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難,有殘疾人的貧困家庭脫貧更難。因為,貧困殘疾人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堅中之堅,是脫貧攻堅中最難啃的“硬骨頭”。
然而……
重慶市奉節縣汾河鎮大坪村49歲的廖良瓊家,丈夫下肢癱瘓,自己單腿。夫妻倆靠廖良瓊一條健康的腿,丈夫的雙手,養殖土雞,不僅摘掉了貧困戶帽子,還成為脫貧致富的先進典型。2018年,廖良瓊被評為奉節縣“巾幗脫貧標兵”和“感動重慶十大人物”,這個家庭也被評為“重慶十大最美家庭”;2019年,又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
其實,在重慶的殘疾人貧困戶中,像廖良瓊家這樣摘掉貧困“帽子”的典型,每個區縣、每個鄉鎮都有。
“目前為止,重慶市98750名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全部如期脫貧,“兩不愁三保障”全面實現,高品質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目標任務。”重慶市殘聯負責人説。
重慶是如何做到貧困殘疾人脫貧摘帽“一個都沒少”的呢?
政策推動——確保殘疾人家庭實現“兩不愁三保障”
殘疾人脫貧,需要政策推動來保障“兩不愁三保障”的實現,切實增強殘疾人脫貧的內生動力。
重慶市在脫貧攻堅中,各相關部門協同作戰,先後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殘疾人脫貧的政策措施,從而加快了殘疾人脫貧的步伐。
在政策推動中,全市殘聯繫統認真履行“代表、服務、管理”職能,除督促各地全面落實好相關殘疾人兜底保障政策外,還積極爭取有關部門支援,推動將符合條件的貧困殘疾人全部納入低保、特困供養、殘疾人“兩項補貼”、社會救助等政策保障範圍;推動出臺了重度殘疾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政府代繳、重度殘疾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繳費資助、29項醫療康復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範圍等惠殘政策;及時出臺了殘疾人自主就業創業扶持、“一戶多殘”家庭特惠幫扶政策;全面落實了殘疾人自主就業創業扶持、農村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殘疾人兒童康復救助等特惠政策,為打贏打好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將殘疾人脫貧政策落到實處,最為關鍵。重慶市通過建立嚴格考核機制,督促各級政府、特別是鄉村一級,對殘疾人的各項扶持政策,落地落細,讓殘疾人享受到政策的紅利,確保實現“兩不愁三保障”。
永川區勝利路街道永鋼村的亢祖貴家,是“一戶四殘”家庭,除自身視力殘疾外,妻子和兩個兒子都是智力殘疾。
如今,這個家庭在“一戶多殘”家庭特惠幫扶政策的激勵下,通過自身不懈努力,到企業就業增加收入等,家庭月收入達6000余元,摘掉了貧困的帽子,日子也過得舒心起來。
在實施“一戶多殘”幫扶特惠政策中,針對亢祖貴這個貧困家庭的情況,市殘聯出資3萬元,區殘聯和勝利路街道籌資1萬多元,幫助改造了亢家的房屋,添置了傢具,將亢祖貴的大兒子亢益龍送入永川區特殊教育學校上小學,二兒子亢宗旺送入永川區長康中西醫結合醫院進行康復訓練。
永川區是重慶市率先推出“一戶多殘”家庭幫扶項目的區縣,目前,全區1077戶“一戶多殘”家庭全部受益,613戶“一戶多殘”貧困家庭生産生活條件全面改善,96戶建檔立卡的“一戶多殘”家庭已全部脫貧。
據了解,自2018年底以來,重慶市殘聯已先後落實專項幫扶資金1653萬元,對全市“一戶3殘”建檔立卡和“一戶4殘”及以上的殘疾人家庭實行全覆蓋幫扶。各區縣也結合本地實際,制定了“一戶多殘”家庭幫扶方案,開展“一戶一策”精準幫扶行動。截至目前,各區縣已累計投入6000余萬元,共惠及1.2萬餘戶“一戶多殘”家庭。
幫扶助力——凝聚各方力量啃下脫貧攻堅“硬骨頭”
貧困殘疾人的幫扶,有其特殊性,需要把各方力量集中起來,啃下這塊“硬骨頭”。
“供養一人、脫貧一家”,就是重慶在脫貧攻堅中的一項創新幫扶方式。
奉節縣在全市率先探索出殘疾失能人員集中供養方式,是“政府兜底保障、釋放勞動能力”的幫扶好辦法。集中供養幫扶對象主要是農村建卡貧困戶等貧困家庭中的殘疾失能人員,由村(社區)——鄉鎮(街道)——縣民政局、縣殘聯三級審核把關。資金主要來自於整合城鄉低保、特困供養、慈善捐贈等社會救助資金,不足部分由財政兜底保障。
“政府幫我把女兒照顧好了,我們也有了更多的精力發展産業增收。”奉節縣殘疾失能人員余國蓉的母親黃方蘭説,女兒有了專門機構集中供養後,家裏人騰出手來經營果園,300多株臍橙年收入就近3萬元。
2004年,突患結核性腦膜炎的余國蓉,腰部以下失去知覺,肢體一級殘疾,生活不能自理。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家裏不多的積蓄被花光,還欠下了一大堆外債,長期照顧她的父母被“捆綁”住了手腳,家裏的300多株臍橙無法打理。自余國蓉住進失能養護中心後,父母也騰出手來經營果園,增加了收入,實現了脫貧。
奉節縣的探索實踐證明,每集中供養1名失能人員,至少可以釋放1個家庭勞動力,按每人平均每月勞務收入3000元估算,一年增收3萬多元。
奉節探索的這一幫扶方式,也在重慶全市逐步推開。市殘聯已投入資金8800萬元,支援永川、黔江、北碚等8個區縣,建設失能殘疾人集中供養區域性中心,助推因殘致貧家庭釋放勞動力,實現脫貧致富。
在脫貧攻堅戰中,重慶市殘聯通過魯渝殘疾人扶貧協作,凝聚更多幫扶力量,加快貧困殘疾人的脫貧進程。市殘聯繫統主動將殘疾人脫貧攻堅融入兩省市扶貧協作大局,立足重慶所需和山東所能,推動山東省援助資金、援建項目、社會幫扶力量等與重慶市貧困殘疾人需求精準對接。截至目前,重慶市殘聯繫統已累計爭取到山東省財政援助資金、社會捐贈資金和捐物折款2300余萬元,實施了“先天性唇腭裂患者手術救助”“殘疾人假肢適配”“電動輪椅配發”“魯渝助聽關愛行動”以及精準康復救助、教育扶貧、産業扶持、技能培訓等一批助殘脫貧項目。
在助推貧困殘疾人脫貧中,各級殘聯充分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北碚區金刀峽鎮小華鎣村是重慶市殘聯對口幫扶的貧困村,市殘聯不僅派出幹部到該村任第一書記,承擔起脫貧攻堅任務,還組織機關全體黨員幹部,到該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調研,和貧困戶一道想辦法、謀出路,圍繞産業發展、兜底保障、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集中攻關,並投入300余萬元,實施了8個幫扶項目,幫助小華鎣村如期實現脫貧摘帽。
幫助殘疾人康復,也加快了殘疾人脫貧。據了解,截至2020年10月,重慶市共為1.49萬人(次)殘疾兒童提供康復手術、康復訓練、輔具適配等康復救助服務,切實減輕殘疾兒童家庭經濟負擔,助力殘疾兒童家庭輕裝上陣、脫貧解困。
志智雙扶——增強智慧智慧激發自強志氣
激發貧困殘疾人自強脫貧的志氣,讓貧困殘疾人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實現脫貧解困,是重慶市各級殘聯在殘疾人脫貧攻堅中,堅持走的路子。
扶貧先扶志。為激發貧困殘疾人脫貧的內生動力和志氣,重慶市殘聯積極發揮典型引領示範作用,在全市廣泛開展“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主題宣傳、“身殘志堅·脫貧先鋒”媒體評選展播等活動;通過中央、市級主流媒體等平臺,宣傳貧困殘疾人脫貧典型;用身邊人、身邊事進行示範引領,幫助貧困殘疾人堅定信心,樹立勤勞致富、光榮脫貧的正確導向。
扶貧必扶智。市殘聯與重慶市醫藥衛生學校聯合開辦“康復技術”專業扶智班,為31名符合條件的貧困殘疾人和貧困殘疾人家庭子女免費提供3年中職學歷教育,並在畢業後推薦就業;通過開展殘疾人職業培訓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讓每名就業年齡段的貧困殘疾人都掌握至少1項技能,提高生産生活能力。“十三五”期間,全市已累計培訓農村殘疾人實用技術3.3萬人(次)、培訓殘疾人職業技能3.8萬人(次)。
志智雙扶,扶出了殘疾人靠自己雙手脫貧的志氣,增強了靠智慧脫貧的本領。
就業支撐——讓殘疾人有了穩定收入實現穩定脫貧
就業是農村貧困戶脫貧的重要支撐,也是貧困殘疾人實現穩定脫貧的重要途徑。
“今年截至12月上旬,全市已新增殘疾人就業6600多人。”重慶市殘疾人勞動就業服務指導中心相關負責人説,重慶市採取一系列措施,幫助殘疾人就業、創業。
2019年11月,重慶市出臺了《扶持殘疾人自主就業創業實施意見》,建設殘疾人創業孵化基地,多方面扶持殘疾人創業。
為促進殘疾人就業,重慶市通過開展用人單位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情況審核工作,鼓勵用人單位積極開發適合殘疾人就業的崗位,僅在2019年,就有7380家用人單位申報了上年度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情況,審核通過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20051人。
為增強殘疾人就業能力,重慶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公開招標10家社會培訓機構承接培訓任務,進行集中示範性培訓,先後開展了盲人按摩、盲人電腦、電子商務、手工編織、家政服務、花藝、烘焙等18個培訓項目,有力提高了殘疾人的就業能力。
由殘聯和各相關部門搭建就業平臺,有力促進了殘疾人就業。據介紹,今年通過舉辦“重慶市殘疾人就業網路視頻招聘會”“重慶市高校殘疾人畢業生網路雙選會”“第三十次全國助殘日殘疾人就業現場招聘會”等,幫助更多的殘疾人實現就業。
與此同時,重慶市還通過扶持陽光扶貧基地、扶持種養業大戶、建立扶貧車間等,為殘疾人就業提供平臺。目前,全市已經建成110個市級陽光扶貧基地和一批區縣級陽光扶貧基地,扶持100個市級種養業大戶,為殘疾人就業提供了大量崗位。全市還通過開發適宜殘疾人就業的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
盲人就業受限較大,重慶市通過開展盲人培訓,使一批盲人順利實現就業、創業。重慶市巫山縣抱龍鎮新合村盲人徐壽燕,縣殘聯于去年12月送她到江津區聯暢職業培訓學校“助盲脫貧”培訓班學習初級盲人按摩。今年4月,她返回巫山縣,到官渡鎮場鎮上開設一間盲人按摩店,靠自己的雙手,每月有穩定的幾千元收入。
就業和創業帶來了可持續回報,已成為重慶市貧困殘疾人脫貧的主要路徑之一,支撐起貧困殘疾人家庭的穩定脫貧。
來源:重慶市殘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