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安徽

阜陽“80後”第一書記賀俊強的扶貧故事

發佈時間: 2020-11-12 09:25:17 | 來源: 中國文明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吳一凡
分享到:0

夏天的雨水刷刷落下,沖洗著熱騰騰的土地,散發出泥土的芬芳;雨中的阜陽市潁泉區聞集鎮劉伏莊村,給人一種清涼的感覺。

在村部見到賀俊強時,他向記者回憶起五年前那難忘的一幕:2014年11月4號下午6點,舟車勞頓的賀俊強作為全省第六批選派幫扶幹部,被安徽省殘聯派駐到劉伏莊村任第一書記兼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站在村部門口那一刻,33歲的他傻了眼——房屋破敗,垃圾遍地;全村只有進村那一條馬路,還是磚碴路;村部也就三間小平房;村裏基本靠種地,集體經濟為零……來到這樣窮困潦倒的村莊,看到這樣淒涼的景象,年輕的扶貧幹部心中疑惑與壓力交織。

自此,賀俊強紮根農村、堅守扶貧,平凡而堅韌,帶領村民脫貧致富。一個集體經濟薄弱的貧困村莊開始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放下行囊的那一刻,賀俊強就立即整理了思路。劉伏莊村位於阜陽市潁泉區聞集鎮,共有9個自然村,1536戶5088人,2014年在冊建檔立卡貧困戶292戶584人,其中殘疾貧困戶81戶159人。貧困戶尤其是殘疾人家庭多,村裏只種地,無支柱産業,集體經濟收入為零,脫貧任務十分艱巨。面對這樣一個經濟實力薄弱,留守村民都是老弱病殘的深度貧困村,看到這些數字的那一刻,賀俊強的眼淚都要掉下來了。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讓劉伏莊村村容村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那段時間,他早出晚歸,不捨晝夜,一邊與村兩委交流,找老黨員老幹部和群眾代表代表座談,走訪入戶實地調研,了解民意,一邊尋找上級單位申請項目資金和政策扶持。

要想富,先修路。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多方籌措資金,劉伏莊村三年硬化村幹道3000米,修建機耕路約2600米,五年修了12.3公里水泥路,9個自然村之間實現了村村通,基本告別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行路難時代。

為了實施“美化亮化”工程,劉伏莊村在主幹道上安裝了130余盞太陽能路燈,部分路段安裝了視頻監控設備,既美化亮化了村內道路又方便了村民平安出行。

為了豐富廣大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劉伏莊村協調接收幫扶資金46.6萬元,文化教育資金2萬元,先後完成了村部和村衛生室升級改造,新建了佔地面積630平方米的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和1000平方米的健身文化廣場,黨員活動室、圖書室、遠端教育站點、居家就業培訓基地、為民服務大廳一應俱全,極大地充實了村民精神生活。

人居環境整治僅用了5年的時間,劉伏莊村村容村貌的變化可謂日新月異。現在的劉伏莊村,乾淨的水泥馬路,道路兩側綠化成林,美麗的休閒廣場,整齊的路燈,儼然成為一道靚麗的鄉村風景線。

“這是過去我們想也不敢想的。”村民劉傳曾對賀俊強書記帶來的改變豎起大拇指,他説,以前村莊太臟了,下雨天路上都是泥巴,根本沒法下腳。現在好了,道路修得這麼寬敞,河溝水清了,休閒小廣場也有了,家家戶戶的房子都翻修一新,住在村裏也跟城裏一樣。 

賀俊強深知,只有産業扶貧才能真正幫助貧困村和貧困戶脫貧致富。為了變“輸血”為“造血”,賀俊強制定出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導向,以産業幫扶為工作重點的脫貧致富思路。

他想找到一個不需要老百姓投入過多資金和勞力,但又能夠有穩定收入的項目,經過和老支書、老黨員、幫扶單位、駐村幫扶工作隊一個多月反反覆復的討論,他立足本村實際,建企業、蓋廠房,發展專業種養殖合作社、因戶定策地帶領農戶種草莓、養白鵝,探索建立養殖大戶代養、認養模式;他扶貧扶智,技能先行,三年進行400余人次職業技能培訓,扶持創業人數30多人,轉移就業和創業人數200余人次。

劉伏莊孫莊村村民孫景海是一個在外創業成功的視力殘疾人員,之前一直在南京做生意。2015年在賀俊強多次感召下,他回到家鄉創辦了阜陽市潁泉區景海種植專業合作社。賀俊強多方幫助他協調政策資金支援80萬元。合作社先後吸納殘疾人貧困戶進社務工,共帶動34戶貧困戶含13戶殘疾貧困戶參與,其中52人現今已經走上了致富道路。截至2019年,劉付莊村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經成立5家,為精準脫貧注入強大正能量。

貧困戶侯蘭萍家距離村部不遠,家裏情況十分特殊。由於丈夫和兩個兒子相繼癱瘓,疾病纏身的侯蘭萍家被確定為貧困戶,女兒遠嫁他鄉。過去,侯蘭萍靠種田維持生計,一年收入也沒多少錢,日子一度陷入困頓。從2017年起,在賀俊強的幫助下,侯蘭萍開始“光伏發電”,並從事公益性崗位。對侯蘭萍家來説,僅“光伏發電”一項,每年就帶來毛收入兩三萬元。再加上低保兜底,侯蘭萍家于2017年成功脫貧。

貧困戶程慶偉説:“賀書記的事兒,那是説也説不完”。由於自己患有冠心病,老伴患有肺氣腫,老兩口每年吃藥都要花去2000元醫藥費。光靠種一畝三分地的收入,多少年也脫不了貧。賀書記來了以後,程慶偉就趁著平時身體好一些的時候養羊。第一年農村養羊有補貼,賀俊強還經常安排專家到府指導。僅靠養羊一年下來也能賺個兩萬多塊錢,抵得上一年的打工錢。再加上家門口圈了一畝地種植香椿樹,程慶偉家每年又增加了5000多元收入。老兩口生活美滿,發展越來越好。

説到“特色種養殖”,賀俊強説,想起老百姓最初的排斥拒絕到現在的認可接受,中間真的做了不少工作。光是挨家入戶講政策就,特別很多村民年紀大了,理解相對慢些,一句話需要反覆説,反覆解釋,做工作做到口乾舌燥、嗓子發炎是常事,不過好在項目順利完成了。

如今,在劉伏莊村,以“支部+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大力發展專業合作社,一條可複製可推廣的精準扶貧好路子不斷延伸……截至2015年,脫貧64戶151人,2016年脫貧141戶262人。2017年脫貧50戶81人,2018年脫貧11戶19人。

昔日的貧困村如今已大變樣,預計今年年底劉伏莊村將脫貧出列。一幅脫貧致富的宏偉畫卷,正在皖北大地徐徐展開。 

翻開賀俊強的扶貧工作日誌,扉頁寫著:腳踏實地。厚厚的十大本日記,記錄著5年來工作的點點滴滴:村民家的情況,工作中的難題,思想上的困頓,無法解決的問題……一項項數據,一個個名字,一筆筆標注,如果不知道他只是一個挂職的第一書記,還以為他就是劉伏莊村的本土幹部。

位於村部二樓一間簡陋的房間就是賀俊強的休息室。書桌上放著他妻兒的照片。每當夜深人靜,賀俊強伏案工作時都能看到自己賢惠的妻子和可愛的兒子的照片,他説,由於很長時間沒有回家,自己的兒子都快認不出爸爸了。

“群眾有困難,第一時間想到你,這是你的榮耀。”五年來,執著堅定的賀俊強舍小家為大家,在積極發展農村經濟的同時,情係群眾尤其是殘疾群眾,把青春熱血揮灑在農村這一片廣袤的土地。

作為殘聯繫統的扶貧幹部,賀俊強深切理解殘疾群眾的困難和不便,在脫貧攻堅的工作中更是傾盡百倍的愛心和熱情,給予貧困殘疾人更多的關照。

村民程運忠在村裏開小賣部,對來來往往的情況十分熟悉。他説侯蘭萍家是賀書記經常光顧的重點,三天兩頭就會去她家看一眼。為啥呢?賀書記常説,一個女人獨自撐起一個一戶多殘的家庭非常不易。“最近生活怎麼樣啊?”賀俊強不僅會關心侯蘭萍丈夫和兩個兒子,連他們用的藥都是他從合肥自費購買捎回家來。照顧好這個特殊的家庭,並積極為他們爭取政策,成為賀俊強日常的牽掛。

村民孫景堂説,過去村裏偷雞摸狗現象嚴重,賀書記給咱裝了攝像頭以後,村裏更安全了。每隔三五十米就有一個路燈,照亮了村莊的夜晚,也保障了村莊的安全。

村民程慶偉回憶,有一天晚上他冠心病發作,躺在地上不能動,第一時間給賀書記打電話,賀書記連夜開車把自己送往市醫院。

……

賀俊強駐村以來所辦的好事和實事,一樁樁,一件件,大家都如數家珍。

因特教工作出身,賀俊強深刻理解“扶貧先扶智”的重要性。2015年以來,劉伏莊村先後舉辦葡萄種植、大白鵝、山羊養殖培訓、手機維修、小家電維修、手工藝製作等多種類型殘疾人實用技能培訓班,共培訓殘疾人20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貧困戶創業致富的能力,為殘疾人增收提供了重要技術保障。

隨著和村民們接觸時間越來越多,幫他們做事越來越多,村民們看到了一個能幹事、幹實事的賀書記,也逐漸與他敞開心扉。獻愛于農村,服務於群眾。“我能看出來,你是真心留下來想給我們做事的。”村民們的一句肯定,勝過千言萬語。賀俊強內心感慨萬千。

在他的大力籌措下,劉伏莊村新建了佔地100余平方米村級殘疾人工作站,建設了殘疾人康復校正中心,創建了殘疾人健身示範點,裝配體育健身器材10多套,各種扶殘助殘輔助器具上百件。在他的積極協調下,市區殘聯工作人員進村入戶,為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到府辦理殘疾證,全村的殘疾群眾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便捷週到的服務。

村幹部老百姓説:“賀書記,你能留下嗎?”

一封聯名信,九個自然村鮮紅的手印,2017年5月,劉伏莊村村民真誠挽留駐村第一書記賀俊強的申請格外引人關注。

當天,還在村部忙碌的賀俊強突然被劉伏莊村老支書孫全巨喊住,“賀書記,村民不讓你走,給你寫了信。”孫全巨樸實的一句話讓賀俊強意外又感動。一股巨大的幸福感涌上他的心頭。這幾年付出的汗水和辛苦一瞬間化為了甘甜的回報。

原來,村民聽説賀書記任期滿了,怕賀書記走了再也不回來了,不會寫字就按手印,自發聯名挽留他。一份代表著全村5088名村民心意的聯名信就這樣送到了賀書記那裏。

村民的挽留是真誠的,也是發自內心的。2017年底,三年扶貧結束的時候,賀俊強選擇留任。他説,“脫貧的道路還沒有走完,我不能半途而廢。漫長扶貧道路,苦是短暫的,但是群眾脫貧帶來的甜卻是恒久的。”

賀書記留任的消息像長了翅膀,飛進了小山村,村幹部笑了,5088位村民笑了。“其實支援我一直幹下去的信念很簡單,就是能讓更多的貧困人員儘早脫貧,同在一片藍天下,大家要能過上同樣的幸福生活。”賀俊強動情説道,“回望過去,個人的感覺是幸福,我的甜遠遠多於我的苦。”

如今,脫貧攻堅進入啃硬骨頭的關鍵時期,殘疾人貧困戶要面對的是“難中之難”“堅中之堅”。如何帶動貧困戶尤其是殘疾人家庭脫貧致富,是精準扶貧工作的重中之重。賀俊強以堅定的信心和飽滿的熱情,繼續全身心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不負重托,不辱使命,為打贏這場戰役貢獻自己全部力量。

來源:中國文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