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30日,在總結雲南“助盲脫貧”行動經驗的基礎上,由中國殘聯、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務院扶貧辦共同推動的“助盲就業脫貧”行動於河北省啟動。圖為在啟動儀式後,與會嘉賓參觀盲人按摩示範點。 王祖敏 攝
一個看似“瞳孔”的圖案印在花瓣的中心,這是遍佈雲南全省的“善境堂”logo。這個與“眼睛”有關的標識,代表的恰是一個與眼睛“無關”的場所——盲人按摩院,是“善境堂”的另一個稱謂。
統一建設標準和門頭設計,統一標識的“善境堂”盲人按摩院。 王祖敏攝
2016年3月,雲南省“助盲脫貧”行動在昆明正式啟動,由此拉開了全國大規模“助盲就業脫貧”行動的序幕。該行動旨在根據視力殘疾人的特點,以技能培訓為重點,同時規範盲人按摩行業的管理。“善境堂”正是在這一行動中應運而生。
“善境堂”裏走出光明路
“善境堂盲露推拿按摩院”位於文山州丘北縣,由42歲的張楊與另一位盲人朋友合夥經營。
按摩院位於一個臨街商鋪的二樓,面積不大,裝修也很簡單,但張楊已相當滿足,因為“當老闆”是他曾難以企及的夢想。
4歲半時的一場疾病,讓張楊永遠失去了光明。“我家在丘北鄉下,以前家裏條件不好,沒能力送我去特教學校,所以我小時候沒上過學,長大了也找不到工作。”回憶起過去的日子,張楊説那時的他最痛苦的不僅僅是眼前的黑暗,更有心底的無望。
説起現在的生活,張楊于靦腆中透出興奮。 王祖敏攝
2006年,張楊參加了當地殘聯組織的盲人按摩培訓,隨後開啟了為期10年打工生涯。“有了工作,心情和生活條件都有所改善,但真正覺得日子好起來,還是在4年前開了這個店。”
那時,雲南省的“助盲行動”剛剛拉開大幕,當地政府和殘聯的資金補貼、對員工的免費培訓等扶持政策讓他有機會、也有底氣邁出人生中的重要一步——經營一家屬於自己的門店。而在全省統一掛牌的“善境堂”品牌,也在為按摩院贏得外界信任的同時招徠了顧客。
如今,盲露按摩院每月有數千元的純收入,張楊也娶妻得子。現在的他雖然依然無法看清眼前的光線,但心裏的光明卻與日俱增。
張楊只是雲南省“助盲脫貧”行動中的無數受益者之一。截至2020年12月4日,雲南全省共建設完成規範化盲人保健按摩機構736個,覆蓋了全省16個州(市)的119個縣(市、區)。據統計,雲南全省視力殘疾人通過盲人按摩初級基礎培訓後的就業率達到81%,盲人按摩師月平均收入達到3500元以上——“助盲脫貧”行動將雲南視力殘疾人送上奔小康的快車道。
“善境堂”也通過統一建設標準、門頭設計,統一標識和管理制度,統一服裝及按摩床品後,成為殘疾人就業的知名品牌。
將盲人按摩做大做強
位於文山市區的“善境堂永生盲人按摩診所”,是文山市第一家、也是目前規模最大的一家盲人按摩院,已是“文山州盲人按摩實訓基地”。
今年47歲的尹劍龍是該院的創始人。患先天性白內障導致雙目失明的他,已有27年的按摩從業經歷。如今,身為文山州盲協主席、雲南省盲人按摩學會理事會理事,尹劍龍的目標已不只是個人和家庭的脫貧致富。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尹劍龍説,受身體條件限制,盲人就業的渠道過於狹窄,按摩成為絕大部分盲人的就業選擇。但他剛外出打工時,就深刻感受到盲人按摩不僅收入低,而且很受歧視。“那時,我最大的心願就是提升盲人按摩的技術和知識含量,改變外界對這一職業的‘廉價’印象。”尹劍龍説。
尹劍龍通過盲文書學習。 王祖敏攝
如今,將主要精力放在培訓上的尹劍龍正在踐行自己的諾言。他要求他的學生必須深度了解人體解剖知識,掌握中醫基礎理論、診斷學等等,同時還要拓寬知識面,學會與不同的人打交道,以滿足顧客需求並留住客戶。
永生盲人按摩院以醫療按摩為主,“顧客經過治療後一定要有效果”是尹劍龍對員工的硬性要求,而他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手把手地教會他們。
在按摩院裏,記者親眼目睹了這個教學的難度。師生都得依靠手的感知——尹劍龍先做,讓學生摸著他的手去感受,然後他再握住學生的手,一點點地傳授要領。“一般我會教給學生近10種常見病的治療,像今天給他們講的就是脊柱方面的疾病。我對學生的要求比較高,因為我嚴格一點,他們以後就能少走彎路。”
工作中的盲人按摩師。 王祖敏攝
在培訓學員的同時,尹劍龍還會經常召集文山的一些店主做技能培訓,每週給一些按摩院提供免費技術支援,並逐步協調統一各按摩院的價格,以進一步打造“善境堂”的金字招牌。
他説:“我希望能將盲人按摩做大做強,使其專業化、規範化、規模化、集團化,在解決更多盲人就業的同時,讓這一職業更受人尊重,進一步提升盲人的收入,體現其價值。”
尹劍龍所言也是雲南“助盲脫貧”行動的目標。在雲南省盲人按摩工作“十四五”重點工作建議中,“規範盲人保健按摩培訓考評制度”“加強盲人按摩行業規範化管理”“加大盲人按摩師培訓力度”“建設雲南省首家盲人按摩醫院”等計劃已然在列。
從難中之難到供不應求雲南破解盲人就業困局
如何有效解決殘疾人的就業問題,是脫貧攻堅戰中的一道難題,而盲人就業則是堅中之堅、難中之難。但在彩雲之南,這一最弱勢群體卻變成了獨具就業特色和潛力的“優勢”群體。
雲南省如何破解盲人就業困局?文山州的做法也許能提供答案。
文山市殘聯負責人介紹稱,在“助盲脫貧”行動中,文山州先是深入盲人家庭和盲人按摩機構,開展面對面調研,詳細了解盲人生活、工作情況,盲人培訓及就業需求,做到精準知情、精準施策。
其次是加大培訓的力度和廣度,提高盲人就業能力。同時幫助盲人克服自身缺點,提高自立能力,培養其脫貧的內生動力。
三是資金扶持,解決盲人實際困難。每年根據盲人保健按摩機構的量化評估等級進行服務指導和資金補貼,促進盲人保健按摩機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規範行業行為,打造服務品牌,提高社會公信度,增強市場競爭力
四是不斷創新,促進發展。在培訓方式上採取有目的、定向的、多種形式的培訓,除了從中醫基礎、盲人保健按摩手法實踐上進行培訓外,還將盲人定向行走和按摩師禮儀道德課程、民法典新知識、盲文、心裏諮詢等個人素質作為培訓內容。
“制度上墻”也是“善境堂”的統一規範。 王祖敏攝
“培訓結束後及時組織開展招聘會,如今文山州的盲人按摩從業人員供不應求。”這位負責人説。
2018年,4部門在總結雲南經驗的基礎上,在全國開展“助盲就業脫貧”行動。在日前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中國殘聯扶貧辦主任解宏德專門向中外記者推廣雲南“助盲脫貧”行動經驗,稱之為“精準施策促就業”。
印在花瓣上的“瞳孔”,是“善境堂”的標識,更是一個祝福——願所有失去光明的瞳孔,都能在國家政策和全社會的扶持下,“看見”心中的鮮花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