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貴州

易地扶貧搬遷 遷出殘疾人的幸福來

發佈時間: 2020-12-09 09:24:52 | 來源: 新華網 | 作者: 蔡連素 | 責任編輯: 吳一凡
分享到:0

貴州省是全國易地扶貧搬遷人口最多的省份,搬遷人口達188萬,其中9.67萬殘疾人也搬出草窩進金窩,拔掉窮根,迎來了幸福新生活。

完善設施為殘疾人提供精細服務

走進銅仁市石阡縣“陽光幸福家園”150平方米的殘疾人康復訓練室,有的殘疾人在按摩椅上進行康復按摩,有的在跑步機上慢走運動,也有人在動感單車上鍛鍊……

馮金英今年71歲,2018年從離縣城70公里的大山深處搬到石阡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平陽社區。今年4月“陽光幸福家園”開放後,她每天都來做康復。“以前路遠不好走,都是等腰痛到不行才舍得花錢去城裏,現在看病、出行很方便,社區裏還有免費康復訓練。”馮金英説。

協助馮金英康復訓練的陽光幸福家園專職委員陳德開也是殘疾人,是坪地場鄉凱余溝村人。2007年貴州大學畢業後,因殘疾找工作四處碰壁,最後在電子廠打工。今年縣裏為他提供了這一崗位,每月1600元收入。“殘疾人找工作不好找,現在回到家鄉,既能就業還能照顧母親。”陳德開説。

image.png

石阡縣易地扶貧搬遷點——平陽社區。新華網蔡連素攝

據悉,平陽社區1700余戶中有283人殘疾,重度殘疾人佔一半以上。為深入推進易地扶貧搬遷殘疾人綜合服務標準化、規範化,石阡縣殘聯投入35萬餘元建設了“陽光幸福家園”。除了協助殘疾人做康復,陳德開還負責入戶了解重度殘疾人的生活、康復需求等工作,確保一人一檔,便於精準為殘疾人服務。

在遵義市習水縣岷山路金龍社區,何福霞正陪兩個弟弟看動畫片。她説,家中衛生間換成了馬桶,墻上安裝了扶手,出門就有社區服務中心、派出所、超市、殘疾人輔助性就業中心、社區衛生室、幼兒園等,生活很方便。

20歲的何福霞2歲時因意外燒傷成肢體一級殘疾,喪失了勞動能力,以前常年跟隨在廣州務工的父母身邊,易地扶貧搬遷後她回到習水,負責在家照顧年幼的弟弟。

記者了解到,習水縣殘聯投入近100萬元為東皇街道易地扶貧搬遷點83戶殘疾人家庭進行衛生間蹲改坐、裝配低位洗手臺盆、安裝扶手抓手等無障礙設施。縣殘聯還入戶調查了解殘疾人生活、康復需求,為殘疾人家庭購置了電視、電磁爐等家用電器,盡力地解決殘疾人易地搬遷後的生活問題。

image.png

習水縣東風湖社區輔助性就業工坊殘疾人羅維情在做翻皮充棉工作。新華網蔡連素攝

多種模式讓殘疾人“穩得住”、“能致富”

殘疾人搬遷進了城,如何有穩定收入?

在宏信服飾有限公司2020年度分紅大會上。黃應銀領到600元,他説這是第二次分紅,自己同時在廠裏包裝崗上班,每月工資2000元左右。

黃應銀説的分紅,是石阡縣探索出的整合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殘疾人扶持資金、對口幫扶資金,為重度殘疾人和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入股專業合作社或企業的創新模式。

2019年石阡縣殘聯與宏信服飾有限公司合作,為63名重度殘疾人每人入股3000元,宏信服飾將在6年內每年給殘疾人分紅600元至800元不等。

image.png

石阡縣殘疾人在宏信服飾做剪線工作。新華網蔡連素攝

截至目前,石阡縣殘聯已與1766名重度殘疾人、23家産業專業合作社或企業簽訂了“三方協議”,為殘疾人又添一重保障。石阡縣這種一次投入、長期受益的良性迴圈模式得到多方認可,在全省進行推廣。

石阡縣殘聯副理事長馬良呼籲有愛心、有社會責任的企業參與進來,籌集更多資金幫助殘疾人。

image.png

石阡縣宏信服飾聾人通過手勢溝通裁剪布料。新華網蔡連素攝

“入股分紅”模式保障了重度殘疾人的收入,輕度殘疾人則通過就業實現增收。

“家裏來上班走路不到10分鐘,比做農業要輕鬆很多,每個月能拿2400元左右。”2018年,羅維情一家從習水縣仙源鎮大獐村搬到了縣城東皇街道金龍社區。搬來前,僅靠自己和丈夫每月1000元的低保生活。今年4月份,經過縣殘聯組織的技能培訓,她從領低保的無業農村婦女變成了東皇街道東風湖社區輔助性就業工坊的一名翻皮充棉工,現在,她還是工坊崗前培訓指導老師。

“丈夫智力有問題,易地搬遷之前什麼忙都幫不上,現在搬出來我帶著他在這裡打工,他一個月也能賺1400元左右,女兒成家了,兒子也在外打工,現在生活得很開心。”搬出大山,工作不僅有了著落,還多了一份收入,羅維情很滿足。

羅維情所在的就業工坊,佔地面積800平方米,是習水縣為解決搬遷肢體重度殘疾人和精神智力類殘疾人就業問題,聯合貴州省萬佳製衣有限公司設立。目前工坊共安置33名殘疾人就業,其中17人屬重度和精神智力類殘疾人輔助性就業。

除了輔助性就業,習水縣東皇街道83名易地扶貧搬遷殘疾人還在習水縣駿華扶貧産業園實現了就業。隆興鎮濱江村的楊明龍原來靠編竹背簍為生,搬到縣城後,在産業園裏的貴州駿華鞋業有限公司做鞋麵包邊及修邊工作,每月收入2000元左右。“離家只有十多分鐘路程,家庭也照看了,每月收入也穩定……只要工廠接受,我打算一直幹到退休。”

image.png

習水縣東風湖社區輔助性就業工坊裏殘疾人在縫紉布料。新華網蔡連素攝

貴州駿華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説,下一步計劃專門設立殘疾人就業車間,能招盡招,讓更多的殘疾人家門口就業。

據貴州省殘聯介紹,全省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已全部脫貧。為了更紮實保障殘疾人搬出“窮窩”後“穩得住”“能致富”,全省各地“兩改(社區安置點環境無障礙和家庭無障礙改造)、三就(殘疾人就業、就醫、就學)、四建設(建設康復服務站、社區托養機構、扶貧車間、基層組織)”也在緊鑼密鼓進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