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貴州

何恩榮,獨腿蹚出致富路 助殘就業情意深

發佈時間: 2020-12-09 09:24:52 | 來源: 人民網 | 作者: 王秀芳 | 責任編輯: 吳一凡
分享到:0

image.png

何恩榮介紹自己下一步的打算。王秀芳攝

“恩榮腦子靈活、踏實肯幹,最難得的是他創業成功後,還不忘給我們謀個差事,實在不容易。”提及織金縣珠藏鎮鏈子村的村民何恩榮,同村不少殘疾人豎起大拇指,紛紛點讚。

今年47歲的何恩榮在10歲時不幸遭遇車禍,造成左腿粉碎性骨折,因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只能無奈截肢。多年來,在各級殘聯及政府部門的關心幫助下,他靠著一條腿努力打拼,終於從一個掙紮在溫飽線上的殘疾少年成長為小有實力企業家。

多年的艱難創業和自身的不幸遭遇,讓何恩榮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殘疾人就業創業的不易。小有成就後,他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盡己所能、想法設法幫助貧困殘疾人穩定就業,鼓勵他們自立自強,走上脫貧致富路。

積極向上,靠單腿奮鬥擺脫貧困

1973年,何恩榮出生在一個並不富裕的農民家庭,因兄弟姊妹眾多,一家8口只能擠在不足80平方米的土磚房,他的衣服也多是哥哥穿破後再打補丁的舊衣。然而生活雖苦,一家人卻也是其樂融融。

10歲時,何恩榮在放學路上被一輛急駛而來的大貨車撞倒昏迷,再次醒來時,躺在醫院病床上的他已經失去了左腿。“一隻腳沒有了,真是説不出來的疼,那時我感覺生活沒有希望了。”正值青春的何恩榮也曾氣餒,但在家人和親戚朋友的勸説鼓勵下,受傷一年後,他還是勇敢站了起來,靠一條腿走上了漫長的人生路。

為繼續學業,何恩榮只能拄著拐杖去上學,兩公里的路程他要將近一個小時才能走完,後來,在家人的幫助下,他付出了常人無法的想像的努力,學會了用單腳騎自行車。此後6年,何恩榮堅持獨腿騎行,完成了小學到初中近8000公里的求學之路,甚至還學會了單腿跑步。

中學畢業後,受身體原因和經濟條件的限制,何恩榮無奈輟學。步入社會後,他開始為生活奔波,走街串巷蹬三輪、賣舊門窗、開小吃店、批發摩托車配件……“只要不違法、能掙錢,什麼苦活累活我都願意幹。”何恩榮説,受傷後,母親經常以淚洗面,常擔心自己無法在社會立足,所以他要更努力,成為家人的驕傲而不是負擔。

何恩榮是這樣説也是這樣做的。雖然創業之路荊棘叢生,但每次遇到困難,他總能咬牙堅持。經過多年打拼,何恩榮的腰包也一天天鼓起來,他首先在老家修建了寬敞的大房子,讓一家人的居住環境得到改善。然而,何恩榮並不滿足現狀,他又將目光盯在了更為“火爆”的煤炭市場。

2008年,何恩榮投入部分積蓄做起了煤炭批發生意。入行後他才知道,煤炭市場競爭激烈,不僅要靠智慧,還有專業知識、談判技巧、行銷知識、市場運作等多方面的競爭。面對全新領域的困難和挑戰,何恩榮作為剛入行的“小白”,想要立足並不容易。

為增強業務能力和知識水準,何恩榮購買了大量書籍,還線上訂購授課視頻、參與商業知識培訓。通過一次次的學習和總結,何恩榮接觸的知識面逐漸寬闊,原本生疏的業務技能也變得熟練起來。因為人忠厚老實,他的煤炭批發生意既不缺貨源、也能贏得客戶信任,創業之路漸漸步入正軌。

“雖然經歷了太多的起起落落,但我覺得年輕時吃點苦反而是好事,因為那會讓自己變得更堅強、遇事更從容。”何恩榮説,曾經艱苦創業的經歷是自己人生路上最寶貴財富。

盡己所能,帶動殘疾人穩定就業

2012年,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來織金旅遊觀光的人成倍增加,何恩榮瞅準時機,轉産投資210萬元,在織金縣城開辦了一家酒店。考慮到殘疾人就業不容易,酒店開業之初,何恩榮便招納了6名殘疾人。隨著生意日漸紅火,他又與織金縣殘聯商定,通過招收、面試、培訓等環節,再次吸納7名殘疾群眾穩定就業。

“你的酒店這麼豪華,用我這樣的人會不會影響形象?況且我手腳不方便,什麼也幹不了。”因患痛風,孫勇的手腳嚴重變形,無法從事體力勞動,初來應聘時,他還是半信半疑。

“沒有影響的,你看我也是殘疾人,現在停車場正好缺人指揮車呢。”何恩榮拍拍孫勇的肩膀,示意他留下來。如今,孫勇在酒店的工作越來越得心應手,從前的怯懦早已不復存在,整個人顯得神采奕奕。

2017年3月,織金縣對“陽光家園計劃居家托養服務”進行購買社會服務的探索。聽聞此事,何恩榮第一時間找到織金縣殘聯,基於何恩榮此前為殘疾人做了不少好事,縣殘聯便批准他成立了恩榮居家托養服務中心,招收的員工均是輕度殘疾人。2018年,何恩榮又組建了“共攜手關愛殘疾人”志願者、愛心人士微信群,經常號召群成員捐款捐物或到府與重度殘疾人談心。截止目前,該中心共有員工14名,其中9人為輕度殘疾人,服務對象也從成立之初的76名增加到556名。

今年36歲的黃訓友就是何恩榮曾經的服務對象之一。2013年,黃訓友因車禍失去右腿,對家人心存愧疚的他極度頹廢,整日將自己關在房間。了解情況後,何恩榮便帶著服務中心的員工到府安慰開導。隨著接觸次數的增多,黃訓友逐漸敞開心扉,2019年裝上假肢後,他便來到恩榮居家托養服務中心上班。“我現在每月不僅有2500元的穩定收入,還能幫助與我有類似遭遇的人重新站起來,我覺得很自豪,一切肯定會好起來。”如今的黃訓友對未來充滿信心。

吸納殘疾人就業的崗位畢竟有限,如何帶動更多殘疾人穩定增收?2018年回家過年時,何恩榮到小時候經常玩耍的河邊散步,看到清澈的泉水,他腦中閃過一個念頭:辦水廠。何恩榮聯繫了村裏41名輕度殘疾人以土地、“特惠貸”等形式入股,又通過縣殘聯介紹了26名重度殘疾人入股。

然而,就在基礎設施建造接近尾聲時,一場特大暴雨造成廠房大面積坍塌,之前的努力都付之東流。那時,何恩榮也曾動搖,但想起身後的殘疾兄弟姐妹,他又咬牙堅持了下來。如今,以“公司+合作社”模式生産運營的來旺水廠已正式投産,還優先安置了12名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或殘疾人家屬就近就業。

“能幫助別人,證明我還有價值,況且我能過上好日子,也是多虧了國家的好政策,所以有能力幫就儘量幫吧。”何恩榮説,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更多殘疾兄弟姐妹直面人生、樂觀生活,再苦再累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