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自強風采

與煤一起“燃燒”的人——全國先進工作者鄧存寶

發佈時間: 2021-01-04 10:14:35 | 來源: 工人日報 | 作者: 劉建林 | 責任編輯: 吳一凡
分享到:0

與煤一起“燃燒”的人

大學畢業拒絕留校、要求去煤礦下井,遭遇工傷截肢後毅然考研;放棄煤炭企業晉陞機會,潛心讀博收穫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跑遍全國數百個礦井,籌建我國首個應急技術與管理專業……數次抉擇,往返于煤炭企業與高等院校之間,全國先進工作者鄧存寶像煤一樣“燃燒”,充分釋放能量,也把能量傳遞給身邊的人。

“我們有能力做到無通風煤炭開採,實現井下工作面無人化、智慧化,讓事故不再是中國煤炭工業的代名詞……”日前,面對多家媒體的聯合採訪,全國先進工作者、太原理工大學安全與應急管理工程學院院長鄧存寶教授這樣描述煤炭開採的未來。

大學畢業拒絕留校、要求去煤礦下井,遭遇工傷截肢後毅然考研;放棄煤炭企業職位晉陞機會,潛心讀博收穫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跑遍全國數百個礦井,籌建我國首個應急技術與管理專業……數次抉擇,往返于煤炭企業與高等院校之間,鄧存寶始終選擇“到行業最需要的地方去”。在井下採煤工作面找課題,成為他從工人走到教授的最大心得。

“人的一生就是燃燒,就是能量的充分釋放,能量應該充分發揮出來,燃燒愈充分愈好。”王蒙先生在散文集《人生即燃燒》中曾這樣描寫。

鄧存寶就是這樣一位和煤一起燃燒的人。他不僅燃燒自己,也把能量傳遞給身邊的人。

燃燒吧,傷痛不墮其志

1988年,24歲的鄧存寶,放棄了大學畢業留校的好機會。“到最艱苦的地方去,覺得很有激情,因為這是‘國家需求’。”這個深受愛國主義精神洗禮,餓著肚子求知報國的農家子弟,主動申請到採煤一線去。

彼時,中國煤炭行業正在機械化道路上掘進,原煤産量即將跨越10億噸關口。在全國最大的煤炭生産基地大同礦務局,礦業學院畢業生鄧存寶滿懷期待,決心在新建的燕子山礦燃燒青春。

那個年代,礦難頻頻,但豁得出、衝得上的鄧存寶“偏向虎山行”。

命運果真捉弄人。

那次,在黑暗的巷道深處,鄧存寶無從知曉,自己的左腳就踏進了鋼索套。那頭,幾噸重的礦車轟然啟動,他的腳脖子被鋼索一勒……

皮肉未破,腿骨未折,大家以為問題不大。鄧存寶默默承受劇烈的疼痛,等他被送往省城醫治,為時已晚。

之後的一年時間裏,這個心氣高、幹勁足的年輕人,不得不兩次躺在手術臺上接受截肢手術。

面對命運的不公,這個從小學到大學一路當班長,大二入黨,好學向上的青年沒有被擊垮,反而激起了“靠科技,解放採煤工人”的雄心。

鄧存寶謝絕了單位好意——他不要表彰獎勵,不去坐辦公室,在治療期間就開始準備考研。

燃燒吧,看更遠的前方

1992年,取得碩士學位後,鄧存寶再次回到礦山。

整個20世紀90年代,鄧存寶一直在特大型煤炭企業做安全生産研究,他敏銳覺察到,中國煤炭行業曙光初顯,自動化技術革命即將來臨。

2002年,已是企業中堅力量的鄧存寶第3次推辭,放棄了職務晉陞,選擇再回母校攻讀博士,他想要看向煤炭行業更遠的前方。

不惑之年的鄧存寶,告別妻兒,隻身在外,一頭扎進實驗室。

在數百次實驗、數百次失敗後,鄧存寶發現了煤炭自燃難易的著火活化能判定原理,在國際上首創煤自燃量子化學理論,並研發了煤自燃難易判定新方法與煤活性結構阻化改性新技術,在全國多個主要自燃發火礦區成功應用。

針對近距離多煤層群組開採,鄧存寶突破了歐洲學者提出的均壓理論與技術,建立了近距離煤層群組不對稱開發理論,研發了不對稱開發技術體系與工程方法,開發出多層採空區流場局部動態平衡控制技術及成套裝備,使採區回收率比標準提高13%以上。

這兩項科研成果,後來均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博士畢業後,鄧存寶第4次拒絕回企業掙年薪的機會,選擇留在母校從事教學與科研,“學有所用,哪最需要,我就到哪去”。

其間,他主持及參加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及面上項目7項、國家科技支撐子課題項目4項、省部級項目4項,在全國各地煤礦開展科研項目50余項,實現安全開採煤炭6.7億噸。

燃燒吧,做更高的肩膀

在中國煤炭行業的“黃金十年”,鄧存寶選擇在高校埋頭搞科研,腳步遍及全國數百個礦井工作面。

剛開始,鄧存寶怕人發現自己的左腿殘疾,執行規定不讓他下井,他在升井後不敢洗澡,抹把臉就走。

當煤炭企業光景不再,鄧存寶主動“要官”——2011年,他來到山西焦煤西山煤電集團公司挂職。

任總經理助理的6年裏,鄧存寶撲下身子到採煤現場潛心研究。

針對國際上安全科學中流行的導致海因裏希事故的理論缺陷,鄧存寶提出用因素狀態編碼描述安全問題的安全結構理論,實現了對安全問題定性描述到科學理論的變革,並構建起安全結構主動管控新模式,在山西多個礦井推廣實施後,各項安全指標達到國際領先。

“安全與應急管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每個人都只是一個受限於時代的節點,而非終結者。”鄧存寶説,他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取得的成績,現在理應做好接力。

2018年,鄧存寶欣然接受太原理工大學邀請,既“要官”也“要錢”——擔任安全與應急管理工程學院院長,辦起全國首個應急技術與管理專業,還向政府、企業爭取到兩億元科研經費,建成“礦井智慧通風與災害管控”等實驗室,目前設備資産總額達1.38億元,總面積達6500平方米。

培養年輕人的同時,鄧存寶從未放鬆增加自己肩膀高度的努力。

眼下,手握礦井通風相關發明專利的鄧存寶,還在不斷試圖超越、顛覆自己的研究成果。

他帶領團隊繼續燃燒。正在建設的無通風智慧綠色開採實驗室,有望將現有煤炭開採成本降低60%,引領煤炭開採革命,獲得了山西多家煤企青睞。多家企業共同投資成立校企聯合研究院予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