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河北全省披堅執銳、攻堅克難、砥礪奮進,走出了一條具有河北特色的殘疾人脫貧攻堅之路,創造了520萬殘疾人同奔小康的輝煌業績。
石家莊行唐縣城往東3公里,一座紅頂的樓房格外引人注意,而它的周圍一片空曠,這就是行唐縣的殘疾人雙創園。這是一座擁有工療區(扶貧車間)、就業培訓區、線上運營中心+紅娘平臺、康復鍛鍊衛生服務功能區、職業康復生活區、勵志教育功能展區、娛療區、農療區、脫貧項目對接處等九個板塊,集就業、培訓、創業、康復、托養、勵志、工療、娛療、農療等多重功能于一體的殘疾人家園。
行唐雙創園因為以自己獨特的運營模式帶領數千位殘疾人脫貧而早已名聲在外,還受到過中央的點讚!殘疾人脫貧“行唐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如今的雙創園仍然在不斷創新的致富路上前行。行唐殘疾人雙創園,是河北省殘疾人通過不斷創新走上脫貧路的一個縮影和典型。今天,河北省殘聯《冀殘脫貧記》(第11期)專欄繼續為您揭秘河北殘疾人全面脫貧奔小康背後的故事,讓我們再次將目光聚焦到行唐殘疾人雙創園。
一大早,河北省行唐縣殘疾人雙創園園長賈茹已經行駛在高速上,“最近忙著推進雙創園的‘我在村裏有塊地’這個有償助殘的公益項目。”賈茹負責雙創園以來,在助殘脫貧方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為當地殘疾人提供了就業脫貧平臺。
行唐雙創園早已名聲在外
行唐縣一直聚焦解決貧困殘疾人“無業可扶、無力脫貧”問題,2018年,創辦行唐殘疾人雙創園。行唐縣以殘疾人雙創園為依託,堅持“政府依託有形之手,放活市場無形之手,用好社會援助之手,依靠殘疾人勤勞之手”四手同向發力,走出了一條“政府+企業+社會+殘疾人(貧困戶)”的助殘脫貧新路,收效明顯。
行唐縣殘疾人雙創園自投用以來,初步取得了“五個一批”良好成效,即:康復托養一批,87名貧困殘疾人入住園區享受免費康復托養服務;園區就業一批,161名貧困殘疾人和殘疾人家屬園區就業,每人平均月收入1500元以上;輻射帶動一批,70個“巧手坊”已輻射全縣330個行政村,帶動了4247名貧困殘疾人和一般貧困戶就業增收,每人平均月收入500元以上;居家安置一批,依託“巧手坊”為殘疾人提供“三到府”服務(到府培訓、到府送活、到府收貨),已幫助850名殘疾人實現居家就業;解放鬆綁一批,通過集中供養,使150余名家屬放心外出務工;通過輻射帶動,使938名殘疾人實現自力更生。
2019年5月19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到行唐縣殘疾人雙創園、霍村巧手坊調研檢查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看到殘疾人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用自己的雙手改善生活條件、服務奉獻社會,王東峰給予高度評價,為大家“點讚”。
2019年,殘疾人“雙創園”榮膺“全國殘疾人之家”稱號,負責人賈茹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奉獻獎”,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
殘疾人直播高手打開産品銷路
目前,雙創園的扶貧模式在不斷摸索中,創立了5種扶貧運作模式。設置了工療區、就業培訓區、娛療區、農療區等9個板塊。通過“康養+扶貧”“工療+扶貧”“培訓+扶貧”“典型+扶貧”“手工+扶貧”模式,讓越來越多的殘疾人走出家門,實現平等就業。
今年的疫情,園區多少受到了一些影響,但是與此同時,園區又順應時代要求,培訓出若干網路主播,幫助雙創園銷售農産品,讓貧困戶走上富裕路。
23歲的王玥就是雙創園培訓出來的第一批網路主播。她是新樂市長壽鎮蘆新村人,因從小長得比別人矮而備受歧視,初中沒畢業便到一個服裝廠上班。在那裏工作的5年裏,她也一直忍受著異樣的眼光,每天回家都會掉眼淚。
2018年5月19日,王玥來到雙創園,在這裡她的人生發生了重大轉折,她也找到了“自我”。“進了園區後,我掌握了很多技能,學會了自強和獨立,找回了快樂、自信,每天都在笑。”王玥説,現在經過主播培訓後,她在某網路平臺註冊了賬號,因為她的大方、自信、快樂,她很快有了4000多個粉絲。
“作品上熱門的條件,第一個要素就是封面、標題……”在雙創園工作的董玉娜正坐在輪椅上給夥伴上課。27歲的董玉娜是行唐縣南翟營鄉北翟營村人,2018年雙創園成立之初就來到了這裡,之前從事圖文標注工作,後來,園區培訓網路主播,她踴躍報名參加。經過專業的培訓後,她成功上崗,因為領悟能力、進步快,她逐步成了“董老師”。
像王玥、董玉娜這樣與雙創園共成長的殘疾人並不在少數。雙創園改變了她們的命運,也讓貧困遠離,幸福常駐。
賈茹和她的員工們每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過。在她看來,幫扶殘疾人的模式要不斷地跟隨時代的發展而創新,扶殘助殘,她從未想過停止,幫助殘疾人過上幸福生活完全成了她自己的生活,忙碌中,自己的人生價值也得以實現。
助殘扶貧不斷出新招謀新路
文章開頭賈茹提到的“我在村裏有塊地”公益項目是今年7月啟動的,是行唐縣殘疾人雙創園向社會倡導的一項消費扶貧、産業扶貧新模式。賈茹助殘20多年來,對殘疾人的了解就像對自己家人般熟悉,雙創園裏有100多位殘疾人實現就業,可是對行唐縣4000多戶建檔立卡殘疾人來説,還是杯水車薪,必須有更多的辦法和模式幫助他們。
“我在村裏有塊地”公益項目就是把建檔立卡貧困戶家的一畝土地分成20份,讓社會上的愛心人士以每年每份258元的資金認領,能讓殘疾人有些收入,認租土地的愛心人士既能收穫地塊全年産出的農産品,還會獲得園區勵志遊等“愛心禮包”。
“最重要的是,每位認領人都會跟殘疾人家庭産生聯繫,這樣可以‘強迫’長期封閉的殘疾人與外界溝通,體會到社會的溫暖,激勵他們把其餘的地也好好管理起來。”
“我在村裏有塊地”就是借助殘疾人貧困戶自家土地,按照“有償助殘、攜手共贏”的理念,最終實現“以一畝地帶動一個殘疾人家庭脫貧致富”的目標。然後,創建殘疾人自己的農産品品牌,提供新型就業崗位,傳遞社會正能量,打造新型消費扶貧模式。
今年7月,“我在村裏有塊地”社會公益扶貧項目推介會行唐縣殘疾人“雙創園”舉行後,河北省殘聯理事長師振軍為這個項目點讚,他希望通過“我在村裏有塊地”項目的實施,能夠進一步促進廣大企業和愛心人士與貧困殘疾人家庭的聯繫和互動,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助人為樂的傳統美德,同時激發廣大貧困殘疾人自強自立的信心和決心,使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全社會的關心關愛。
“現在跟300多戶達成協定,有100多戶向雙創園遞交了協議,我們的目標是明年元旦前,一個鄉鎮一個鄉鎮地推送,和這4000多戶都簽了合同。今後爭取保證每戶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家庭每年收入3000元以上。”賈茹早早給自己確定了目標。
這個項目最初是從雙創園所在的鄉鎮開始。在“雙創園”工療車間上班的李霞(化名)家在雙創園附近村裏,愛人出車禍成了植物人,公公去世,婆婆身體不好,家裏還有兩個孩子,全家靠著她生活,雖然每個月有兩三千塊錢的收入,不過,生活還是有些緊張。不久前,她把自己家的一畝地拿出來參加了“我在村裏有塊地”這個公益項目。“縣委書記還認領了我家一份,總共有20多個人認領了我家的地,現在婆婆在家就能照顧好,還總有愛心人士到我家串門,可好呢。“
賈茹説,殘疾人要過上好日子並不難,只要大家齊心協力,不放棄,就一定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