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安徽

安徽望江:扶志又扶智 殘疾人成為脫貧之星

發佈時間: 2020-11-12 09:25:17 | 來源: 人民網 | 作者: 汪焱 金鋒 葉磊 | 責任編輯: 吳一凡
分享到:0

近年來,為全面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安慶市望江縣將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在精準脫貧上下功夫,讓扶貧對象有一技之長,不斷喚起貧困群眾“我要脫貧”的內生動力和“拔掉窮根”的鬥志決心,不僅讓殘疾人“在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而且使許多殘疾人成為“脫貧之星”。

在長嶺鎮長嶺街上的一戶碾米小作坊,筆者看到,不到1小時的功夫,就有5-6輛農用小車進進出出,場面十分熱鬧。這個小作坊就是長嶺鎮“脫貧之星”彭雲峰夫妻倆經營的。別看彭雲峰身板不足一米,幹起活來可是相當精幹。卸運、拆袋、裝稻、接米、收糠整個流程一氣呵成,十分嫺熟。附近的村民很喜歡他碾米的手藝,經常運稻穀過來加工。

正在前來碾米的本村村民范正新告訴筆者:“他家的米碾得非常好,又白又乾淨,我們周邊的農戶都在這裡碾米。他的手藝真的不錯。”

彭雲峰自幼因為先天發育不良,落下殘疾。妻子范九霞也患有精神疾病。早年喪子,更讓這個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上霜。2014年,經村兩委評議,彭雲峰一家被識別為貧困戶。村幹在幫扶過程中,發現彭雲峰還有碾米的一技之長,於是鼓勵他發揮這項技能特長,通過自身努力來改變現狀。

談起脫貧經歷,彭雲峰説,以前的碾米機效率不好,是老式機子。鎮村幹部了解情況後,幫忙辦理了扶貧貸款,還爭取了補貼,聯繫購買了這個新式機子。這個新式機子的確真的好,現在周圍的老百姓來加工大米,自己的收入也慢慢提高了。加上2012年,女兒小添祺的到來,也給這個家庭增添了生機,夫妻倆漸漸重拾了生活的信心。2017年,他家實現了脫貧。

彭雲峰説:“這幾年收入也很好,小樓房也做起來了。最後就是把小孩培養好了,我就心滿意足了。”

不向生活低頭,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全家的幸福。彭雲峰用小小碾米機碾出甜蜜生活的脫貧故事感動著鄰里,也感動著幫扶的村幹。2018年,彭雲峰夫妻被評選為望江縣“脫貧之星”。

同樣身為殘疾人的高士鎮武昌村村民張結海,是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他雖然雙眼因視網膜脫落幾乎失明,但他沒有向“黑暗”低頭,而是在各級扶貧幹部的幫扶和引導下,選擇自強奮鬥,通過刻苦學習畜禽養殖技術,積極發展農村電商和中藥材種植,通過幾年的努力,不僅自己摘掉了貧困的帽子,還帶動了周邊的村民共同脫貧致富。

2011年,身殘志堅的張結海創辦了一家養雞合作社,但剛剛産生效益不久,2014年的禽流感和2016年夏季一場大雨,導致養雞場嚴重受創,加上雙眼做角膜移植手術,由此欠下了近120萬元的債務。

張結海告訴筆者:那時心裏很慌亂,因為殘疾又不能出去打工。正在這時,鎮村幫扶幹部到府給他做工作,市、縣殘聯領導也經常到府幫他想辦法、出主意,不斷地幫助尋找著致富門路,還帶他到亳州藥材市場等地去考察。2015年,縣商務局開展電商服務進農村,讓他看到了機遇。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農村的土特産通過網路進行銷售,為自己和周邊群眾增加收入。

”一開始很少有人買,效益也不好。”張結海跟我們談起了他的脫貧經歷。在縣商務局的積極扶持下,張結海的電商慢慢增加了不少回頭客,農産品銷售量也在逐步增加,品種種類也慢慢擴大。

現在,張結海的電商服務站裏,每天都有附近村民把家裏的農特産品送過來銷售。

正在往他家送鴨蛋的本村村民吳夥犬告訴我們:“別人家一個鴨蛋只賣八毛,這裡能賣一塊。我家一年在這裡賣鴨蛋要賣兩千多塊錢。”

今年上半年,他家電商服務站裏的鹹鴨蛋因為品質好,訂單達到300萬隻,一下子成了搶手貨。雖然受到疫情影響,許多訂單被取消,但張結海還是銷售了80萬隻鹹鴨蛋,銷售額達到120萬元,讓他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為了擴大農特産品品種,張結海在幫扶幹部們的幫助下,通過考察學習,流轉荒山林地發展蒲公英、杜仲等藥材種植。藥材基地的建設,不僅讓土地發揮了效益,還能讓當地村民不出家門就可以打工賺錢。

正在藥材種植基地勞動的武昌村村民張長苗告訴我們:他在這裡打工,八十塊錢一天,一年可以做一百多個工。

經過多年的艱苦打拼,張結海的藥材基地已經産生效益。蒲公英的年産量達到兩萬斤,並製作成蒲公英茶。他家的蒲公英茶、玫瑰花茶等保健品在網上銷售,銷售額一年超過12萬元。縣商務局、縣殘聯和扶貧幹部們還從政策和資金上給予了大力扶持,這更加增添了張結海創業發展的信心。2017年,張結海被評為望江縣“脫貧之星”。

談到未來發展,張結海信心滿滿:“計劃辦生産線。因為現在老百姓對我有信心,數量越來越多,我們的産品達到要求。我要讓周邊老百姓有共同目標,共同致富,共同發展。”(汪焱 金鋒 葉磊)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