好的照料,解除其家庭的後顧之憂,我國多地針對貧困重度殘疾人開展托養照護服務,並相繼探索出河南省駐馬店市集中托養、南陽市“四集中”,河北省衡水市“老殘一體”集中托養,寧夏固原市“隆德模式”,新疆南疆“幸福大院”等為代表的創新“服務型社會救助”的有效方式,實現了“托養一人、解放一家、幸福一片”,有效解決了攻堅期農村貧困重度殘疾人“脫貧不解困”這一突出矛盾。

為進一步織密保障殘疾人基本民生的安全網,我國不斷加強貧困殘疾人社會保障力度,將1066.7萬殘疾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其中單獨施保的貧困重度殘疾人近300萬人。同時,我國針對貧困殘疾人的社會救助力度也在不斷加大,社會救助範圍在重度殘疾人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並將符合條件的殘疾人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範圍和臨時救助範圍。各地還相繼建立同經濟社會發展水準和殘疾人生活保障需求、長期照護需求相適應的“兩項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目前已有超過2500多萬人(次)困難和重度殘疾人因“兩項補貼”而直接受益。

康復作為幫助殘疾人恢復補償功能,增強生活自理和社會適應能力,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重要基礎,是殘疾人的基本民生之一。在脫貧攻堅過程當中,保障貧困殘疾人享有基本的康復服務是殘疾人扶貧的重要方面。我國通過醫療、輔具適配、精神慰藉等康復手段和“福康工程”等行動持續實施“康復扶貧”,減少減輕殘疾對殘疾人個人及家庭帶來的不利影響和致貧風險,使361.5萬農村貧困殘疾人得到手術、康復訓練和輔具適配等基本康復服務。

為降低貧困殘疾人的剛性支出負擔,我國將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使54.7萬貧困殘疾人得到醫療救助,全國各地在加強貧困人口醫療保障過程中,還針對貧困殘疾人的特殊困難和需求普遍降低報銷門檻,提高報銷比例,提供綠色報銷通道,確保貧困殘疾人享受到更優惠更便捷的醫療保障服務。

與此同時,各地通過易地搬遷、危房改造等扶貧行動,幫助57.8萬貧困殘疾人家庭實施易地搬遷,178.48萬戶貧困殘疾人家庭解決住房安全問題,還集中開展“居家無障礙改造扶貧”,對55萬戶貧困殘疾人家庭實施無障礙改造,從而進一步破解了貧困重度殘疾人居家生活難以獨立、難以出行、更難以融入社區參加勞動生産等一系列難題。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所取得的成就不僅在我國扶貧史上前所未有,在世界減貧史上也絕無僅有。然而,在看到成就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殘疾人依然是返貧致貧風險最突出的困難人群,貧困地區的特殊教育發展依然滯後,“因殘致貧”現象依然突出,農村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依然比較薄弱……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圍繞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重大部署,這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加快補上農村殘疾人工作短板、統籌城鄉殘疾人事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征途漫漫,重任在肩,站在新階段新征程的交匯點上,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們要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強和改善農村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匯聚更強大的力量,採取更有力的舉措,在與絕對貧困告別的同時,為殘疾人創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特約記者:楊樂  記者: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